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ing)濟(ji)新(xin)聞 2023-08-08 18:33:48
近日(ri),《每(mei)日(ri)經(jing)濟新(xin)聞》記者專訪到(dao)北京保(bao)險(xian)服務(wu)中心總(zong)裁廖建光,其認為(wei)新(xin)能源汽車(che)(che)發(fa)展(zhan)(zhan)處于迅猛發(fa)展(zhan)(zhan)階段,其技術創新(xin)迭代遠超險(xian)企(qi)(qi)既有(you)車(che)(che)險(xian)經(jing)營風(feng)險(xian)管理(li)認知(zhi)范疇,險(xian)企(qi)(qi)需要積極更新(xin)觀念,提升主動風(feng)險(xian)管理(li)能力,積極開(kai)展(zhan)(zhan)跨業融合、協同創新(xin)。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馬(ma)子卿
近期,乘聯會發布了7月份汽車銷售數據。數據顯示,7月份,新能源車市場零售64.7萬輛,同比增長33%,今年以來累計零售373.3萬輛,同比增長37%。這些數據在昭示一個事實:新能源車的市場保有量在快速增加。
新能(neng)源汽車(che)(che)銷量的(de)(de)快速增長,也帶動了新能(neng)源專(zhuan)屬車(che)(che)險(xian)(xian)市場的(de)(de)不斷(duan)擴張,越(yue)來越(yue)多的(de)(de)保險(xian)(xian)機構開(kai)始(shi)布局新能(neng)源車(che)(che)險(xian)(xian)領域。由于新能(neng)源汽車(che)(che)與傳統(tong)燃油(you)車(che)(che)在技(ji)術路徑(jing)、車(che)(che)身構造和(he)風險(xian)(xian)特征等方面(mian)的(de)(de)較大差異,新能(neng)源車(che)(che)險(xian)(xian)跟傳統(tong)車(che)(che)險(xian)(xian)還是有著(zhu)較大差別的(de)(de),也對車(che)(che)險(xian)(xian)的(de)(de)經營(ying)管理帶來新的(de)(de)機遇(yu)和(he)挑戰。

北京(jing)保(bao)險(xian)服(fu)務中(zhong)心總裁(cai) 廖建光
圖片來源:受訪機構
新能源車險的定價難點在哪?新能源車險如果想要發展成當下成熟定價模式的傳統車險,還需要行業做哪些努力和改變?中小險企該如何把握新能源車險這個風口?帶著這樣的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到北京保險服務中心總裁廖建光,其認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處于迅猛發展階段,其技術創新迭代遠超險企既有車險經營風險管理認知范疇,給險企的產品設計、定價承保、理賠風控等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險企積極更新觀念,提升主動風險管理能力,積極開展跨業融合、協同創新。
新(xin)(xin)(xin)能源(yuan)汽車(che)(che)是指(zhi)采用(yong)(yong)非(fei)常規(gui)的(de)車(che)(che)用(yong)(yong)燃料作為動(dong)(dong)力(li)來(lai)源(yuan)(或使用(yong)(yong)常規(gui)的(de)車(che)(che)用(yong)(yong)燃料、采用(yong)(yong)新(xin)(xin)(xin)型車(che)(che)載動(dong)(dong)力(li)裝(zhuang)置),綜合(he)車(che)(che)輛的(de)動(dong)(dong)力(li)控制和(he)驅動(dong)(dong)方面的(de)先進技(ji)術,整合(he)了(le)新(xin)(xin)(xin)材料、新(xin)(xin)(xin)工藝、新(xin)(xin)(xin)構(gou)造(zao)的(de)交通運輸(shu)工具。新(xin)(xin)(xin)能源(yuan)汽車(che)(che)包括純電動(dong)(dong)汽車(che)(che)、增程(cheng)式電動(dong)(dong)汽車(che)(che)、混合(he)動(dong)(dong)力(li)汽車(che)(che)、燃料電池(chi)電動(dong)(dong)汽車(che)(che)、氫發(fa)動(dong)(dong)機汽車(che)(che)等。
在(zai)政(zheng)策的推(tui)動下(xia),我國的新(xin)(xin)能源汽車(che)(che)(che)保有量快(kuai)速上(shang)升,新(xin)(xin)能源汽車(che)(che)(che)已經成為汽車(che)(che)(che)市場上(shang)不可(ke)或缺的一部分。新(xin)(xin)能源汽車(che)(che)(che)的數量在(zai)增加,與之相關的問題也逐(zhu)步呈(cheng)現,車(che)(che)(che)險是最受關注的一個方面(mian)。
從媒體和消費者反饋來看,時常會有“新能源車險漲價”的新聞報道,讓新能源車主十分煩惱。有趣的是在車主抱怨保費高的同時,保險公司也是叫苦連天,為新能源車險的高賠付而苦惱不已。
“新能源車險之所以會出現兩頭不受益的情況,主要跟三大因素有關。”廖建光介紹道,首先,新能源汽車(che)購買者(zhe)多為(wei)年青人,平均(jun)駕齡(ling)較(jiao)短,日(ri)常駕駛習慣偏激進,顯現(xian)出平均(jun)出險事故率明顯高于傳統(tong)燃油(you)車(che)的特征(zheng)。
第二,新能源汽車(che)制(zhi)(zhi)造(zao)企業為控制(zhi)(zhi)生產制(zhi)(zhi)造(zao)成(cheng)本,對(dui)車(che)身多采用(yong)壓鑄一體成(cheng)型技(ji)術(shu),且車(che)身集成(cheng)較多攝像和感知設備,一旦出現碰(peng)撞(zhuang)事故(gu),車(che)輛(liang)維修費用(yong)明顯高于傳統燃(ran)油(you)車(che)。
此外,新能源(yuan)汽車動(dong)力(li)系統(tong)與燃油車完全(quan)不同(tong),動(dong)力(li)電(dian)(dian)池(chi)是(shi)主要的(de)(de)動(dong)力(li)來(lai)源(yuan),動(dong)力(li)電(dian)(dian)池(chi)組體積大、重(zhong)量高,電(dian)(dian)池(chi)組基本是(shi)普遍平鋪在(zai)汽車底盤上,發(fa)生車輛外部撞擊、托底碰撞事故(gu)時,動(dong)力(li)電(dian)(dian)池(chi)組外殼(ke)會(hui)受到(dao)擠壓造(zao)成(cheng)電(dian)(dian)池(chi)出現損壞,由于電(dian)(dian)池(chi)的(de)(de)成(cheng)本占到(dao)整車的(de)(de)40%以上,目前市場上電(dian)(dian)池(chi)損壞事故(gu)的(de)(de)維(wei)修(xiu)費(fei)用比較高昂。這些因素(su)對新能源(yuan)車險保險費(fei)定價均有直接的(de)(de)重(zhong)要影響。
從保險公司風險經營角度來看,行業目前普遍顯現新能源車出險率、案均賠款金額雙高特征,雖然部分新能源車型的保費較同價位燃油車略高,但不足以覆蓋損失賠償。
而新能源車險之所以會出現平均賠付較高的情況,與保險公司的定價能力不足和理賠風控技術不完善有關。廖建光表示,一是新(xin)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yu)快速(su)發展階段(duan),技術持(chi)續創新(xin)快速(su)迭代,仍存在影(ying)響(xiang)車輛質量和安全性的(de)不穩定因素,保險公司對車輛整(zheng)體風險評估存在極(ji)大難度(du)。
二是新能源(yuan)汽(qi)車(che)應(ying)用期不長,保(bao)險公司尚缺(que)乏足夠的數據支(zhi)持保(bao)險產品的開發與定價。
三是保險公司缺乏具備新能(neng)源汽車電器化知識和損失認定能(neng)力的專業(ye)人員(yuan)。
四是新能源汽車零(ling)配件生產(chan)尚不夠市場化,相關產(chan)業(ye)鏈主要受主機廠掌握,配件成(cheng)本和維修工時(shi)明(ming)顯偏高(gao)。
“新能源汽車零配件生產尚不夠市場化,電池等核心部件的維修被專屬授權機構壟斷等是保險公司無法短期內解決的。”廖建光認為,推動新能源車險的發展離不開行業的共同努力,行業及其他從業機構需要加強產品研究和創新,開展承保理賠標準化研究,將保險風險管理融合到新能源汽車數智化產品設計和全流程客戶管理之中,完善新能源車險的定價和理賠。
新能源車險面臨的問題,也被從業者們關注到了,他們分別從入局和賦能兩大方向切入這個市場。
中介及保險行業相關的從業機構,選擇從賦能的角度來為新能源車險作貢獻。以北京保險(xian)(xian)(xian)服務中心為(wei)例,其發(fa)布面向保險(xian)(xian)(xian)行業(ye)的首款“新能(neng)源汽車保險(xian)(xian)(xian)(EVI)風(feng)險(xian)(xian)(xian)減(jian)量數字化(hua)解決方案”,產品(pin)運用二萬(wan)多條風(feng)險(xian)(xian)(xian)規則和(he)算(suan)法,從報案、查勘、定損、核損、核賠,到質檢、稽(ji)核,EVI大數據風(feng)險(xian)(xian)(xian)減(jian)量產品(pin)將風(feng)險(xian)(xian)(xian)管控融入保險(xian)(xian)(xian)運營(ying)全流程,案前預(yu)見、案中防控、案后(hou)優化(hua),精(jing)準(zhun)識別、防范(fan)和(he)處置風(feng)險(xian)(xian)(xian),全面增強財產保險(xian)(xian)(xian)公司新能(neng)源汽車保險(xian)(xian)(xian)風(feng)險(xian)(xian)(xian)管理能(neng)力(li),提升(sheng)數字化(hua)經營(ying)能(neng)力(li)和(he)競爭實力(li),助力(li)保險(xian)(xian)(xian)公司新能(neng)源車險(xian)(xian)(xian)快(kuai)速、良(liang)性發(fa)展。
廖建光表示,“我們方案的特點是將(jiang)新能(neng)源汽車車聯網大數據、保(bao)險經營數據充分結(jie)合,針對新能(neng)源汽車各類應用(yong)場(chang)景,開發風險管理(li)產品(pin)系統,有利于降低整體(ti)事(shi)故損失(shi),給行業帶(dai)來風險減量效益。”
而車企或資本方則選擇入局保險機構或中介機構,從技術、管理和服務方面推動新能源車險的發展。記(ji)者梳理發現,蔚來(lai)保(bao)險(xian)經紀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份(fen);2022年4月份(fen),理想汽車(che)通過(guo)股權收(shou)購(gou)的方式獲得保(bao)險(xian)中介牌照;特斯拉(la)、小鵬等車(che)企更是在此(ci)前就已涉(she)足(zu)保(bao)險(xian)中介領域;而比亞迪更是收(shou)購(gou)了易安(an)保(bao)險(xian),成立(li)比亞迪財險(xian)。
廖建(jian)光指出,“新能(neng)源汽車(che)本身(shen)就是一個數(shu)字化的移動(dong)智能(neng)空間,車(che)輛(liang)天然集(ji)成大量(liang)數(shu)據信息,運用(yong)保(bao)險(xian)精算建(jian)模等專業技術,將(jiang)其動(dong)態(tai)(tai)數(shu)據和靜態(tai)(tai)數(shu)據運用(yong)于保(bao)險(xian)全(quan)流程之中(zhong),將(jiang)會創新一個更(geng)(geng)適應消費者需(xu)求的保(bao)險(xian)產品和更(geng)(geng)加人(ren)性化的服(fu)務(wu),給客戶帶來(lai)更(geng)(geng)好的保(bao)險(xian)消費體驗。”
廖(liao)建光認(ren)為,目前新(xin)能源車險(xian)面臨一系(xi)列(lie)的問題(ti),需要跨業(ye)融合(he)(he)、協同(tong)創新(xin)、系(xi)統性解決問題(ti),保(bao)險(xian)行業(ye)應(ying)充分發揮多(duo)年來積(ji)累(lei)的風(feng)險(xian)管理(li)經(jing)驗(yan),結(jie)合(he)(he)新(xin)能源汽車大數據與創新(xin)技術(shu),實現保(bao)險(xian)的風(feng)險(xian)補償轉向風(feng)險(xian)減量管理(li)的跨越。
在廖建光看來,新能源車險雖然還是叫做車險,但完全不能用傳統車險的思路、理念和模式來經營,本質上它更像具備較高科技屬性的新型保險。
因此,對于欲切入新能源車險的中小型險企,廖建光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一是積極更新觀念,對新能源汽車要有全面的了解和全新的認知;二是全面加強隊伍建設,開展新能源汽車和數字科技培訓,提升全員新能源汽車專業技術和大數據應用能力;三是增強主動風險管理能力,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產生了很多新型風險,保險公司必須要有主動管理風險的能力和措施才能經營好新能源汽車保險;四是提升數字(zi)(zi)化經營能力(li),運用先進的風險(xian)管理技術和系統,重構(gou)風險(xian)管理與控制流(liu)(liu)程,將新能源汽(qi)車大數據(ju)全面運用于保(bao)前、保(bao)中、保(bao)后全流(liu)(liu)程,全面增強數字(zi)(zi)化經營能力(li)。
封面圖(tu)(tu)片(pian)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zi)料圖(tu)(tu)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ri)經濟(ji)新聞》報社(she)授權,嚴禁轉(zhuan)載或鏡像,違(wei)者必究。
讀(du)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不希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要求撤下您的(de)作品(pin)。
歡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