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聞 2023-07-20 22:56:25
每經編(bian)輯|孫志成 蓋源源

作為全(quan)球最知名的大(da)學(xue)之一,美國(guo)斯坦福大(da)學(xue)常年(nian)來高居各類大(da)學(xue)排行(xing)榜前列,是無數學(xue)子的“夢(meng)中情(qing)校”。
但近日,該校校長卻因為一則(ze)“學(xue)術丑聞(wen)”而辭職。而據(ju)美國(guo)媒體報道,引爆這(zhe)則(ze)丑聞(wen)的,卻是斯坦福(fu)大(da)學(xue)的學(xue)生記者(zhe)。

斯坦福大學(xue)校長(chang)辭職
據新華(hua)社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xue)校(xiao)(xiao)(xiao)長馬克·泰(tai)西耶-拉維涅(nie)19日在該校(xiao)(xiao)(xiao)一特(te)別(bie)委員(yuan)會針(zhen)對其學(xue)術不當(dang)行為審查結果公布后,宣布將辭去校(xiao)(xiao)(xiao)長職務,于(yu)8月31日離職。

斯坦(tan)福大學(xue)董事會(hui)去年12月成(cheng)立特(te)別委(wei)員(yuan)會(hui)啟動對泰西耶-拉維涅學(xue)術不(bu)當行(xing)為指控(kong)的(de)調查。經過數月的(de)全面核查,特(te)別委(wei)員(yuan)會(hui)19日(ri)發(fa)布(bu)詳細(xi)報告。
報告稱,調查人員著重審核了12篇泰西耶-拉維涅參與署名的論文,在其作為主要作者的5篇論文中,發現有確鑿證據表明,他負責的實驗室里一些成員不當操縱科研數據或實驗操作有問題,導致論文存在重大缺陷,而泰西耶-拉維涅未能采取必要措施糾正相關錯誤。
泰(tai)西耶-拉維涅表示接(jie)受該(gai)報告結論,對(dui)相(xiang)關論文進行更正、撤回處(chu)理(li),并做(zuo)出辭職決(jue)定。
斯坦福大學董(dong)事會(hui)主席楊(yang)致遠在該(gai)校(xiao)網(wang)站發文稱接受泰西耶-拉(la)維涅的辭職,確認(ren)他將(jiang)繼續擔任生物(wu)系終身教授。董(dong)事會(hui)還成立(li)委(wei)員(yuan)會(hui)開始下任校(xiao)長的遴選工作,同時任命(ming)理(li)查德·薩勒(le)9月1日起擔任臨時校(xiao)長。

學生記(ji)者(zhe)報道“立(li)功(gong)”
據紐約時報報道,針對63歲的馬克·泰西(xi)耶(ye)-拉維涅博士的指控多年前首次出現在PubPeer上,PubPeer是一個用于出版和討論科學工作的在線眾包網站。

在《斯坦福日報》發表一系列文章質疑泰西耶·拉維涅博士監督的實驗室的工作后,這些問題又重新浮出水面。去年11月,《斯坦福日報》報道稱,泰西耶博士作為主要作者或共同作者的已發表論文中的圖像被篡改。
2022年12月(yue),斯坦福大學(xue)董事會(hui)召(zhao)集了(le)一個(ge)由其成(cheng)員組成(cheng)的(de)特別(bie)委(wei)員會(hui),負(fu)責監(jian)督對馬(ma)克·泰西耶-拉維(wei)涅校長署名的(de)科學(xue)論文相關(guan)問題的(de)審查。
今年2月份,《斯(si)坦(tan)福日報》發表了(le)更(geng)嚴重的欺(qi)詐(zha)指(zhi)控,涉及2009年泰(tai)西耶博士在擔任基因泰克(ke)高級科學家期間發表的論文。據稱,基因泰克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該研究包含偽造數據,而泰西(xi)耶博士試圖隱瞞其發現。
據美聯社報道,斯坦福大學(xue)的特(te)別委(wei)員會調查得出結論,該論文存在多個問題,包括缺乏嚴謹性、研究及演示鐘存在“各種錯誤和缺點”。但特(te)別委員會沒有找到證據表明泰西耶博士試圖隱瞞這(zhe)些問題。
雖然該報告澄清了泰(tai)西耶博士不存在研究不當行為,但《科學》系列期刊主編H·霍爾頓·索普表示,論文作者應該對實驗室發生的事情負責,不能因為做其他工作而分心。
《斯坦福日報》主編兼總裁考希基·納尤杜 (Kaushikee Nayudu)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報堅持其報道立場。
泰西耶博士表示,他辭職是因為預計有關他領導大學的能力的爭論將繼續下去。他將繼續擔任生物學教授。他還表示,他將繼續研究大腦發育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值(zhi)得(de)注意的(de)是(shi),據紐約(yue)時(shi)報報道(dao),去年11月在《斯坦(tan)福日報》發表針對泰西耶(ye)博士不當行為指控的(de)學(xue)(xue)(xue)生記者(zhe)正是(shi)斯坦(tan)福大(da)學(xue)(xue)(xue)的(de)學(xue)(xue)(xue)生西奧·貝克 (Theo Baker) ,貝克當時(shi)還是(shi)一名大(da)學(xue)(xue)(xue)新(xin)生,他的(de)父母是(shi)著名的(de)時(shi)政記者(zhe),在《紐約(yue)時(shi)報》和《紐約(yue)客》任職。
因為該報道,貝克和(he)他(ta)的學生記者同(tong)僚還贏(ying)得了(le)美國(guo)新聞界著(zhu)名(ming)的喬(qiao)治·波爾克獎,該獎項會定期頒發(fa)給在發(fa)掘真相方(fang)面做出(chu)杰出(chu)貢(gong)獻的新聞工作者。

校長(chang)為美(mei)國(guo)科(ke)學(xue)院(yuan)院(yuan)士
據澎湃新聞,爭議一度聚焦在馬克·泰西耶-拉維涅2009年2月19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一篇重磅研究論文。該論文稱,實驗結果表明,“淀粉樣蛋白前體蛋白的細胞外片段通過受體6(DR6)和胱天蛋白酶6(caspase 6)起作用,導致阿爾茨海默病。”
前述研究成果被一些專家認為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基因泰克公司也基于這一研究成果宣稱,正在研發可能幫助數百萬名患有這一毀滅性疾病的患者的抗體藥物和小分子藥物。
2023年3月15日(ri),《自(zi)然(ran)》雜志(zhi)發表(biao)編者(zhe)按(an)(Editor’s Note)稱(cheng),前(qian)(qian)述論文中的一(yi)些(xie)(xie)數據引起了關注。《自(zi)然(ran)》雜志(zhi)正在調查這些(xie)(xie)問題,并將盡(jin)快作出(chu)進一(yi)步的編輯回應;同時,建(jian)議讀者(zhe)在使(shi)用前(qian)(qian)述論文的的結果(guo)時要謹慎。
2023年4月6日,基因泰克公司公開發布了審查結果,報告稱,專家指出,前述論文中圖1d和5e以及補充材料的圖9c和17c包括重復圖像。補充材料的圖6d中Caspase 6的Western印跡面板似乎包含了由兩幅圖像合成的圖像。
基因泰克公司報告稱,“基因泰克公司進行的遺傳實驗表明,在兩種不同的小鼠模型中,與阿爾茨海默癥相關的神經系統特征,如淀粉樣蛋白斑塊沉積、突觸喪失認知行為缺陷,并(bing)不依賴(lai)于(yu)DR6。據此,RRC于2012年終止了DR6藥物研發項目。”
泰西(xi)耶(ye)博士在其實驗(yan)室(shi)網頁上發表公告稱,將對(dui)其作為主要作者的(de)5篇(pian)問題論文采取撤回或更正的(de)糾正措施。
但他同時表示,“需要強(qiang)調的是,特別委員會沒有發(fa)現(xian)(xian)任何證據表明我在(zai)這(zhe)五(wu)篇論文中存在(zai)任何研(yan)(yan)究(jiu)不(bu)當(dang)行(xing)為(wei),也沒有發(fa)現(xian)(xian)我對實驗室中的研(yan)(yan)究(jiu)不(bu)當(dang)行(xing)為(wei)知(zhi)情或罔顧事實,或者合理地希望我能(neng)夠發(fa)現(xian)(xian)其他人的研(yan)(yan)究(jiu)不(bu)當(dang)行(xing)為(wei),從而需要采取這(zhe)些糾(jiu)正措施。”
斯坦福大學官網稱,馬克·泰(tai)西耶-拉維涅是大腦發育和修復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先者。他的研究重點是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癥等退行性腦部疾病的病因和治療,以及脊髓損傷的治療。他和同事通過識別指導神經細胞之間連接形成的分子,揭示了胚胎發育過程中大腦中的神經回路是如何形成的。這些機制的缺陷會導致神經系統疾病。這些機制還提供了幫助創傷后神經連接再生的目標。他的貢獻獲得了眾多獎項和榮譽的認可,包括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等。
編輯|孫志成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每(mei)日經濟新聞(wen)綜合新華社(she)、澎(peng)湃(pai)新聞(wen)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ri)經(jing)濟(ji)新聞》報社(she)授權,嚴(yan)禁(jin)轉(zhuan)載或鏡(jing)像,違(wei)者(zhe)必究。
讀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xi)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們要求(qiu)撤(che)下您(nin)的作品。
歡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