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聞 2024-04-09 16:37:11
每(mei)經編輯|黃勝
據證券時報,針對網絡上“士蘭微爆雷!大虧損,原因:買芯片股票”等類似說法,士蘭微(600460.SH)董秘陳越在e公司資本圈發文稱,如果公司在二級市場買賣有價證券,一般要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列報,而不是作為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列報。

圖片來源:證券時報網
陳越表示,公司賬面持有的其他非金融資產,系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取得的權益性資產,因該資產對應的被投企業上市,公司根據有關規定,在報告期末采用活躍市場價格(二級市場股價)厘定其公允價值。公司期末持有的安路科技、昱能科技股票就是屬于這種情形。公司對安路科技(ji)、昱(yu)能科技(ji)的原始投資成(cheng)本總計(ji)2000萬元。
截至(zhi)A股收盤,士蘭(lan)微漲(zhang)幅為4.08%,報19.65元/股,總市(shi)值327億元。

4月(yue)8日(ri)晚間,士蘭微發布了(le)2023年(nian)年(nian)度報告。2023年(nian),公司營(ying)收約(yue)為93.4億元(yuan),同比(bi)增長12.77%;歸母凈(jing)(jing)利潤約(yue)為-3579萬元(yuan),同比(bi)減少103.4%;扣非(fei)凈(jing)(jing)利潤約(yue)為5890萬元(yuan),同比(bi)減少90.67%。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士蘭微自2003年上市以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首次錄得虧損。
對于公司歸母凈利潤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士蘭微在財報中總結了五點,其中最大的虧損來源是因為持股其他兩家公司的股票大跌。財報顯示,士蘭微持有的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中昱能科技(688348.SH)、安路科技(688107.SH)股票價格下跌,導致其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稅后凈收益-4.5億元。
從2023年(nian)(nian)半年(nian)(nian)報開始,士蘭(lan)微(wei)就開始持續披露昱能科技、安(an)路科技股票(piao)價(jia)格(ge)下跌(die)對公(gong)司業(ye)績(ji)造成的影(ying)響(xiang)。去年(nian)(nian)上半年(nian)(nian),兩家(jia)公(gong)司股票(piao)價(jia)格(ge)下跌(die),導(dao)致士蘭(lan)微(wei)稅后凈收益虧損2.25億元。
截至今日收盤,昱(yu)能科(ke)技(ji)、安路(lu)科(ke)技(ji)股價分別為77.13元/股、24.2元/股。


從(cong)經(jing)營上(shang)來看,士蘭(lan)微的(de)集(ji)成電(dian)(dian)(dian)路(lu)(lu)(lu)業(ye)務在(zai)2023年的(de)營業(ye)收入為31.29億元(yuan)(yuan),較(jiao)上(shang)年增長14.88%;IPM模塊(kuai)的(de)營業(ye)收入達到19.83億元(yuan)(yuan)人(ren)民幣(bi),較(jiao)上(shang)年同(tong)期(qi)增長37%。公(gong)司(si)集(ji)成電(dian)(dian)(dian)路(lu)(lu)(lu)營業(ye)收入增加的(de)主要原(yuan)因(yin)是:公(gong)司(si)IPM模塊(kuai)、DC-DC電(dian)(dian)(dian)路(lu)(lu)(lu)、LED及低壓電(dian)(dian)(dian)機驅動(dong)電(dian)(dian)(dian)路(lu)(lu)(lu)、32位(wei)MCU電(dian)(dian)(dian)路(lu)(lu)(lu)、快充(chong)電(dian)(dian)(dian)路(lu)(lu)(lu)等產品的(de)出貨量(liang)明顯加快。
公開(kai)信息顯示,昱(yu)能科(ke)技是一家(jia)位于(yu)浙(zhe)江嘉(jia)興的光伏逆變器(qi)公司(si),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xian)(xian)公司(si)持股118.31萬股,公司(si)控股股東杭州士蘭控股有限(xian)(xian)公司(si)持股150.7萬股,均為(wei)昱(yu)能科(ke)技前十(shi)大流通股東。安路科(ke)技是一家(jia)位于(yu)上(shang)海的FPGA/FPSoC芯(xin)片公司(si)。
針對上述兩家公司的情況,4月9日,第一財經記者以投資人身份致電士蘭微,公司董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是昱能科技和安路科技的發起人股東,目前和上述兩家公司均有業務上的往來。“昱能科技是我們的客戶,安路科技是做FPGA的,(業務合作)會有一點,但是不多。”上述董辦工作人員說。
每(mei)日經濟新聞綜(zong)合(he)證券時報、第(di)一財經、公(gong)開資料
免(mian)責聲明:本文內容與(yu)數據僅(jin)供參考,不構成(cheng)投資建議(yi),使用前請(qing)核實(shi)。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jing)濟新聞 劉(liu)國梅 攝(she)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ji)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huo)鏡像(xiang),違者必(bi)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ru)您(nin)(nin)不希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zhan),可聯系我們要求(qiu)撤下您(nin)(nin)的作品(pin)。
歡(huan)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