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2024-05-24 23:02:28

初夏時節,來到成都彭州和德陽什邡交界的彭什川芎現代產業農業園區,空氣中彌漫著川芎的清香。6萬畝川芎豐收了,收購商的貨車停在路邊,村民們正熟練地在田間采收。
今年3月,以“彭州川芎”為主體制定申報的《中醫藥-川芎》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審核并正式發布,填補了四川中醫藥國際標準制訂空白。成為國際標準制定者,彭州川芎將迎來怎樣的機遇?究竟能為當地帶來什么?記者專程去一探究竟。
量價齊升 每畝地增收5000元

“先把它挖出來,再翻曬兩天,就可以裝袋運走了……”彭州市敖平鎮鳳泉村種植大戶王濤的農田內一片繁忙,他一邊組織著村民采摘,一邊指導著一些技術要點。
王濤這段時間都很興奮,因為今年的川芎迎來了量價齊升。王濤從五六年前開始在村里承包土地種植川芎,如今他的種植規模已有200畝,“從5月初開始川芎陸續成熟,這幾天就能采收完。”他告訴記者,今年川芎價格持續上漲,目前單價約為18元/公斤,環比漲幅約為20%。同時,今年的產量有所增加,去年畝產約500斤,而今年畝產約550斤,增收約10%,“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一公斤川芎18元來算的話,每畝地增收5000元以上,總共可以增收100多萬元!”他開心地算起了經濟賬。
讓王濤興奮的不只是今年的增收,還有彭州川芎越來越旺的勢頭。“現在我們的川芎根本不愁賣,采摘期很多藥企和采購商直接到地里來駐點收購,大一些的藥企更是直接找上門來要求訂單式種植,收購價格還能比市場價高一些。”王濤說,“我種植川芎越來越有信心,明年打算再多租點地來種,擴大我的種植規模。”

標準帶動 敖平川芎獲行業認可
在敖平鎮,王濤家的川芎豐收增產并不是個例。據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鎮約6萬畝川芎全部實現豐產,平均每畝增產約10%。目前至少有超過20家大型藥企長期定點收購敖平川芎,包含太極集團、紅日藥業、華神集團、亞寶藥業、珍寶島、吉林敖東藥業、康緣藥業等企業,一次性采購量少的四五百噸、多的一兩千噸;新綠色藥業等本地企業更是建有自己的種植園區。此外,敖平川芎已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東南亞國家,川芎既被用作傳統藥物,又被廣泛用作保健食品。

“品質和品牌都是關鍵。”說到彭州川芎緣何如此受青睞,正在地里收購的新綠色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敖平鎮有近百年的川芎種植歷史,20世紀60年代就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川芎種植基地。近年來,彭州川芎的標準化程度不斷提升,經檢測,敖平川芎的阿魏酸達2.5%,為現行國家標準10倍以上,并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登記保護和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
2019年,四川省開始進行川芎國際標準立項技術攻堅,由四川、成都、彭州三級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技術團隊,高位推進川芎全程標準的制訂完善,包括育苗、種植、采收、加工、流通以及全產業鏈等,每個環節都制定了嚴格的技術規程,最終贏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一致認可,“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極大地帶動了敖平川芎品質提升,另一方面獲得了整個國際市場的話語權。”該負責人表示,“這也意味著今后敖平川芎還將完全打開川芎出口銷路,迎來更大的發展。”
現代經營 產業鏈還要做大做強
“光是標準和品質還不夠,要形成產品影響力,我們還要用現代的經營理念武裝,在科技化、規模化、品牌化等多方面下功夫,不斷做大做強產業鏈。”據彭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敖平鎮與什邡市馬井鎮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彭什川芎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敖平鎮、馬井鎮為核心區域,覆蓋彭州、什邡兩市5個鎮、12個村、約20萬人,種植面積共約10萬畝,年產川芎3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0%,產值約10億元,每年出口東南亞、歐盟等地約2000噸。園區建成后,彭什兩地川芎銷售實現由壓制競爭向抱團共贏的轉化,近3年商品川芎銷售價已實現穩定翻番。

據悉,未來,敖平鎮還將加快建設產地孵化園區,推進產業集群、集約、互補發展,布局建設川芎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展示展銷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等功能設施,全面構建支撐川芎產業發展的大平臺。推動川芎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及制劑研發,開發川芎保健品、功能型食品、日化產品等健康衍生品,擴大川芎現代化應用范圍,拓寬產業發展空間。建設川芎文旅康養新場景,瞄準川芎“康養”“醫養”“藥養”多種消費需求,布局中醫藥文化館、中醫康養館、中醫藥主題民宿等精品項目,打造“龍門山—湔江河谷中藥健康旅游帶”“彭州—什邡川芎大地生態景觀帶”等定制康養線路。建成“川芎+風箏”“川芎+陶藝”“川芎+花卉”“川芎+白瓷”四大元素融合的川芎創意文創工坊,為彭州市建成國內一流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目的地添彩亮色。
記者:陳泳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圖片來源:敖平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