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上半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業績多數預喜 長賬期等“煩惱”仍在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3 22:52:59

 每經記者|段思瑤    每經編輯|裴健如    

今年上半年,A股汽車零部件板塊個股股價漲幅較大。在此背景下,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也就備受投資者關注。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6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對外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除寧波華翔(SZ005048,股價19.05元,市值 155.04 億元)、恩捷股份(SZ002812,股價29.38元,市值284.84億元)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為虧損以外,其他企業都預計可實現盈利。

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增長、儲能市場爆發式增長以及海外出口持續旺盛等多重利好因素影響下,鋰電、汽車熱管理等板塊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明顯,成為當前年中業績預告窗口期的主要看點之一。

鋰電板塊又賺了

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市場產銷量均突破1500萬輛,帶動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

比如,以汽車非金屬部件及模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神通科技(SH605228,股價12.37元,市值53.11億元)表示,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2025年以來,乘用車市場端保持平穩,公司客戶訂單(如主動式油氣分離器、A客戶新項目等)持續放量”。

神通科技業績預告顯示,2025年半年度,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6300萬~65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3254.97萬元~3454.97萬元,同比增加106.89%~113.46%。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已是車市增長的主力,滲透率穩定突破50%。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為299.6GWh,累計同比增長47.3%。

這一系列增長數據,也映照在鋰電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上。從歸母凈利潤來看,華友鈷業(SH603799,股價39.83元,市值677.73億元)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6億~28億元,同比增長55.62%~67.5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鈷價回升,是助推華友鈷業業績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華友鈷業也表示,“受益于鈷價回升,公司鈷產品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以電解鈷為例,今年上半年均價約25萬元/噸,漲幅超50%。東吳證券(SH601555,股價9.45元,市值469.54億元)在研報中預計,今年8~9月份,行業庫存基本消化完,鈷價還將迎來第二波漲勢。

有業內分析認為,一方面,終端需求保持高速增長,行業產能利用率已過低位,單位盈利有望回歸制造業合理水平;另一方面,鋰電池作為兼具產品差異化和定制化屬性的長期價值環節,隨著海外市場拓展、新業務布局及新產品迭代,有望拉動產業鏈進入新的技術周期。

去海外爭市場

具體分析上市汽車零部件公司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出口”已成高頻詞匯。

比如,主營配套汽車電氣產品研發、生產等業務的通達電氣(SH603390,股價13.28元,市值46.70億元)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650萬~335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225.72萬~1925.72萬元,同比增長86.06%~135.21%。

對于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通達電氣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下游市場,尤其出口業務持續向好”。

華工科技(SZ000988,股價48.03元,市值482.94億元)也在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提到,“公司感知業務緊抓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創新高和出口增長的機遇,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PTC加熱組件、傳感器的銷售持續增長”。

華工科技預計,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8.9億~9.5億元,同比增長42.43% ~52.03%。

乘聯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額395億美元,年增速為5%。其中,鋰離子電池出口基本保持在50億美元。從出口市場分布來看,美國、歐洲依然是中國汽車零配件主要出口的目的國,同時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市場以及東南亞市場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長當中。

民生證券研報中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入百強的企業有17家,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04億元,占全球零部件百強企業比重為11.7%,零部件與整車產業地位仍顯著不對等,未來發展空間可期。

賬期問題待解

作為汽車產業鏈的上游,汽車零部件企業深受長賬期問題困擾。

iFinD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汽車零部件行業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2022年的72.72天攀升至2024年的84.53天。另據Wind數據,2024年第三季度,汽車電子電氣系統賬期高達136天,而底盤件和電驅動零部件更是達到6~12個月的超長賬期。

長賬期,意味著汽車零部件企業將承受更多資金和業績壓力。6月中旬,多家國內主流車企相繼發布聲明,宣布將供應商付款賬期統一至60天以內。

“從目前來看,賬期沒有很明顯的縮短,主機廠那邊也沒有主動過來談這件事。”一家國內汽車零部件公司內部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關于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周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問題的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而“重點車企未踐行60天支付期限承諾,在采購合同中約定的付款期限超過60天”正是該窗口主要受理的4類問題(建議)之一。

賬期問題之外,已有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被主機廠要求“年降”。簡單來說,“年降”就是整車廠要求供應商每年降低產品價格。“我們的一個大客戶已經開始過來談‘年降’的事情了,現在還沒有敲定。”另一家國內汽車零部件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與往年相比,主機廠今年給出的“年降”幅度要更大一些。

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看來,“(企業)只有停止向供應商轉嫁成本壓力,才能真正構建技術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命運共同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汽車 汽車零部件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