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7 15:04:51
每經記(ji)者|張懷水 每經實習記(ji)者|石雨(yu)昕 每經編輯(ji)|陳(chen)星
每經訊 7月(yue)6日,在第二屆(jie)碳中和(he)(he)國(guo)際(ji)合作論壇上(shang),莊(zhuang)信萬豐(中國(guo))脫碳解(jie)(jie)決方(fang)案團隊負責人(ren)熊光涌對(dui)《每日經濟新聞》記(ji)者表示,目前綠(lv)氫(qing)的(de)(de)主要成本受兩個因素影響,第一是綠(lv)色電力的(de)(de)成本,綠(lv)氫(qing)的(de)(de)應用(yong)(yong)要在風電和(he)(he)光電資源(yuan)豐富的(de)(de)地域。第二是電解(jie)(jie)水制(zhi)氫(qing)設(she)備的(de)(de)造價和(he)(he)利(li)用(yong)(yong)時數。在設(she)備利(li)用(yong)(yong)時數方(fang)面(mian),能源(yuan)化工行業期待這些設(she)備的(de)(de)年均利(li)用(yong)(yong)小時數達到8000小時,但目前電解(jie)(jie)水制(zhi)氫(qing)設(she)備如(ru)果(guo)嚴格使(shi)用(yong)(yong)綠(lv)電,一年只能運行2000~3000個小時,再加上(shang)當前設(she)備仍然相(xiang)對(dui)昂貴(gui),所以(yi)把(ba)年均使(shi)用(yong)(yong)時數提升到6000甚至8000小時是未(wei)來重要的(de)(de)挑戰(zhan)。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mei)日(ri)經濟新聞》報社(she)授權,嚴禁轉載(zai)或(huo)鏡像,違(wei)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yao)求(qiu)撤(che)下您(nin)的(de)作品。
歡迎關注(zhu)每日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