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我的第13個記者節 | 面對困難和壓力時,不妨多想想初心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6 10:52:49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趙云    

來每經之前,我當了幾年《每日經濟新聞》這份報紙的讀者,其緊扣市場脈搏、十分接地氣的風格圈粉不少,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十幾年前,媒體的主流形態還是白紙黑字的實物,能有幸作為一名記者,榮譽感非常強烈。到現在,我還收藏著不少有自己署名文章的報紙。

從業這些年,有不少事情和最初的想象不太一樣,但回想起來,這一切都顯得十分自然。時間長了,記者這個職業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為人處世的方式。

一個比較真切的感觸是,自己的定力和心性會隨著從業時間的增長不斷得到修煉。此外,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份工作是個需要懷有初心信心、保持耐心好奇心、不斷學習新知、隨時準備迎接挑戰,才能長期堅持、并取得一定進階的工作。

隨著智聯時代的發展,新聞的傳播方式從最初的單向傳播轉變為多向傳播,受眾將擁有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可以說,在這樣的時代特征下,媒體的社會屬性較之紙媒時代有過之無不及。

作為新聞的傳播者,如今的我們要與時俱進,才能有資格繼續做這個時代的瞭望者。

每逢記者節,收到來自報社、朋友們的祝福,心里都會有難以言喻的欣喜。以職業命名的節日,代表了社會大眾對這份職業的肯定和期許,其內涵是沉甸甸的。

記者的屬性決定了這不僅僅是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時代在發展,雖然媒體的傳播形態一直在變,但媒體社會公器的屬性,媒體人的責任初心,是永遠都不會變的。當面對困難和壓力時,多想想如何做才能對得起自己的這份職業,也許一切就會迎刃而解。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趙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媒體 社會 記者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