2025-08-01 22:52:11
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標志著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的全面監管框架落地。香港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表示,這是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構建金融科技系統的關鍵一步。條例落地后,預計初期參與者不多,是對市場的一種測試。香港發行的穩定幣具備全球通行基礎,但需發行商努力推動。條例旨在規范市場,回應市場需求,后續將不斷完善。預計半年到一年內,穩定幣使用率和有效性或因國際支付需求增加而提升。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魏文藝
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生效。這不僅標志著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的全面監管框架落地,更被視為塑造香港乃至全球數字資產生態未來的關鍵一步。
自去年開始推進穩定幣相關草案和框架起,香港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邱達根參與了立法全過程,他同時也是《穩定幣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委員會會議主席。
近日,邱達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表示,《條例》在Web3時代推行,這是香港進一步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一步,也是香港未來構建新的金融科技系統的關鍵一環,這背后更是代表著香港特區政府著眼未來的金融頂層設計部署。
“從全球范圍看,部分國家或地區對穩定幣尚未建立監管框架。但穩定幣涉及資金運作與投資活動,必須通過監管加以規范,才能增強市場信心。香港的穩定幣監管雖然不是起步最早的,但其方案比較實在。《條例》落地后,預計初期參與者可能不會太多,這也是對市場的一種測試與磨合。”
同時,邱達根還警示道,即便是在現在這個早期階段,市場還有炒賣的情況發生,且不少人對穩定幣存在不清晰或誤解的情況。需要明確的是,《條例》指的穩定幣是法幣穩定幣,其核心特征是必須100%以高流動性的貨幣類資產作為儲備金。法幣穩定幣目前的主要功能還是國際支付,沒有半點炒賣的機會。

香港立法會議員邱達根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NBD:從去年7月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設計原則,到今年5月香港立法會正式通過《草案》,時間還不到一年,這個立法速度是不是較快的?
邱達根:這個速度非常快,不論對哪個國家或地區的立法來說都是如此。美國的《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市場稱之為“天才法案”),從今年2月提出草案到7月該法案簽署生效,中間也僅用了5個多月時間。
香港從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設計原則到《草案》刊憲也只有5個月時間,從《草案》刊憲到立法會正式通過,也剛好是5個月。對于這樣一部全新的、復雜的法案,這樣的速度是很快的。
穩定幣只是香港布局數字資產發展的一小部分,重點是我們看到 Web3(第三代互聯網)在未來擁有龐大的市場,其他相關的法案進展速度也比較快。這是因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必須在金融領域做好監管把關。而金融立法的推進節奏,也向外界展現了香港發展Web3的決心。
NBD:在《條例》制定過程中,借鑒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案嗎?
邱達根:在《條例》制定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多個國家或地區類似的立法,如美國、日本以及歐盟的MiCA(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條例)、新加坡的《支付服務法案》(PSA,Payment Service Act)等,也聽取了不少香港本地的相關從業者、國際現有穩定幣發行商的意見,市場和從業者的需求是很重要的立法參考。我們在立法中考慮的是國際流通性和需求,遵循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
我認為這是多方參與的良好示范。從一開始特區政府就與業界有良好交流,立法過程中廣泛聽取業界意見。行政與立法并非閉門造車或照搬國外,而是經過考證、咨詢持份者意見,再由立法會議員表達不同看法,立法后還會與營運者討論細則,形成完整流程。之后我們還會再與業界討論條例是否太嚴或太松,這是很寶貴的經驗,沒有遇到特別棘手的問題。
NBD:在此前《條例》的調整階段,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修改比較多?
邱達根:《條例》的調整可能主要是修改一些過嚴的條款、部分資金要求、持牌機構的資質要求及業務推廣等,我們也嘗試讓規定更簡化一點。期間,對于某些條款或要求是否過嚴我們也有討論過,但最終出于對重要金融產品的考量,還是感覺初期要嚴一點。
NBD:《條例》的落地對香港在國際市場發展穩定幣有何影響?
邱達根:香港此次穩定幣立法時機恰當,順應了國際市場的需求。美國當時也在推進穩定幣相關立法,在這個過程中香港參考了美國的文件,美國或許也借鑒了香港的經驗,因此兩地在穩定幣的標準和要求上較為接近。這種相近的監管方式,有利于提升穩定幣的互通性。
從技術層面來看,香港發行的穩定幣具備全球通行的基礎,但若想在其他國家得到廣泛使用,還需要發行商付出更多努力去推動。所以,后續的工作也很重要。
NBD:香港為何要積極推進穩定幣?
邱達根:無論是穩定幣還是其他數字資產,都是香港特區政府對未來金融頂層設計的部署之一。首先,香港一直積極推動金融與科技融合,整體的金融科技系統未來肯定是要更新迭代的。
其次,區塊鏈因高效處理高頻交易,解決了傳統交易的高成本、遲滯等問題,成為金融交易平臺的理想技術,應該是未來金融系統的轉型方向。如果選定以區塊鏈為底層架構,就需要有相應的應用場景。
穩定幣就是其中的重要產品之一。在國際支付方面,穩定幣比傳統支付途徑更快、手續費更低,安全性在目前看來也不錯,并且還在不斷進步。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里,全球穩定幣的交易額度已經超過了Visa、Master等信用卡的交易額度。
香港這兩三年在穩定幣方面的發展體現了特區政府的前瞻性,在立法等方面的進度是值得鼓勵的。我們既為未來打算,又穩步推進,不會過于冒進。因為一旦出現漏洞,讓投資者和香港市民受損,會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目前,香港特區政府的節奏和把控是合適的,不會太超前冒險,同時也在一步步朝著未來10至20年的目標前進。
NBD:《條例》出來后,業內有聲音認為部分條款或要求過嚴,請問您怎么看?
邱達根:首先要理清一點,香港與美國、歐洲等地區的法幣穩定幣標準一致,這一點不存在松緊差異,市場有些聲音可能混淆了穩定幣與其他代幣化資產。香港的監管是為了規范市場,不允許借穩定幣之名行傳銷等違法行為。
當然,從7月29日公布的《條例》細則看,要求的條件的確是比此前預想的嚴。這樣對發行商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在推動市場使用香港發行穩定幣的考慮上會增加難度,希望香港金融管理局后續會聽取市場的意見再作考慮。
金融產品的關鍵是獲得使用者的信心,穩定幣曾出現過一些問題,例如沒有背靠的資產、算法存在漏洞等等。市場需要有監管、能帶來信心的穩定幣,配套監管細則正是為了回應這種需求,過程中會不斷完善。
NBD:《條例》正式實施后的半年到一年,市場最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現明顯變化?
邱達根:穩定幣行業發展很快,使用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國際支付需求在增加。香港特區政府發行穩定幣的使用率和有效性可能比一些國家高,這主要得益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樞紐的地位,對高效跨境結算存在強勁需求。相反,貨幣流通性差或國際貿易參與度低的經濟體,其穩定幣發行的實際意義則相對有限。雖然美元和歐元區已有成熟的穩定幣生態,但其成功源于其貨幣本身的全球主導地位,這種模式難以簡單復制。
中國的市場很大,有著大量的國際貿易和國際支付場景,由此有不小的港元穩定幣市場需求。此外,當前主流穩定幣普遍缺乏全面的監管框架,抑制了大型金融機構的采用意愿。相反,擁有明確監管許可的穩定幣將填補這一市場空白。香港建立的發牌制度,為其穩定幣提供了關鍵的合規優勢和市場吸引力。
所以,首先要有產品發行出來,然后看其使用方向是否有創新。香港的穩定幣不應爭搶現有產品的市場,而應發掘新市場,穩定幣應該有許多潛在的市場,我們希望能在現有支付用途外開拓新場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