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面對“雙碳”目標,如何推動技術驅動的工業碳中和?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12 17:50:49

面對迫近的“雙碳”目標,我國下一步發力重點何在?6月12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府永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指出,技術問題仍然是實現“雙碳”目標最大的障礙之一。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楊歡

Cxekyylbat1749719606229.thumb_head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棄非 攝

在今年4月舉行的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上,我國再次向全球發起承諾:我國將于11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貝倫大會前,宣布覆蓋全經濟范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的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面對迫近的“雙碳”目標,我國下一步發力重點何在?6月12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府永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指出,技術問題仍然是實現“雙碳”目標最大的障礙之一。

根據他引用的數據,現有碳中和技術體系下技術成熟度處于實驗和示范階段的技術最多,50%左右的技術尚未進入應用階段,其中,低碳燃料、原料替代技術和固碳、存碳、負碳技術成熟度最低,面臨未來技術發展挑戰。

碳價仍有提升空間,以市場化方式解決工業減碳難題

在各類技術問題中,工業碳中和技術又格外難突破。

據賀克斌所說,在7大類45項工業碳中和技術清單中,有70%尚處于示范、實驗甚至理論階段。

作為參照,我國是世界上用電量最大的國家,居民用電并不是最高,但工業用電分攤了較大的比重。

目前,我國工業減碳的重點在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一個原因是,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我國提供全球主要工業產品,特別是耗能較高的鋼鐵、水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產品。

但根據賀克斌的研究,技術驅動的工業減碳量將逐漸增加,到2060年達到我國全部減碳量的40.5%。為此,我國需要持續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并探索商業化路徑。

他舉了一個煉鋼工業的例子。目前,業界主要有長流程、短流程、氫能煉鋼三種技術路徑,而中國目前70%產能采用以鐵礦石為起點的長流程煉鋼。對比歐美發達國家,從廢鋼開始的短流程煉鋼在多年前就能滿足社會需求。我國也在逐漸積累廢鋼比例,提高短流程煉鋼占比。

但要最終走向氫能煉鋼,除了目前已經取得的技術突破之外,還需解決成本問題。

事實上,技術驅動減碳的一大阻礙正來自成本。在賀克斌看來,必須要通過市場機制來平衡,那么現在其中最關鍵的一個機制就是碳價。

今年3月,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圍,覆蓋鋼鐵、水泥和鋁冶煉行業。在賀克斌看來,碳排放權交易是非常好的機制,應精心設計和運用好,讓還在實驗室的或者小規模運用的技術,有序向市場轉移。

比如,碳價仍有提升空間。據他所說,我國目前碳價在10美元上下波動,但國際市場已經在100美元上下波動,我國也一定會經歷逐漸走上100美元的過程。

借力“一帶一路”合作,發揮綠色能源資源優勢

而隨著綠色能源的不斷推進,還將有望顛覆現有能源格局。

根據賀克斌引用的數據,到2040年,全球需要開采的用以支撐新能源的礦產資源,將幾乎與2020年開采的煤炭總量相當。而與化石能源集中在美國、俄羅斯和海灣國家相比,用于清潔科技的礦產資源則有全新的分布版圖。比如,銅礦主要分布在智利和秘魯,而鎳礦則是印尼和菲律賓。

能源資源分布的集中度有更明顯的改變。如他所說,化石能源相對集中,儲量前五國家集中了全球3/4的煤炭資源、2/3的油氣資源,能源資源和經濟發展的供需也非常不均衡。

相比之下,風光資源分布就相對均勻。“各個國家都有風有光,但要把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用好,就需要新的技術。所以,世界經濟格局可能通過碳中和改變,誰能夠搶先把技術體系建好,大規模穩定地用新能源,誰就有發展先機。”對此,賀克斌總結為“從能源資源依賴走向能源技術依賴”。

對于中國和廣大“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這也將是新的機會。

據賀克斌分析,最近10年內,中國新能源相關技術快速發展,不僅體現在實驗室,更誕生了以“新三樣”為代表的產業成果。這些成熟且成本相對較低的技術,已經為全球帶來發展紅利。

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擁有相對充足的風光資源,中國又在技術的研發和實際應用上,特別是在大規模工程應用上先走了一步,規模化應用合作的前景將非常廣闊。

目前,風、光電一個重要問題在于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規模化應用離不開電網穩定性的提高。在賀克斌看來,“十五五”和“十六五”將是中國解決電網穩定性問題的關鍵時期。如果全球用電量第一大國能夠實現突破,那么,類似的方案也能賦能“一帶一路”國家中小規模電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能源 工業 碳中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