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濟新聞(wen) 2024-02-02 15:59:52
每經編(bian)輯(ji)|王月龍
2月2日,A股三大股指午后跌幅快速收窄,上演“V型”走勢。截至收盤,滬指跌(die)幅收窄至1.46%,此(ci)前(qian)一度跌(die)破2700點至2666.33點,刷新(xin)2020年4月以來(lai)新(xin)低。滬深京三市下跌個股超4900只,逾600股跌超7%。盤面上看,大金融板塊尾盤快速拉升。北向資金凈流入超20億元。
尾盤上證50指(zhi)數翻(fan)紅(hong),長江(jiang)電力、農業銀行雙(shuang)雙(shuang)創出歷史新高,中(zhong)國神華續(xu)創2008年2月以來(lai)新高。
截止收(shou)盤(pan),上證指(zhi)數跌1.46%,報2730.15點;深證成(cheng)指(zhi)跌2.24%,報8055.77點;創業板(ban)指(zhi)跌2.43%,報1550.37點。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月1日晚間,今年以來已有850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股權”的公告,相比上年同期漲了兩倍有余。同時,年內已有逾60家上市公司股東提議進行回購,即將加入“回購大軍”。
據新京報,時間拉長至一個(ge)月,今(jin)年截至目前,已有850多(duo)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股票”公告,相(xiang)比上年同(tong)期漲了兩倍多(duo),回購進度包(bao)括董事會預案、股東大會通過、股東提議、實施和(he)完成(cheng)幾個(ge)階(jie)段。
具體(ti)來看(kan),年內已有(you)逾60家(jia)(jia)上(shang)(shang)市(shi)公(gong)司股東提(ti)議進行回(hui)(hui)購,這(zhe)些上(shang)(shang)市(shi)公(gong)司股東或將加入“回(hui)(hui)購大(da)軍”,其中,超過95%的股東于近三日(ri)發聲。年內已有(you)460家(jia)(jia)上(shang)(shang)市(shi)公(gong)司實施了股份回(hui)(hui)購。
據了解,上市(shi)公(gong)司回購主要(yao)有三(san)大考慮因素,一(yi)是(shi)(shi)增強投(tou)資者(zhe)信心,提升風險偏好;二是(shi)(shi)優化現金流管理,增厚財(cai)務績效,調整財(cai)務杠桿;三(san)是(shi)(shi)實施上市(shi)公(gong)司層面的計劃。回購股份將在未來適宜(yi)時機用于員(yuan)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或用于轉換(huan)上市(shi)公(gong)司發(fa)行的可(ke)轉換(huan)為(wei)股票的公(gong)司債券。
從回購(gou)目的(de)來看,絕大多(duo)數(shu)提議回購(gou)股份(fen)的(de)上市公司均是為了實施股權激(ji)勵或員工持股機(ji)會以及市值管理。愛建集團(tuan)公告表示,本次回購旨在維護公司(si)價值及(ji)股東權益,增強投資者信心,公司(si)后續(xu)將對本次回購股份全部予(yu)以注銷減(jian)少注冊資本。
據每經網,昨天(2月1日(ri)),公(gong)眾號“中(zhong)國(guo)政(zheng)府網”在(zai)一(yi)則常規推送中(zhong)發(fa)起了投票,卻意外引起不少股民關注。資(zi)料顯示,該(gai)公(gong)眾號是國(guo)務院發(fa)布政(zheng)務信息和(he)提(ti)供在(zai)線服務的新媒體平臺,由國(guo)務院辦公(gong)廳主辦。
筆者注意到,在這(zhe)份已截止的(de)《2024年1月國(guo)務院重要政策,你最關注哪些政策?》投(tou)票中,“進一步加強融券業務監管,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得到了超過40%的票倉,遙遙領先其他選項。

此前的1月28日(也就是上周末),證監會發布消息稱,為貫徹以投資者為本的監管理念,加強對限售股出借的監管,證監會進一步優化了融券機制。一是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
顯然,這份只是回顧性質(zhi)的(de)(de)(de)投票(piao),一方(fang)(fang)面(mian)體現了大家對市場(chang)的(de)(de)(de)關(guan)注;另一方(fang)(fang)面(mian),在市場(chang)本周不(bu)及預期的(de)(de)(de)走勢下,又引起不(bu)少股(gu)民的(de)(de)(de)情緒共鳴。
據財聯社,關于“基金(jin)以持倉股(gu)票轉融通出借,并(bing)做空市場”的(de)猜測(ce)今天(tian)被重度發酵。此外還有傳聞(wen)稱,1月(yue)股(gu)票ETF凈流入逾1600億元,資金(jin)流入的(de)目的(de)是將ETF當成做空工具(ju)。對此,財聯社記者多方求證了解到,上述傳言均非事實。以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2023年底,目前6只規模500億元以上的ETF,其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市值占基金規模的比重均不超過6%,這也意味不可能存在上述因大規模出借并做空市場的可能。此外,證監會對出借比例也有明確約束,ETF基金出借證券資產不得超過基金規模的30%。另根據基金四季報數據情況來看,截至去年底,264只ETF披露轉融通出借業務總市值為730.22億元,遠低于當前A股約69萬億的總市值。
據第一財經,業內及(ji)市場(chang)(chang)人士認為(wei),當(dang)前已經具備設立平準(zhun)基金的條件(jian),應(ying)加快設立,為(wei)市場(chang)(chang)注入(ru)增量流(liu)動(dong)性(xing)(xing),使A股市場(chang)(chang)回歸更為(wei)理性(xing)(xing)的基本面邏輯。但對于平準基金的形式、規模、資金來源及運用方式等,則有不同看法。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當前亟需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入市,提振信心,盡快扭轉市場偏弱的預期。當下已經具備設立的平準基金的條件。“為有效控制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必須迅速采取有力的積極舉措。”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研院院長連平建議,盡快研究設立股票市場平準基金,在理順中投公司和證金公司職能的基礎上推出。
編輯|王(wang)月龍 杜(du)波
校對|程鵬
封面(mian)圖片來源:每(mei)經記(ji)者 文多 攝

本(ben)文轉每(mei)日經(jing)濟(ji)新聞綜(zong)合自公開信息、新京(jing)報、每(mei)經(jing)網(wang)(記者 趙云)、財聯(lian)社、第一財經(jin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mei)日(ri)經濟新聞》報社授(shou)權,嚴禁轉(zhuan)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如您(nin)(nin)不希望(wang)作(zuo)品出(chu)現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要求(qiu)撤下您(nin)(nin)的(de)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