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4-11-06 16:20:33
11月4日,“萬千氣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訪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中央在川媒體和省市主流媒體記者走進資陽臨空經濟區紅碑社區,看一所學校與一座鄉村之間的“雙向奔赴”,體驗和美鄉村蝶變。

從荒涼落寞的村落,到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紅碑社區的秘訣是向“美”而生,而這個“美”就是與社區一河之隔的四川音樂學院臨空經濟區校區美術學院。2021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投入使用,川音美院確定搬遷至資陽臨空經濟區,學校“打開圍墻”帶動鄉村發展,鄉村“敞開懷抱”迎接人才資源。就這樣,一場“以校帶村、以村美校”的雙向奔赴,開啟了紅碑村的三年“蝶變”之旅。

今年7月,紅碑村全面完成“村改居”工作,正式更名為紅碑社區,圍繞“田園為美院增色、美院為鄉村賦能”主線,探索“集體經濟組織+社會資本+農戶”的項目合作共營機制,按照“一戶一特色”方案,打造了田園餐廳、藝術民宿、寫生創作研學基地等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項目。

黛瓦白墻、飛檐斜頂,石板路曲徑通幽,舊民居煥然一新,紅碑村里建筑錯落有致,看似隨意地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別具一番風韻。
不大拆大建,保持農業本色、保持農村本真、保持生態本底是紅碑社區在改造過程中準則,也正是這種堅持,才得以形成如今“山水美、田園美、院落美、環境美、鄉風美”的“美院后花園”。

參與了紅碑社區規劃設計的四川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周倫理告訴記者,紅碑社區的發展模式在鄉村振興中有很強的復制性,尤其是高度城市化地區、有獨特的資源的區域,所以定位就是美院怎么來為鄉村服務,相應地講其他的高校院所,也要“打開圍墻”來為鄉村服務,整個業態也要相互融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