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4 14:19:57
每經記者|范文清 每經編輯|裴健如
重新出發的smart,正試圖開拓新的市場。
9月20日晚間,被稱作“史上最大”的smart精靈#5正式開啟預售,預售價格為24.5萬元起。新車定位于純電中型SUV,采用800V平臺,造型方中帶圓,頗具越野風格。
之所以被稱為“史上最大”,是因為smart精靈#5的車身尺寸相比前兩款車,不止大了一點點。公開數據顯示,精靈#5的車身尺寸為4705/1920/1705mm,軸距為2900mm,對比smart精靈#3,其車身尺寸為4400/1844/1556mm,軸距2785mm,精靈#5的車身尺寸改變明顯。
國產后的smart為何會越來越大?“smart不等于small,中型SUV更主流,我們也想要更大的市場份額。”針對上述疑問,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張明霞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此回應。
事實上,smart品牌自“重生”以來便決定了不止于“小”。2019年,smart品牌全球公司正式成立,smart以智能純電汽車品牌的身份重返汽車市場,并確定了“中歐雙核,全球布局”的發展戰略。此后,自2022年6月,國產smart的首款車型smart精靈#1上市后,smart就在不斷釋放“變大”的信號。
“誰說smart必須是兩座車?”在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看來,“不被定義”才符合smart的品牌調性,這句話的英文釋義為“Open your mind”,也是smart的品牌主張。
smart品牌“重生”5年來,佟湘北團隊一直在思考這個品牌的變與不變。他們認為,當下汽車行業正在發生變化,而smart生而在變。
“smart做過四座車,做過跑車,還做過E-bike,做過各種別出心裁的東西,奔馳的設計師就是追求讓你一秒驚嘆的感覺。大家都在問我,以前說(smart)沒有兩座就沒有靈魂,現在大家都在猜smart以后往什么方向發展,是越變越大?還是越變越方?總是試圖尋找我們的規律,但我們要是讓你猜到就不是smart了。”佟湘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在佟湘北看來,“重生”后的smart改變的或許是車的造型設計,或市場定位,但不變的是smart的品牌主張和所倡導的生活方式——更新奢、更潮趣、更溫暖科技。“做都市出行也好,做海外市場也好,我們的初心就是Open your mind,與時俱進地走出自己的特色。”張明霞說。
而當下對smart團隊來說,最大的壓力來自銷量。smart今年的銷量目標是5萬~6萬輛。此前,精靈#1和精靈#3已經下調了官方售價,目前兩款車型的起售價已經來到15萬元級別。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精靈#1和精靈#3的銷量分別為1.34萬輛和4598輛,累計銷量與全年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希望被寄托在精靈#5上。按照計劃,全新smart精靈#5將在10月中下旬正式上市銷售。“這款車的上市不僅對品牌具有非常大的意義,也會對整個銷售帶來非常重要的拉動作用。”在張明霞看來,中型SUV是一個更主流的市場,而smart需要更大的市場聲量。
不過,當下中型SUV市場正在經歷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激烈競爭。自主品牌正逐漸在該市場占據優勢,比如奇瑞瑞虎8、比亞迪唐DM和捷途X70等車型在過去幾個月的中型SUV銷量排行榜中表現較為突出,而合資品牌中型SUV車型正在承受壓力。在此情形下,首次進入該市場的精靈#5,銷量能否達到預期,頗受業內關注。
對此,佟湘北認為,smart在戰術層面的優勢是,它是一個全球品牌。作為全球品牌,smart需要保證出品達到奔馳的標準,才能放在奔馳的渠道中銷售。目前,在歐洲17個國家,已有超過300家、418個服務網點采用奔馳店中店模式銷售smart;在海外其他市場,smart也在用奔馳的渠道賣車。
“在歐洲銷售,對于取得中國用戶的信任將會有所幫助,一個原因可能在于全球車型需要通過更嚴格的各地法規;另一方面,中國最前沿的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對歐洲用戶也頗具說服力。我們要盡量利用好這一全球品牌的優勢。”佟湘北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