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聞 2024-04-16 15:53:17
每(mei)經(jing)記者|趙云 每(mei)經(jing)編(bian)輯|肖芮(rui)冬
4月16日,市場全天低開低走,三大指數均跌超1%。截至收盤,滬指跌1.65%,深成指跌2.29%,創業板指跌1.97%。
大小指數走勢繼續分化,微盤股指數跌超10%,全市場逾千股跌停或跌超10%。
板塊方面,廚衛電器等少數板塊上漲,Sora、新型工業化、旅游、教育等板塊跌幅居前。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50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9472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499億。
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27.93億元,尾盤30分鐘回流超30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13.6億元,深股通凈賣出14.33億元。
昨天還是“一半冰山,一半火焰”的大小盤股極致分化,今天火焰稍有調整,A股就變成了“到處冰山”的普跌(die)局面。
算上今(jin)天,今(jin)年以來A股(gu)超(chao)5000股(gu)下跌的交易(yi)日共5個,對應上證指數(shu)點位分(fen)別是:
1月(yue)17日,下(xia)跌5031家,滬指收(shou)于2833.62
1月22日,下跌5177家(jia),滬指收于2756.34
1月(yue)30日,下跌5002家(jia),滬指收于2830.53
2月28日,下跌(die)5054家,滬(hu)指收于2957.85
4月16日(ri),下跌5066家(jia),滬指收于3007.07
原以(yi)為,5000家下跌是3000點以(yi)下才會發生的情況,但顯(xian)然今(jin)天是個例外。

盤面則延(yan)續了昨天的格局——
一邊是中字頭、高(gao)股息(xi)稍有分(fen)化。
至少全市場市值最大(da)的(de)個股,不是(shi)大(da)面積上漲了(le)。這也導(dao)致今天主要股指不像昨天那樣大(da)漲。

但隨(sui)著(zhu)核(he)心資(zi)產午(wu)后(hou)轉暖,紅利指數、中證A50等(deng)仍然有明顯(xian)拉(la)升。
另一邊,卻是(shi)小微(wei)盤股(gu)繼續大(da)跌(die),主(zhu)動(dong)性遠遠不及權重股(gu)。
比如下午(wu)開(kai)盤,中字頭股票(piao)的拉升翻紅(hong)段,微盤股可以說波瀾(lan)不驚。

換言之,指(zhi)數如何表現,目前還是(shi)更看權重股(gu)的(de)走向——比如正(zheng)站在風口上的(de)“中字頭”股(gu)票。按同(tong)花順指(zhi)數劃分,該板塊成(cheng)分股(gu)共135只。
盤中,板塊一度獨紅;但尾盤還是無(wu)奈回落,收(shou)漲個股僅38只。


正如本文標題所說,光靠130多只中字頭,是不夠撐起新一輪牛市的。就算再加上大市值、權(quan)重股(gu)集體走高的局部行情,也不(bu)是歷(li)史上我(wo)們熟(shu)知的牛市模樣(yang)。
就像今天(tian)一樣,短暫反抽后指數無力上攻,跌(die)停(ting)個股(gu)便不減反增,來到了746多(duo)家,這一數據排到了年內(nei)第二高。


反倒是廚衛(wei)電器板塊,尾盤(pan)逆(ni)勢漲了(le)起來(lai),不過板塊成分股僅9只。

兩天下來,微盤股指數跌幅堪比連吃跌停,有分析師喊出“現在是微盤股的敦刻爾克時刻”。量化(hua)資金則(ze)再次被認(ren)為是砸盤主力。
有投資者表示:“嗅到(dao)了(le)2月(yue)初的感(gan)覺(jue)。”數據顯(xian)示,今(jin)年1月(yue)29日至2月(yue)7日,短短8個交易(yi)日,萬得微盤股(gu)指數大(da)跌(die)41.12%,量(liang)化私募業績大(da)幅回撤,一(yi)周時間跌(die)去了(le)去年全年的漲幅。

但走勢相仿只是表象。依稀記(ji)得,上次還有什(shen)么(me)“雪球”產品敲(qiao)入;而這(zhe)波(bo)下跌(die),無疑(yi)就(jiu)是與新(xin)(xin)“國(guo)九(jiu)條(tiao)”和退市新(xin)(xin)規密切相關。
國金(jin)證券指出(chu),伴隨(sui)新(xin)“國九條”的(de)公布,證監會發布《關于(yu)嚴格(ge)執行退(tui)(tui)(tui)市(shi)制度(du)的(de)意見》。文件表明“深(shen)化(hua)退(tui)(tui)(tui)市(shi)制度(du)改革,加快(kuai)形成應(ying)退(tui)(tui)(tui)盡(jin)退(tui)(tui)(tui)、及時出(chu)清的(de)常態(tai)化(hua)退(tui)(tui)(tui)市(shi)格(ge)局”。而退(tui)(tui)(tui)市(shi)的(de)常態(tai)化(hua),預期會對微盤(pan)股板塊的(de)表現會有階段性(xing)的(de)承壓。
國(guo)投(tou)證券研(yan)報(bao)稱,新“國(guo)九條”政(zheng)策(ce)短期實(shi)際(ji)影響最大(da)的(de)是在結構風格領(ling)域,或(huo)許意味(wei)著微(wei)盤股(gu)投(tou)資價值的(de)大(da)幅下(xia)降,或(huo)許意味(wei)著紅利時(shi)代的(de)正(zheng)式開啟,或(huo)許意味(wei)著新一輪(lun)“漂亮(liang)50”定(ding)價正(zheng)在孕育之(zhi)中(zhong)。
在昨天推送中我們也認為,這樣極端的結構化行情,暗示市場風向有變,績優龍頭股的春天來了。
但就算邏輯成立,我們并不能簡單理解為,現在助推中字頭大漲的資金,就是從微盤股里砸出來的那一批——至少(shao)不(bu)(bu)可(ke)能全是。這里面(mian)原(yuan)因很多,比(bi)如(ru)風險偏好(hao)不(bu)(bu)同(tong)、板塊容量不(bu)(bu)同(tong)、投資(zi)和投機(ji)的模式不(bu)(bu)同(tong)等(deng)等(deng)。
我(wo)們(men)也不應武斷地說,中字頭、高股(gu)息之外,A股(gu)其他(ta)股(gu)票都成了不值一顧的(de)“垃(la)圾”。
一定有個股被“錯殺”了。

據界面新聞,有量化私募相關人士表示,在新“國九條”的背景下,公司還是依據策略選出阿爾法打分靠前的標的,即便有所謂的切換,也不會人為的干預模型。公司有(you)不同的多頭產(chan)品線(xian),包(bao)括300指增,如(ru)果客(ke)戶看好大(da)市(shi)(shi)值貝塔,可以考(kao)慮配置(zhi)該產(chan)品線(xian)。在其看來(lai),不論大(da)市(shi)(shi)值還是小市(shi)(shi)值標的,都存(cun)在價格(ge)偏離(li)的投(tou)資(zi)機會。
還有媒體梳理發現,本次退市規則修改著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僵尸空殼”和“害群之馬”出清力度,精準出清劣跡、績差的風險公司,而非針對小盤股。證監會強調,退市監管的原則是“應退盡退”,沒有也不應該預設數量。退市新規對各退市情形設置了具體的指標,出清的范圍清晰、明確,誤認為所有“小盤股”都將受到影響,實為誤讀。
換句(ju)話說,當(dang)情緒企穩、砸(za)盤資金出(chu)清之(zhi)時,小微盤股中(zhong)那(nei)些(xie)被誤傷的(de)優質標(biao)的(de),其實更(geng)有超跌反彈(dan)的(de)價值(zhi)。
最后還有一點“雞湯”可以分享。
在剛(gang)過去的(de)周(zhou)末,許多人將前(qian)兩次“國九條”的(de)發布與(yu)此后出現的(de)大(da)牛市行情(qing)聯系起(qi)來(lai),認(ren)為這一次牛市在即;隨(sui)著(zhu)這兩天市場風格(ge)突(tu)變(bian),不少人又變(bian)得(de)悲觀。

但(dan)實際上,拉長時間來看(kan),歷史走勢的真(zhen)相是:
第一次“國(guo)九條”發布(bu)于2004年(nian)1月31日,而上(shang)證指數迎(ying)來主升、站上(shang)6000點,是從2006年(nian)起(qi)勢的;
第二(er)次“國九條”發布于(yu)2014年(nian)5月(yue)19日,上證指數也等了(le)兩個月(yue),從當年(nian)7月(yue)起才(cai)迎來(lai)大漲(zhang),一直到次年(nian)6月(yue)。
所以,短期波動雖然扎心,其實不必看(kan)得過(guo)于重要。
如果當下行情實在不符預期,也感覺難以把握,不妨休息一陣,等看清局勢(shi)再(zai)考慮是否參與。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zhong)國-VCG21128420012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xin)聞》報社授權,嚴禁(jin)轉(zhuan)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zhe)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chou)。如(ru)您不(bu)希望作(zuo)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lian)系我(wo)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品(pin)。
歡(huan)迎關注每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