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20 15:03:05
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在深圳舉辦“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20日上午的“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機遇”圓桌對話上,與會者就人工智能的長期價值展開探討。
科大訊飛副總裁王勃表示,大模型技術具有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等核心能力,他認為,這對產業主要有六點影響。
一是大模型會改變傳統的信息分發和獲取模式。大模型出現后,其對信息的抽取、歸納、總結、分析能力遠超傳統搜索引擎,這對搜索引擎來說是革命性的技術。
二是大模型已經變成了內容生產的主要工具,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質量越來越高,這讓社交媒體上生產的內容越來越有趣、生動。
三是大模型具備對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人機交互因此變得更加自然便捷,邁入了新的階段。
四是大模型會越來越專業化。當前大多數是通用大模型,未來可能會有結合各領域知識訓練出的專業大模型,用專業性服務每個行業。
五是大模型寫代碼能力強。大模型能夠理解人類自然語言,而計算機語言比自然語言更簡單,規則也更明確。大模型寫代碼能力遠遠超過人,現在已經對初階程序員形成了替代,在部分場景中也能幫助寫程序。
六是大模型會加速科研。人工智能已經不僅僅是科研的工具,而是深度融入科研,成為了科研的加速器。
據此,王勃認為未來5到10年大模型領域有三點投資機遇。其一是具身智能。原來的機器人是非具身智能機器人,也就是第三人稱機器人,其學習依賴人工輸送數據,只能完成特定任務。現在的機器人之所以叫具身智能,是因為從第三人稱變成了第一人稱,它可以感知周圍環境,自主訓練學習。“具身智能+大模型未來一定會產生巨大的產業機遇。”
其二是行業大模型。比如在醫療、采礦等領域,本來就需要專用模型,用AI加持會獲得更多的效率提升。
其三是在科研領域的應用。王勃以具體案例進行說明,從前科研中尋找新的物質或技術相當于大海撈針,現在大模型可以大幅提高效率,相當于在茶杯中找出茶葉。

科大訊飛副總裁王勃(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