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8 20:21:00
每日經濟新聞·天府文創云即日起推出年終策劃,第一期《奔跑吧,成都文創人》:聚焦不一Young的文創青年創業者。從他們的故事中,讀懂成都文創“具象化”的魅力。
每經記者|謝陶 每經編輯|唐元
編者按:
還有不到半月,2025年將至。細數這一年,成都文創人以不懈的奔跑姿態,破浪而行。
連續六年榮獲“中國最佳引才城市”,成都正不斷以強大的“磁場”吸引青年人才匯聚。而文創產業作為青年人才最為密集、創新動能最為澎湃的領域之一,正經歷著快速迭代與升級,崛起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關鍵新興力量。
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熊貓家園·大熊貓文化創意大賽等活動的舉辦,更吸引國內外眾多青年創作者的積極參與,進一步激發年輕一代對科幻的想象以及對文化創意的無限熱愛。
去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突破2500億元大關,占GDP比重11.65%;今年,成都文創產業的8大細分賽道持續進化,涌現一大批獨具引領性的新場景、新賽道。
在一系列亮眼的數據指標背后,我們得以窺見成都文創的獨特魅力,而這離不開一群始終堅持傳承、銳意創新、踏實創造的文創青年人才。
每日經濟新聞·天府文創云即日起推出年終策劃,第一期《奔跑吧,成都文創人》:聚焦不一Young的文創青年創業者。從他們的故事中,讀懂成都文創“具象化”的魅力。
01
今年初的市兩會上,成都將關于“加大蜀錦、蜀繡、川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論述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截至目前,成都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5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7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8個。在成都尋遺、尋藝,正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距成都市中心約四十公里的崇州朱利原鄉傳統文化體驗園,坐落于一片煙火氣十足的居民區,是成都“非遺”重要的承載地之一。
在95后非遺傳承人、藝滋華創始人白梓憶的帶領下,這里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孵化器”:傳承道明竹編、懷遠藤編等37個非遺項目的同時,舉辦一系列“非遺”文化交流活動和行業沙龍、創立6個大師工作室,讓越來越多創新的非遺產品從這里走出。

以熊貓為主題的蓋碗茶杯,融入了非遺竹編元素及金沙的太陽神鳥,不僅進入到了國賓館,還亮相了文旅部主辦的國家級展會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對這位曾在日本留學、心系成都非遺的年輕創始人而言,這里就是一片珍貴的“自留地”,為之提供了一個自在生長的土壤。
憑借著年輕人的創新精神,白梓憶研發出多款備受市場歡迎的非遺文創產品,令藝滋華這家文創中小微企業,在短短幾年間營收破千萬元,不斷延展屬于成都“非遺”的產業鏈條。

白梓憶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我們一直都在傳承保護非遺的基礎上,挖掘其商業潛力。非遺本身既是一種文化、技能、表演形式,同時也逐漸演變成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從中尋找文化認同與情緒價值。”
這一路走來,白梓憶的心境也悄然變化,“在剛接觸非遺時,迷茫過,徘徊過。但是一想到父輩這么多年的堅守,自己也想要創造更多被人記得的作品,我又像‘打了雞血’。非遺傳承創新特別難,但我還是選擇迎難而上。”
談及新的一年,白梓憶告訴記者,“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走近非遺,熱愛非遺,也希望非遺能夠吸引到更多年輕人才,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讓成都的非遺以更加美好的樣態,走向更大的舞臺。”

白梓憶(右一)教授外國友人非遺手工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02
在白梓憶傳承非遺工藝,貼近消費市場,打造出一款款市場口碑雙豐收的文創產品時,非遺手工藝人、百萬網友口中的“神仙UP主”——雁鴻Aimee,則不斷精進非遺技藝,用全新的詮釋,賦予非遺等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
從最初用140個易拉罐,化腐朽為神奇做成“冰雪鎧甲”,驚艷四座;到潛心設計作品,用非遺掐絲技法制作出超大蝴蝶禮服,登上米蘭時裝周;再到扮作“川劇幻夢機械少女”,手敲三星堆青銅面具鼓,亮相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短短幾年間,雁鴻從一個草根博主迅速成長為一名受百萬粉絲追捧的非遺手工藝人。

雁鴻設計的作品驚艷亮相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雁鴻的作品創作主線始終圍繞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創作技藝也源自于諸多成都非遺,除了從熱播古裝劇、電影中找尋靈感之外,她還從傳統神話故事和山海經之中得到啟發。不久前,雁鴻還將自己精心創作的熊貓發簪送給了李子柒。
今年7月,雁鴻歷時9個月打造的國風研習技藝館正式對外開放,里面存有約300件精美絕倫的作品,既有成都非遺“五朵金花”之一的銀花絲,也有用易拉罐、泡面盒、堅果殼甚至燃氣管等廢品“爆改”而成的手工藝品。

雁鴻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從做手工起,我就不斷拜師學習中國傳統技藝,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傳承的重量,這些文化瑰寶不應該被遺忘。新的一年希望能夠設計出更多融合了日常生活與非遺技藝的產品,更好地傳承創新非遺文化。”
在她看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喜歡有溫度和深度的東西,我相信傳統手工技藝(在成都)一定是很有潛力的。”

運用非遺技藝,為巴黎時裝周設計女裝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貼近日常,靠近市場,時代的發展中總有那么一群人,將熱愛與堅守結合,并成功引領行業新趨勢。而這背后,是成都青年文創人才對于以非遺為代表的天府文化的堅守傳承與全新詮釋。就如雁鴻所言,“成都無疑是一座將非遺的傳承與創新融合得最好的城市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無數像她一樣的人,正從這里出發,不斷登上更大的舞臺。
03
這個夏天,一場以藝術為名的battle——“甩點·他山之石”當代藝術展在成都許燎源博物館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國際國內的頂級“后浪”。
在這座成都文化創意重要的“高地”之上,羅德島設計學院、芝加哥藝術大學及倫敦藝術學院等世界頂尖院校的學子,以“學術拜訪者”的身份,與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四川美術館的藝術家一起,共同打造了一場跨越七大主題、融合多種藝術形式的深度交流展。
記者觀察到,與大多數青年藝術家的展覽不同,這是一場完全由青年藝術家自發組織的展覽。從原本局限于學校的小型展覽,最終演變成一個全面的計劃——來自“海外三校”的60余位青年藝術家,他們略帶青澀地、勇猛地前來成都,用藝術battle。
在本次展覽策展人、羅德島設計學院學生陳雨辰看來,“全球化的背景下,藝術展覽越來越多地涉及到跨文化的議題,如身份認同、文化差異和社會問題等。通過展示來自不同文化的藝術作品,展覽促進了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也為藝術家提供了一個探索和表達跨文化議題的空間。”
“這次展覽也讓我看到了很多認真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有些人甚至為了作品的細節而特意從北京飛來成都,或者連夜守在博物館等,都是為了確保作品的完美呈現,”陳雨辰向記者分享到。

陳雨辰(右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本次展覽的執行總監吳雨曉常年活躍于紐約與成都兩地。在她看來,“成都這座城市具備一種雜糅多元的氣質,這里的水土總能孕育出獨樹一幟的藝術家群落。我們特地將展覽的首站放在了成都,看重的就是其在整個文化領域的顯示度與吸引力。”
某種程度上,從這場展覽,我們不僅看到了當前策展理念的轉變——從傳統機構主導展覽內容,向更加注重藝術家和策展人的主動性轉變。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成都藝術社區的“自發性”與“創造性”,而這正是一座城市文化創意最為重要的源泉之一。

這場由色格藝術(Circa Art)全程出資并策劃的展覽吸引國內國際眾多年輕文化創意人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04
今年是Peak Studio主理人余鴻川從事商業錄音事業的第8個年頭。他曾擔任過四川交響樂團、四川愛樂樂團錄音總監的他,錄制過超兩百場交響樂演奏及室內樂演奏,也曾于2019年擔任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絲綢之路》民族管弦樂的現場錄音總監。
跟身邊很多從事音樂產業的年輕人一樣,他一直希望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音樂據點,與朋友構建起自己的音樂廠牌,找到屬于自己的Peak(巔峰)。經過長期的考察對比,去年,他將自己的錄音工作室正式落戶在了東郊記憶。
除了時尚化、年輕化的工作氛圍,最吸引余鴻川的在于——擁有一個涵蓋了音產創意中心、原創版權中心、錄影棚聚落、音樂眾創空間的音樂全產業鏈生態,以及眾多國內領先的音樂市場主體。

余鴻川(右一)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這里是最靠近演出市場的,我們有任何新鮮的想法或合作機會,都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實操’,尤其是今年,隨著一系列音樂產業利好政策的出臺,我們可以在成都看到全球頂尖音樂人的精彩演出,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與國際音樂產業業者學習交流的機會。”余鴻川告訴記者。
談及新的一年,余鴻川向記者表示,“希望進一步聚焦專業型客戶,提供整案制作的一條龍服務,將北上廣的頂級業務引入到成都。同時,與東郊記憶園區內音樂產業鏈的不同公司加強合作,提升制作能力,更好地服務來自全國的客戶。”

余鴻川位于東郊記憶的工作室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實則上,作為最適宜青年人才發揮創意的城市之一,成都的文創產業總能容納所有新鮮的想法與嘗試。因而,我們得以窺見,在一場場“頭腦風暴”中,成都不斷吸引國際國內的青年人才,他們也在此探索新的空間,覓得新的方向。
05
無論是非遺文化的傳承創新與重新詮釋,還是藝術、音樂等細分賽道的“頭腦風暴”與向上生長,成都的文創產業絕非“無源之水”。近年來,來自天南海北的文創“造夢者”,腳踏實地,扎根成都,持續拓展全新的文創消費場景,創造出一個個獨特的數字文創IP。
當前,隨著以00后為代表的年輕消費者群體迅速崛起,以興趣和社交為特征的消費行為開始火爆,推動新階段文創消費升級。
這一過程中,成都適時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差異化舉措,迅速“孵化”出一大批以東郊記憶、麓湖、天府紅為代表的,聚焦青年文化的文創消費載體。
以天府紅為例,這家商場憑借獨樹一幟的“二次元文化”,迅速成為00后眼中一個新的文化地標——Angelic Pretty、新月閣、海野淵、錦上閣等 “三坑”頭部品牌相繼入駐,以“二次元文創”為代表的體驗業態占比超過了50%。

天府紅正成為國內二次元群體新的“消費高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記者觀察到,天府紅透過動漫、游戲等社群向年輕人“請教”,學習掌握各圈層的文化語言,真正實現了與年輕人對話;與此同時,挖掘有號召力的主理人一起打造“買手小店”集群,與年輕人喜歡的藝術家、設計師等深度聯動,與圈層文化始終保持著“思維同頻”。因此,得以迅速在成都的消費版圖上,創造出一個差異化的“年輕人引力場”。
發跡于廣州的櫻漫書店,是國內最早一批動漫及文創主題書店,在這一細分領域非常具有影響力。“事實上,我們在成都做了很多實地調研,也跟運營方做了深入溝通,發現成都的文創消費力非常旺盛。更重要的是,這里對于二次元文化的接受度、包容性都很強,我們可以跟這里的年輕人迅速建立起‘共同語言’,”櫻漫創始人黃菲菲向記者分享扎根成都的原因。

商場內匯聚起全國各地的00后消費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06
作為國內ACG產業領域的“重鎮”,成都匯聚起騰訊、龍淵科技、西山居、AG電競集團、可可豆動畫影視等一大批數字文創領軍企業,創造出《王者榮耀》《大話西游》《夢幻西游Online》《姜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遮天》等現象級IP。
成都優越的文創產業政策及營商環境,對于全國文化產業相關的企業、機構及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片沃土。這也是成都文創產業,保持蓬勃創造力的關鍵所在。
對不喜社交,只想搞技術的游戲企業創始人彭新龍而言,“這里的產業環境,可以讓我真正靜下心來,慢慢打磨產品,不急于擴張,安安靜靜地做個技術宅。”

彭新龍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2012年,國產游戲狂飆突進,在英國讀完人工智能專業后,彭新龍便回到成都,投身游戲行業,2020年與合伙人共同成立了現在的公司憶墨軒,并曾領銜制作了《熱血仙境》、《下一站江湖》系列、《蜀山:初章》系列等在業內頗受好評的游戲產品。
彭新龍曾向記者坦言,游戲公司都有研發投入周期,通常得等到游戲上線之后才能產生回報,中小型公司一般承壓較大。
“不過成都游戲產業的土壤豐厚,也專門出臺了支持游戲產業的政策,給了我們這些游戲制作人更多的機會與空間,專注于產品,不斷向上生長,這也是我最初選擇扎根成都的原因。”
談及成都游戲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彭新龍向記者表示,“目前全國最重要的獨立游戲廠商許多都集中在成渝地區,這將是這十年在游戲領域最大的機會之一,未來也不排除出現法國育碧、日本卡普空、美國動視暴雪這樣的頂級游戲產業,進而覆蓋上下產業鏈數百萬人。”

憶墨軒推出的游戲《蜀山:初章》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來自不同的行業的他們,為文創版圖“繪就”氣象萬千。正是得益于成都這座城市多元包容的文創產業及政策環境,我們才看到,無數像他們這樣堅持“慢就是快”的青年創業者,得以長期專注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穩步成長,創造出新的產業場景與知名IP。
也正是他們的存在,讓我們得以窺見來自游戲、動漫、音樂、文博、非遺等領域層出不窮的Young Power,而成都文創產業對于年輕人才的吸引力與產業輻射力也在此刻得以真正“具象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