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聞 2024-05-21 19:46:12
4月27日,2024深圳環(huan)球設計(ji)大獎(jiang)“鯤鵬獎(jiang)”揭曉,“麓湖瓶子銀(yin)行”零廢棄藝術(shu)社(she)區計(ji)劃在18個(ge)國家和地(di)區的4876件作(zuo)品中脫穎而出,獲(huo)得可(ke)持續發展特別獎(jiang)。該獎(jiang)項不(bu)僅面向所有(you)(you)設計(ji)門(men)類開放(fang),更有(you)(you)高達25萬元的獎(jiang)金。
每經記者|石普寧(ning) 每經編輯|唐元
塑料(liao)瓶,是日常(chang)生(sheng)活中(zhong)再也常(chang)見(jian)不過的(de)(de)(de)日用品(pin)。在完成了其既定使命——裝水之后(hou),大多(duo)數瓶子的(de)(de)(de)歸屬是被投(tou)入垃圾桶。然而(er),能否通(tong)過設計的(de)(de)(de)方式開啟它(ta)們的(de)(de)(de)“第(di)二次生(sheng)命”,把它(ta)們變得藝術起來(lai),甚至成為(wei)木(mu)偶劇中(zhong)的(de)(de)(de)主角(jiao)?來(lai)自成都的(de)(de)(de)大城(cheng)小村社會(hui)創新工作室(以下稱“大城(cheng)小村”)團隊的(de)(de)(de)“麓湖瓶子銀(yin)行”零廢棄藝術社區計劃就(jiu)做了這樣一件(jian)事。
在4月27日(ri)揭曉的2024深圳環球設計大獎“鯤鵬獎”中,“麓湖瓶子銀行”零廢棄藝術社區計劃在18個國家和地區的4876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可持續發展特別獎。一個背景在于,該獎項是為引導設計師更加關注社會公益與未來發展,推動設計產業與可持續發展的深度融合而特別設立,不僅面向(xiang)所有設計門類開放,更有高達25萬元(yuan)的獎金。而此次,來自成都的“麓湖瓶子銀行”零廢棄藝術社區計劃是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項目。
據了解,2024深圳(zhen)環(huan)球(qiu)設計(ji)(ji)大獎(jiang)“鯤(kun)鵬獎(jiang)”是由深圳(zhen)發(fa)起、設立(li)的國際化(hua)專業設計(ji)(ji)獎(jiang)項,由深圳(zhen)設計(ji)(ji)周暨(ji)深圳(zhen)環(huan)球(qiu)設計(ji)(ji)大獎(jiang)組委(wei)會主辦,深圳(zhen)創新創意設計(ji)(ji)發(fa)展辦公室承辦。
為(wei)什么選擇(ze)“瓶子銀行”作為(wei)切口?藝術在項(xiang)目(mu)中扮演了何種角色(se)?與傳統的(de)單向知(zhi)識(shi)輸出乃至說教相比,通過帶有創意的(de)設計(ji)方(fang)式,又能夠與在地(di)居(ju)民(min)產生怎樣的(de)“化學反(fan)應(ying)”?
圍繞上述話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zhe)對話大(da)城(cheng)小村主(zhu)理(li)人李棣(di),揭秘在麓湖公園(yuan)社區(qu)開展的(de)“麓湖瓶子(zi)銀行”,如(ru)何在社區(qu)營造(zao)中通過設計(ji)的(de)方式,讓抽象的(de)可持(chi)續發(fa)展概念落地。
粗看“瓶子銀(yin)行”四個字,“瓶子”容易理解,“銀(yin)行”也容易理解,但(dan)把這兩個名字組合(he)在一(yi)起,具體指的又(you)是(shi)什么?
先從“瓶子(zi)”開(kai)始。“瓶子(zi)是最好做的(de),”李棣告訴記者,在以藝術的(de)方式推動可(ke)持續發展上,一(yi)方面,瓶子(zi)伸手(shou)可(ke)得(de)、方便利用;另一(yi)方面,瓶子(zi)的(de)可(ke)塑性強,能夠(gou)由此(ci)創作出豐(feng)富多樣的(de)東(dong)西(xi)。
比如,在“麓(lu)湖(hu)瓶(ping)子銀行(xing)(xing)”中,參與者可以通過繪畫、手工等多種創作手法(fa),結(jie)合不同(tong)的主題對瓶(ping)子進行(xing)(xing)再創作。在項目的結(jie)尾,瓶(ping)子木偶劇(ju)成(cheng)為重磅收官作品,“我(wo)們的每個瓶(ping)子都是以(社區)居民為原型來做(zuo)的。”
而這(zhe)個(ge)“銀(yin)(yin)行(xing)(xing)”非彼“銀(yin)(yin)行(xing)(xing)”,更多是取銀(yin)(yin)行(xing)(xing)的引申含義,“把瓶(ping)子帶(dai)過來,我們會給你反饋。”
這里的“反(fan)饋”可以(yi)(yi)是(shi)把瓶(ping)子轉(zhuan)變為藝術(shu)品(pin),也(ye)(ye)可以(yi)(yi)是(shi)參(can)加更多活動的機會。目前,項目也(ye)(ye)引入了積分(fen)(fen)的方式并在(zai)逐(zhu)步推進,在(zai)未(wei)來有望和社區更多商(shang)戶進行聯動,比如用積分(fen)(fen)換取某些特定商(shang)品(pin)。
在理解“麓(lu)湖瓶(ping)子(zi)銀行”時,“小(xiao)朋友”是(shi)其中的關(guan)鍵(jian)詞。而這源于大城小(xiao)村在項目開展時曾面臨(lin)的一(yi)個窘(jiong)境,以及(ji)隨之(zhi)而來的一(yi)個察覺。
窘(jiong)境是,如果(guo)要單獨請“大朋友(you)”出(chu)來參加活動,實在并非(fei)一件易(yi)(yi)事。一般來說(shuo),在面(mian)對(dui)陌(mo)生的“瓶子銀(yin)行(xing)”時,“大朋友(you)”不會(hui)輕易(yi)(yi)做(zuo)出(chu)行(xing)動。
“后來我們發(fa)現,小朋友(you)(you)是特(te)別容易帶動一個(ge)家庭(ting)出(chu)(chu)來的。只(zhi)要小朋友(you)(you)出(chu)(chu)來了,爸(ba)爸(ba)、媽媽、爺爺、奶奶就會跟著(zhu)出(chu)(chu)來。”李棣說。
從這(zhe)個角度出發,“麓湖(hu)瓶子(zi)銀行”中的瓶子(zi)木偶(ou)劇無(wu)疑(yi)在某種程度上演化成一種更適合家庭參與的親(qin)子(zi)活動。
因此(ci),瓶子木偶劇既用(yong)回收(shou)的瓶子做了藝術創作,又(you)可以簡化表演(yan)的難度(du),讓(rang)故事更加通俗(su)易懂(dong)。
更為重(zhong)要(yao)的(de)(de)是,劇中(zhong)的(de)(de)故事原型其實就是麓湖的(de)(de)居民,一(yi)方面(mian)能夠加(jia)強居民的(de)(de)獲得感,另一(yi)方面(mian)也能通過寓(yu)教于樂的(de)(de)方式在居民——特別是小(xiao)朋友(you)中(zhong)傳(chuan)播環保的(de)(de)理念。
事實(shi)上,“麓湖(hu)瓶子銀行”還(huan)展現出社區營造項(xiang)目的(de)“鏈(lian)接性(xing)”:通過一個小的(de)切口實(shi)現更多(duo)項(xiang)目的(de)聯動(dong)。
比如,瓶子木偶(ou)劇(ju)的劇(ju)本由附近學校專注兒(er)童戲劇(ju)的老師來負(fu)責;項目本身還會與堆肥、植物(wu)(wu)研(yan)學等項目產生聯動(dong),“第(di)(di)一(yi),我們可以(yi)(yi)把環(huan)保故(gu)事(shi)編到木偶(ou)劇(ju)里;第(di)(di)二,可廢棄(qi)物(wu)(wu)也可以(yi)(yi)直接(jie)變成可用的物(wu)(wu)料(liao)。”李棣說。
“我們希望(wang)把環保的理念落地到(dao)生活當中(zhong),”李(li)棣表示,“麓湖瓶子銀(yin)行”希望(wang)達到(dao)的效(xiao)果是,通(tong)過創造生活場景,將更多以單向(xiang)知識輸(shu)出乃至說教傳(chuan)遞環保理念的方式,轉變為主(zhu)動將藝術融入居民生活。“這樣大家接受起來更加簡單,也會意識到(dao):原來在(zai)身(shen)邊(bian),我就可以隨時做(zuo)這樣的事情。”
據他介紹(shao),“麓湖瓶子銀行”去年一(yi)(yi)共回收(shou)改造(zao)了一(yi)(yi)千多(duo)個瓶子,參與(yu)的小(xiao)朋友有一(yi)(yi)兩百人,背后帶動的還有上百位家(jia)(jia)長,“剛開(kai)始是讓小(xiao)朋友帶家(jia)(jia)長出來,后來家(jia)(jia)長也開(kai)始自(zi)己(ji)出來了。”
一個顯著(zhu)的變化是,今年項(xiang)目(mu)在發起時,不少人選擇了(le)主(zhu)動報名。
在今年,項目(mu)還將(jiang)迎(ying)來一次(ci)升(sheng)級(ji),通(tong)過參(can)訪活動、社會(hui)實踐活動和藝術工作坊,探(tan)索更多可持續材料的再利(li)用(yong)方式和可持續生活的可能性。
就材料(liao)而言,除了(le)瓶子以(yi)外,社區紙板、輪胎今年(nian)也將被列入“改(gai)造清單”,未來可能還會(hui)有廢鐵等材料(liao)。
在李棣看來,“麓湖瓶子銀(yin)行(xing)”的意義更多在于傳遞一(yi)種“盡量把身邊(bian)的東西(xi)利用起來”的價(jia)值(zhi)觀。
面對項目究竟能(neng)夠產生多少(shao)實(shi)際環保(bao)效應(ying)的疑問(wen),李(li)棣表示,項目本(ben)身不(bu)是(shi)一個純粹的回收項目,“如果我真(zhen)的要去研究回收數量(liang)的話,我可能(neng)會走(zou)科技(ji)這條線。”
作為一(yi)個孵化于麓湖公(gong)園(yuan)社(she)區的(de)項(xiang)目,大城小村也希望“麓湖瓶子銀行”能夠從(cong)現在的(de)社(she)區出發,在項(xiang)目內容(rong)逐漸得(de)到豐富的(de)同(tong)時,走到更多(duo)的(de)社(she)區,“成為全(quan)區,甚至(zhi)是全(quan)市的(de)一(yi)個共(gong)同(tong)品(pin)牌。”李棣說。
他坦(tan)言,面對上述(shu)的目(mu)(mu)標(biao),項目(mu)(mu)本(ben)身(shen)還(huan)面臨著社會影響力不夠、專業人才缺乏、經費緊(jin)張等三(san)大問題,但好在探(tan)索依(yi)舊(jiu)在繼續,并且規模也(ye)在逐漸擴大。
而這也恰好(hao)是在成(cheng)都(dou)這座以包容和(he)開放著稱(cheng)的(de)城市里,通(tong)過(guo)設計(ji)的(de)方式做(zuo)社區營造的(de)一(yi)大(da)優(you)勢之一(yi),“像(xiang)我(wo)(wo)(wo)們這比較年輕的(de)團隊,麓湖公園社區愿意(yi)給(gei)機(ji)會讓我(wo)(wo)(wo)們去(qu)做(zuo)。我(wo)(wo)(wo)覺得這是成(cheng)都(dou)一(yi)個非常大(da)的(de)優(you)勢,愿意(yi)給(gei)青年人(ren)機(ji)會去(qu)試錯(cuo),去(qu)嘗(chang)試新(xin)的(de)方法(fa)來做(zuo)事情(qing)。”
封面圖片來(lai)源:每經記者 石普寧 攝(she)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she)授(shou)權,嚴(yan)禁轉載或鏡像,違(wei)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不(bu)希望(wang)作(zuo)品出現在本(ben)站(zhan),可聯系我們要(yao)求撤下您的(de)作(zuo)品。
歡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