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公募基金7月月報 | 5只主動權益基金年內翻倍,這只混基今年仍跌近20%

2025-08-01 13:18:17

7月滬指漲幅達3.74%,創年內最大單月漲幅。混合型基金中,長城醫藥產業精選以127.05%的年內收益率居首,主要布局創新藥等領域。股票型基金漲幅榜亦被創新藥相關產品占據,華安醫藥生物漲幅居首。知名基金經理金梓才管理的財通集成電路產業7月漲幅超31%。跌幅榜上,前海開源人工智能等混合型基金及建信中國制造2025等股票型基金年內跌幅較大。

 每經記者|曾子建    每經編輯|彭水萍    

昨日,7月行情正式收官,滬指一度突破3600點整數關,最高漲至3636點。盡管月末最后一個交易日有所回調,但7月滬指整體漲幅達到3.74%,創下今年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主動權益基金方面,創新藥主題相關產品成為今年獨一檔,截至7月31日,已有5只產品年內收益實現翻倍,另外還有多只產品收益超過90%。

混合型基金漲幅榜:年內大漲127%,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暫居榜首

今年上半年,北交所主題產品以近70%的年內漲幅成為混合型產品的業績冠軍。不過,一個月過去后,混合型基金漲幅榜發生較大變化。

截至7月末,長城醫藥產業精選以127.05%的年內收益率成為混合型基金冠軍。此外,中銀港股通醫藥、永贏醫藥創新智選和諾安精選價值的年內收益也都超過100%,位居混合型基金漲幅榜前列。

具體來看,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和其他產品的業績差距拉大,主要還是源于基金經理的選股方面。

該產品成立于去年10月,由基金經理梁福瑞管理。從重倉股來看,據基金二季報,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并不局限于創新藥板塊,布局范圍涵蓋A股、港股,創新藥、中藥、診斷試劑等概念。比如三生制藥、信達生物、石藥集團、諾誠健華、科倫博泰生物等,都是港股創新藥板塊的牛股。此外,熱景生物年內漲幅超過253%,一品紅年內漲幅更是超過350%。

梁福瑞在二季報中表示,展望三季度創新藥將會在管線海外授權及國內銷售放量兩個方向展開,管線海外授權的產業趨勢有望延續,中國創新藥在諸多靶點研發進度和療效超過海外藥企,海外藥企在補充管線布局角度上有客觀需求,而國內銷售預期空間是否可以提升將根據季報和醫保商保談判結果來判斷。該產品在三季度將繼續聚焦在創新藥領域,整體持倉和交易思路將圍繞臨床數據讀出、管線海外授權和國內銷售放量三個角度展開。

除創新藥相關產品外,廣發成長領航以97.33%的年內收益率位居混合型基金漲幅榜第五位。二季報顯示,廣發成長領航繼續重倉泡泡瑪特、老鋪黃金兩只港股消費龍頭。但對泡泡瑪特的持倉量略有減持。此外,還加倉了江淮汽車、春風動力兩只汽車板塊個股。

此外,混合型基金漲幅榜中,永贏科技智選作為科技主題產品的代表,年內漲幅達94%,主要布局光模塊龍頭,如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此外,勝宏科技、工業富聯等也是該產品的重倉股。

混合型基金跌幅榜:前海開源人工智能年內跌近20%

再看混合型基金的跌幅榜,年內業績回落最大的是前海開源人工智能,下跌19.15%。此外,年內跌幅榜前三位的產品還有鑫元消費甄選回落17%,先鋒聚優回落13%。

股票型基金漲幅榜:單月漲超30%,財通金梓才打出“翻身仗”

再看最新的股票型基金漲幅榜,與混合型基金類似,創新藥相關產品依然全面“占領”漲幅榜。其中,華安醫藥生物年內漲幅105%,位居榜首,嘉實互融精選、富國醫藥創新年內漲幅超過90%,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此外,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年內漲超67%,也進入漲幅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時間業績墊底的財通基金知名基金經理金梓才,在7月迎來翻身仗,他管理的多只產品已經實現年內正收益。

比如,金梓才管理的財通集成電路產業,近一個月收益超過31%,為7月內業績漲幅第一的產品。今年以來,該產品累計收益也已達到24%。 

從二季報披露的操作來看,金梓才在二季度調倉幅度較大,仕佳光子、生益電子、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等牛股成為其重倉股。

金梓才在二季報中表示,盡管國產算力敘事持續演進,海外巨頭AI模型研發及其資本開支非但未見收縮,反而在持續加碼。這一現象與之前“算力過剩將導致通縮”的擔憂形成對立面,尤其是服務于海外科技巨頭的優質“出海算力”(光模塊、PCB等)迎來了業績與估值雙重提振。在產業層面,在基座模型的訓練上,海外也在持續前進,訓練用算力的需求仍未見頂,在三季度,或許有望看到幾個模型的迭代,可能進一步扭轉市場對訓練算力的悲觀預期,海外云計算服務廠商對明年的資本開支預期也可能會超預期。

股票型基金跌幅榜:4只產品年內跌幅超過10%

最后,看一下股票型基金的跌幅榜。盡管截至7月末,不少股票型基金業績有所回升,但在跌幅榜上,仍然有4只產品年內跌幅超過10%。

具體來看,建信中國制造2025年內下跌15%,繼續排名跌幅榜第一。此外,民生加銀優選、華夏優勢精選和長城量化精選三只產品年內跌幅也超過10%。

其他方面,布局光伏、新能源賽道的廣發高端制造、華夏能源革新等老牌知名產品繼續低迷,依然未能在年內實現正收益。而布局家電、白酒等消費賽道的易方達消費行業今年內下跌近7%,也位居跌幅榜前列。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766576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