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新聞傳媒中心 2025-06-24 20:27:51
夏至時節,涼山大地驕陽似火,總投資350億元的瓏騰涼山州AI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現場熱潮澎湃。從AI算力基地到風電裝備園區,從智慧農業到電商物流,數字經濟新動能正在這片熱土上蓬勃生長,勾勒出一幅“數實融合”的活力圖景。

瓏騰涼山州AI數據中心項目一期工程正加快建設,預計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屆時,4萬P算力將把大涼山的清潔能源轉化為東部AI產業的“核動力”。
筑基
數字基礎設施“強筋健骨”
數據要素正成為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數字基礎設施則是構建這一智慧生態的基石。涼山緊跟數字化浪潮,從5G網絡覆蓋到云計算平臺建設,不斷夯實數字底座,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和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記者從涼山州發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全州行政村全部接通光纖寬帶和5G網絡,城區、縣城、鄉鎮以及重點道路沿線實現網絡100%覆蓋。
從東部村寨到西部城鎮,從北部河谷到南部高原,完善的網絡設施讓這片土地生機勃勃:直播帶貨讓山貨“飛”出彝鄉,網購物流直達偏遠村寨;游客徜徉山水間,享受“滿格信號”的暢通便捷;無人機翱翔田野,為農業生產插上科技翅膀;智能監測系統24小時值守,為防汛減災、森林草原防滅火筑起數字屏障。
電子政務外網村(社)覆蓋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州、縣(市)兩級部門、鄉鎮實現全覆蓋,村(社)覆蓋率超過60%,全州政務外網核心區域完成了IPv6升級改造。
在涼山州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正通過涼山州多云納管平臺,對政務云、數智云進行統一管理。“我們統籌構建了‘1+2+N’云資源管理應用體系,建成投用多云納管平臺,對2朵基礎云統一管理,可劃分建立N個專有云分區。目前,有59個部門123個系統在‘政務云’上運行,實現了‘政務云’資源的‘一網統管’、高效利用、按需使用和按量計費。”涼山州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體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政務工作效率,讓數據在政務系統中更好地流通和共享,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數據支持。
“數智涼山”大數據綜合管理應用平臺的數據機房里,服務器指示燈閃爍不停,大量的數據在這里匯聚、整理。目前,該平臺已累計歸集數據335類、2.01億條,深入應用在民生服務、營商環境、政府治理、經濟發展等領域。
得益于大量數據的歸集,到涼山州政務服務大廳辦事的群眾和企業越來越舒心。工作人員只需通過政務數據平臺快速調取群眾辦理業務的相關信息,便能“高效辦成一件事”。“如今,政務數據直達基層,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腿。”大廳工作人員說。
融合
數實共生催生蝶變
隨著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涼山數字經濟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智能化設備有序運轉,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和精準監測。“我們依托自主研發的‘攀鋼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產—供—銷—運全流程數字化運營,并通過平臺連接各方,借助數據模型分析優化,真正做到數據驅動企業發展。”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已成功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國家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通過引入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有效降低。

“攀鋼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產—供—銷—運全流程數字化運營。
西昌農投三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水果種植業節點”則入選四川省第一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試點項目。在公司的水果種植基地,傳感器實時監測著土壤濕度、溫度等數據,并通過網絡傳輸到管理平臺,實現了精準灌溉和施肥。“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讓水果品質更好、產量更高,市場競爭力更強。”公司負責人說。
企業向“新”而行,智慧農業、智慧文旅產業也在爭“強”。德昌縣巨星智慧養豬園區創新“樓房養豬+智能化管控”模式,設計生豬產能45萬頭,打造成為集養殖、加工、冷鏈于一體的產業集群;“暢游涼山”小程序上線,整合全州核心文旅資源,為游客提供精準、便捷的智慧服務,推動“一部手機游涼山”目標落地,大幅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數據交易流通也取得突破。今年初,涼山州數據交易服務平臺成功上線,圍繞金融風險防控、社會保險核驗兩大應用場景,推出10個數據產品,并達成首批4個數據產品交易簽約,標志著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邁出堅實步伐,讓數據真正成為可交易、可增值的資產。
在數字時代,數字信息搭建的“高速路”,正讓更加智慧的涼山在高質量發展路上越行越穩。
攻堅
破解發展瓶頸
盡管涼山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州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州級層面主要以“發展改革委(數據局)+大數據中心”的組織模式來統籌推動數據工作和數字經濟工作,但縣(市)層面卻普遍存在數據局掛牌空轉、人員尚未落實、數據局和數據中心(信息中心)職責不明、工作任務被動應付等問題。
同時,仍有部分單位對數字經濟認識不足,還在用工業化思維駕馭數字化進程,存在“數字化就是網絡辦公”“數字經濟=電商直播”的片面理解,對工業互聯網、農業數字化、政務大數據、AI大模型等核心領域缺乏系統規劃,影響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推進效率。
面對諸多問題,涼山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速推進數字經濟全面“開花”。
在機制構建上,州級層面嚴格遵循“一條鏈、一專班、一張圖、一方案”原則,組織行業部門協同推進全州數字經濟產業鏈,組建實體化專班,建立會商與項目推進制度,并著手研制“十五五”規劃。縣(市)層面全面梳理職責,構建高效運轉的工作體系,為數字經濟發展筑牢組織根基。
要素供給方面,涼山深入開展政務數據匯聚攻堅,推動非涉密政務數據高效共享;提升“數智涼山”平臺功能,夯實數字化應用數據支撐;加快出臺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等制度,保障數據依法流通、安全可控。同時,主動謀劃包裝數字化項目,建設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試點創新應用場景。
產業鏈打造上,涼山圍繞“建圈強鏈”,實施數字智能產業鏈突破提升行動。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數字產業,加快“綠電+算力”融合項目布局,推動瓏騰涼山州AI數據中心一期工程年內建成投運,并積極推進后續項目。此外,還將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促進智慧農業、智慧文旅、數字服務業發展,成立州級數據集團公司,培育本地數科企業,深化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實現數據資源流通變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