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融媒體中心 2025-07-22 20:47:38
今年初,自貢推出的“5條尋味鹽幫美食推薦路線”登上熱搜。每逢節假日,眾多游客來到自貢,開啟味蕾體驗之旅——清晨,大安長生面館里,藥膳雞湯在灶臺上咕嘟翻滾;中午,鹽府老街兔店內,師傅不停地翻炒著辣椒、花椒、仔姜等食材,直至香味全部釋放;夜晚,華商美食一條街,香氣四溢的美食攤、熙熙攘攘的人群,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的“夜經濟”畫卷……
這背后是自貢美食作為城市名片的強勁勢能——今年上半年,自貢餐飲收入69.47億元,同比增長10.1%。“因為美食,奔赴一座城。”這句話在自貢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這座以鹽而興的城市,正用“食在四川,味在自貢”的味覺密碼,描繪產業與文旅融合的新畫卷。
從“路邊攤”到“城市IP”的味覺破圈
“一碗滑嫩綿白的豆花,配上一碟麻辣鮮香的蘸水,巴適!” 近日,游客李婷在“李二豆花”品嘗富順豆花時感慨道。另一邊,富順美食豆花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份份“即食豆花”魚貫而出,銷往全國各地。
豆花是富順縣傳承千年的傳統美食。如今,以“遠達美樂”豆花蘸水調味品、“富順即食豆花”等為代表的生產企業不斷崛起,全年產值超過5億元;全縣有豆花店400余家,全年與豆花相關的餐飲收入超35億元。
“一碗豆花”從“路邊攤”成為“城市IP”,串起了原料種植、生產制作、門店銷售、精深加工等產業,使鹽幫菜實現從單一餐飲到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轉變。
作為川菜重要流派鹽幫菜發源地,自貢自古便有“吃在四川,味在自貢”的美譽。
近年來,自貢深挖文化根脈,系統推進鹽幫菜文化挖掘與品牌塑造工程,統一推廣應用“自貢鹽幫菜”徽標,構建品牌體系。截至目前,鹽幫菜企業成功申報“中華老字號”2家、“四川老字號”8家,認定鹽幫餐飲20年、30年、50年老店51家。
在構建鹽幫菜品牌體系的基礎上,自貢著力貫通產業鏈條,構建“種植養殖—食品加工—餐飲服務—文旅融合”全產業鏈體系。全市已形成規模以上鹽幫菜食品加工企業43家,并成功申報國家級肉兔產業集群,積極推進西南(自貢)冷吃城項目建設。2024年,鹽幫菜產業綜合產值近400億元。
此外,自貢不斷拓展消費場景,以“觀自貢燈,品鹽幫菜”為主線,連續舉辦16屆鹽幫美食文化節,組織開展中國·自貢首屆冷吃兔大賽、川南渝西同烹一道菜等特色活動,累計發放餐飲消費券2000萬元,帶動餐飲消費超10億元。
當前,自貢市正以國際視野推動鹽幫菜走向世界,創新“彩燈+美食”文化輸出模式,以自貢彩燈全球巡展為契機,在歐美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71座城市燈展中同步宣傳和推介鹽幫特色美食,多元化、多渠道提升鹽幫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從“小作坊”到“大工廠”的全鏈增值
7月22日上午,譚八爺食品工廠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香味四溢,冷吃兔、冷吃牛肉等美食正緊張忙碌地制作中。另一邊,抖音直播間內,女主播正在鏡頭前熱情地向觀眾展示自貢冷吃系列產品;隨著直播間下單不斷,一件件“譚八爺”食品打包、裝車,“自貢味”就這樣香飄全國。
“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出近30萬袋產品,今年的銷售目標是2億元。這在傳統作坊時代難以想象。”“譚八爺”公司總經理譚文剛介紹,從最開始的家庭廚房炒兔,到2016年建工廠,用上現代化流水生產線;從熟人介紹到微信朋友圈一袋一袋賣,到2021年底全網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袋,以冷吃兔、冷吃牛肉為代表的“譚八爺”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冷吃兔”是 “鹽幫菜”的代表之一,因味厚香濃、麻辣鮮香等特點廣受歡迎。近年來,自貢把餐飲產業作為繁榮經濟、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著力培育特色品牌、完善產業鏈條、打造消費場景,推動美食從“小作坊”邁向“大產業”。
2024年,在第110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上,14家自貢冷吃兔企業組團參展,現場簽訂意向合同金額近1.8億元。
“自貢冷吃兔是自帶流量的網紅產品,近年來銷售額年平均持續增長。”自貢市冷吃兔產業協會會長袁紅戟說,僅3天的交易會,“冷吃兔”線上直播瀏覽量就達到5000多萬,意向性合作客商達8萬余人次。
電商,成為自貢冷吃兔產業拓展版圖的一大利器。據介紹,目前,自貢市冷吃兔產業協會共有會員企業49家。在吸納電商企業為協會會員的同時,也為企業與電商行業合作搭橋鋪路。“目前協會80%的企業都擁有企業電商銷售平臺。”袁紅戟說。
如今,隨意走進自貢一家餐館,菜單上總看到一大串帶著“兔”字的菜名,冷吃兔、干鍋兔、鮮鍋兔……各種做法花樣百出。事實上,不只是兔,隨著冷吃兔產業的發展,自貢“冷吃”的品類也越來越豐富。
從“煙火氣”到“文化+”的美食重構
“本來計劃只在自貢玩一天,結果為了吃美食多待了兩天。”成都游客李慶的經歷,恰是自貢圍繞“文旅興市”發展戰略、推動美食與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動注腳。
近幾年,自貢統籌開展全市美食街區改造、美食聚集區建設,規劃建設了鹽幫菜博物館、體驗館,華商國際城三期美食街區、梵華1939、自流井老街、南悅里小吃一條街、艾葉古鎮美食一條街等一批新培育美食街區先后亮相。當“舌尖誘惑”成為游客紛至沓來的核心驅動力,一場由美食主導的文旅生態重構正在發生。
以艾葉古鎮美食一條街為例,短短幾百米的街巷,云集了“九九韭酒家”“艾葉灘豆花莊”“麗玲夜宵”“家會蘸水兔”等近30家餐館食肆,以美食之名,承續著艾葉灘的輝煌。
身在艾葉,游客們不僅能夠品嘗到地道的自貢鹽幫美食,還能通過多種方式體驗鹽史文化:去貢井鹽廠退休工人俱樂部喝茶看戲,品十足“鹽味”;橫街邊“鹽究所”的陣陣歌聲,讓在河邊圍爐煮茶的人如癡如醉;云隱閣藝術作坊內,漆色隨著水流附著在扇子上,隨即一幅幅精美的漆扇呈現在眼前……這種“美食+文旅”的化學反應,正是自貢推動“美食+”全鏈融合的縮影。
在一條條文化味十足的美食一條街“燃”起消費新熱潮的同時,逐漸流行的私房菜館、網紅小吃店,則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個性化的選擇。“現在大家都比較重視用餐氛圍和‘吃得健康’,所以我們的裝修突出‘文化味’,還對重口味的菜進行了改良,學習了其他菜系的一些長處。”一位私房菜館老板如是說。
從“舌尖”到“腳尖”的消費閉環,從“打卡”到“長留”的體驗升級,自貢正以美食為支點,重構“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生態。這座將煙火氣烹制成詩意的城市,正讓“自貢味道”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強勁引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