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聞 2023-08-22 19:49:49
每經(jing)編輯|段煉
8月22日(ri),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men)發布公告,延續(xu)一批(pi)有利于資(zi)本市場持(chi)續(xu)健(jian)康發展的稅收(shou)優惠政策(ce),相關政策(ce)執行(xing)至2025年或2027年底,涉及促進內(nei)地與香(xiang)港資(zi)本市場雙向開放和(he)健(jian)康發展、支(zhi)(zhi)持(chi)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zhi)(zhi)持(chi)貨物期貨市場對(dui)外開放等多方面。

圖片(pian)來源:財政部網站(zhan)
財政(zheng)部(bu)有(you)關部(bu)門負(fu)責人介(jie)紹(shao),上述(shu)政(zheng)策(ce)有(you)利(li)于支持(chi)資本市(shi)(shi)場(chang)對外開放,促進資本市(shi)(shi)場(chang)持(chi)續健(jian)康發(fa)展。下一步,財政(zheng)部(bu)將會(hui)同(tong)有(you)關部(bu)門認真組織實施,確保(bao)政(zheng)策(ce)紅利(li)精準直達(da)經營(ying)主體。
延續實施滬港通、深港通以及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
《關于(yu)延(yan)續(xu)實施滬港(gang)(gang)、深(shen)港(gang)(gang)股票市(shi)場交(jiao)易互(hu)聯互(hu)通(tong)機制和內地(di)與香港(gang)(gang)基金(jin)(jin)互(hu)認有關個(ge)人所(suo)得(de)(de)稅政(zheng)(zheng)策(ce)的公告》提出,對內地(di)個(ge)人投資者(zhe)通(tong)過(guo)滬港(gang)(gang)通(tong)、深(shen)港(gang)(gang)通(tong)投資香港(gang)(gang)聯交(jiao)所(suo)上市(shi)股票取(qu)(qu)得(de)(de)的轉(zhuan)讓(rang)差價所(suo)得(de)(de)和通(tong)過(guo)基金(jin)(jin)互(hu)認買賣香港(gang)(gang)基金(jin)(jin)份(fen)額(e)取(qu)(qu)得(de)(de)的轉(zhuan)讓(rang)差價所(suo)得(de)(de),繼續(xu)暫免(mian)征收(shou)個(ge)人所(suo)得(de)(de)稅。相關政(zheng)(zheng)策(ce)執(zhi)行至2027年(nian)12月31日。
延續實施支持原油等貨物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個人所得稅政策
《關于延續實施支持原油等貨物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提出,為支持原油等貨物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對境外個人投資者投資經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的中國境內原油等貨物期貨品種取得的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相關(guan)政策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
《關于支持貨物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有關增值稅政策的公告》提出,對經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的貨物期貨品種保稅交割業務,暫免征收增值稅。
上述期貨交易中實際交割的(de)貨物,如果(guo)發(fa)(fa)生(sheng)進口或者出口的(de),統一按照現行(xing)貨物進出口稅(shui)收政(zheng)策執(zhi)行(xing)。非保稅(shui)貨物發(fa)(fa)生(sheng)的(de)期貨實物交割仍(reng)按《國家稅(shui)務(wu)總局(ju)關于下(xia)發(fa)(fa)<貨物期貨征(zheng)收增值稅(shui)具體辦法(fa)>的(de)通知(zhi)》的(de)規(gui)定執(zhi)行(xing)。相關政(zheng)策執(zhi)行(xing)至2027年12月31日(ri)。
繼續實施創新企業境內發行存托憑證試點階段有關稅收政策
《關于繼續實施創新企業境內發行存托憑證試點階段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提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轉讓創新企業境內發行存托憑證(以下稱創新企業CDR),按照實際成交金額,由出讓方按1‰的稅率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
個人所得稅政策方面,該文件提出,自2023年9月2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對個人投資者轉讓創新企業CDR取得的差價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自2023年9月(yue)21日至2025年12月(yue)31日,對個人(ren)投資者(zhe)持有創新企業CDR取得的股(gu)息紅(hong)利所(suo)得,實施股(gu)息紅(hong)利差別化個人(ren)所(suo)得稅政策。
企業所得稅政策方面,一是對企業投資者轉讓創新企業CDR取得的差價所得和持有創新企業CDR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按轉讓股票差價所得和持有股票的股息紅利所得政策規定征免企業所得稅。
二是對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轉讓創新企業CDR取得的差價所得和持有創新企業CDR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按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稅收政策規定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三是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轉讓創新企業CDR取得的差價所得和持有創新企業CDR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視同轉讓或持有據以發行創新企業CDR的基礎股票取得的權益性資產轉讓所得和股息紅利所得征免企業所得稅。
增值稅政策方面,一是對個人投資者轉讓創新企業CDR取得的差價收入,暫免征收增值稅。?
二是對單位投資者轉讓創新企業CDR取得的差價收入,按金融商品轉讓政策規定征免增值稅。
三是自2023年9月2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對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運營基金過程中轉讓創新企業CDR取得的差價收入,暫免征收增值稅。四是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委托境內公司轉讓創新企業CDR取得的差價收入,暫免征收增值稅。?
延續實施創業投資企業個人合伙人所得稅政策
《關于延續實施創業(ye)投(tou)(tou)(tou)(tou)資(zi)企(qi)業(ye)個人(ren)(ren)合伙(huo)(huo)人(ren)(ren)所(suo)得稅政策的公(gong)告》提出,創投(tou)(tou)(tou)(tou)企(qi)業(ye)可以(yi)選擇按(an)單(dan)一(yi)投(tou)(tou)(tou)(tou)資(zi)基(ji)金(jin)核算或者按(an)創投(tou)(tou)(tou)(tou)企(qi)業(ye)年度所(suo)得整(zheng)體核算兩種方(fang)式(shi)之一(yi),對(dui)其個人(ren)(ren)合伙(huo)(huo)人(ren)(ren)來源于創投(tou)(tou)(tou)(tou)企(qi)業(ye)的所(suo)得計算個人(ren)(ren)所(suo)得稅應納稅額。
創投企業選擇按(an)單一投資基金核(he)算的,其(qi)個人合伙人從該基金應(ying)分得的股權轉讓所得和股息(xi)紅利所得,按(an)照20%稅(shui)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shui)。?
創投(tou)企業選擇按(an)年度所(suo)(suo)得(de)整體核算的(de),其個(ge)人合伙人應從(cong)創投(tou)企業取得(de)的(de)所(suo)(suo)得(de),按(an)照“經營所(suo)(suo)得(de)”項目、5%-35%的(de)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na)個(ge)人所(suo)(suo)得(de)稅。
相關(guan)政(zheng)策執行至2027年12月(yue)31日。
延續實施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
《關(guan)于延續(xu)實施上(shang)市(shi)公(gong)司股權激(ji)(ji)勵有關(guan)個人所(suo)得稅(shui)政策的公(gong)告(gao)》明確,居民(min)個人取得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jiang)勵等股權激(ji)(ji)勵(以(yi)下(xia)簡稱股權激(ji)(ji)勵),符(fu)合相關(guan)條件的,不并入當年綜(zong)(zong)合所(suo)得,全額單獨(du)適(shi)用(yong)綜(zong)(zong)合所(suo)得稅(shui)率表,計(ji)算(suan)納(na)稅(shui)。
計算(suan)公式為(wei):應納稅額=股權(quan)激勵(li)收入×適用稅率-速算(suan)扣除(chu)數
相關(guan)政(zheng)策(ce)執(zhi)行至2027年12月31日(ri)。
相關知識:什么是CDR?
“中國(guo)存托憑證”(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CDR),是(shi)指由存托人簽發、以境(jing)(jing)外證券為(wei)基(ji)礎在中國(guo)境(jing)(jing)內發行、代表(biao)境(jing)(jing)外基(ji)礎證券權(quan)益(yi)的證券。
CDR跟股票存在差異:一是(shi)參(can)與主體增加(jia)了存托人(ren)(ren)和托管人(ren)(ren),分別(bie)承擔存托職能和托管職能;二是(shi)存托憑證的持有人(ren)(ren)盡管可以實質上享受基礎股票的分紅、投票等基本權利,但因未持有境外基礎股票,不能直(zhi)接行使股東權利,須通過存托人(ren)(ren)代為行使。
編輯|段煉(lian)?蓋源源
校對|程鵬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mei)日經濟(ji)新聞(wen)綜(zong)合自財政部網站、中國證券(quan)報、中國基金(jin)報、公開(kai)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ji)新聞》報(bao)社授權,嚴禁轉載(zai)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
讀者(zhe)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wang)作(zuo)品(pin)出現在(zai)本站,可(ke)聯系(xi)我(wo)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品(pin)。
歡迎關注每(mei)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