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保護了人參產業”被質疑 *ST紫鑫退市成定局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07 23:17:22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張海妮    

2022年9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共同下發《關于支持吉林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人參產業發展被提到戰略高度。

有“東北參王”之稱的*ST紫鑫(SZ002118,股價0.49元,市值6.28億元,以下簡稱紫鑫藥業),卻將成為2023年首只“面值退市”的醫藥股。6月5日晚間,公司發布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在諸多解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公司對“戰略儲備稀缺人參(園參)干品及林下參”的辯解。紫鑫藥業認為:“公司儲備庫存,目的是推動人參產業向高精尖方向發展……雖遭受各方面的質疑,但公司兌現了對政府、對參農的承諾,穩定了人參價格,維護了人參市場的穩定,保護了人參產業,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年審會計師并不認同紫鑫藥業于2022年末進行的林下參減值測試方式,認為其具有可選擇性傾向及不完整性。中國中藥協會內外并治用藥分會副秘書長申勇認為其“保護產業”的說法雖然站在企業角度能說得過去,但是從國內上市70多家中藥上市公司對外宣傳的慣例上,這種說法的確值得商榷。

數據來源:記者整理 視覺中國圖 楊靖制圖

“三欠”問題尚無法解決

2010年,主產人參的吉林省開始加大對當地人參產業的扶持,紫鑫藥業當年便投入6.2億元進行人參原料的采購與加工,并憑借大力收購在此后10多年內穩坐資本市場“參王”之位。不過,自2020年以來公司業績大幅下滑,不僅巨額債務壓頂、拖欠員工薪資、長期短期借款逾期無法償付,原實控人郭春生還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立案。

在問詢函回復公告中,紫鑫藥業披露,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欠薪1.02億元,欠息13.78億元,欠稅9004.09萬元;據2023年一季報,截至3月末,公司負債累計高達88億元。紫鑫藥業明確表示,“三欠”問題靠自身無法徹底解決。目前,公司管理層會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力保重整完成前公司能夠持續運營,其中包括獲得了柳河縣人民政府和國家稅務總局柳河縣稅務局的幫扶和支持。

紫鑫藥業還表示,為保證公司正常運轉,公司對重要崗位和生產一線人員的工資采取陸續發放方式。暫時穩定了員工情緒,防止人員流失狀況的進一步惡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以來公司董監高“出逃”頻繁。

董監高流失背后是“參王”隕落。截至6月7日,公司股票收盤價為0.49元,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14個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后續6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將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后續觸及交易類退市,深交所將在規定期限內對公司股票做出終止上市決定,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這意味著紫鑫藥業將成為2023年首家“面值退市”的醫藥上市公司。

另外,公司的重整之路仍然迷茫。2021年11月24日,紫鑫藥業收到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法院)的《通知書》,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此后,紫鑫藥業引入了合作伙伴國藥藥材,計劃進行破產重整,國藥藥材先后派駐高管,熟悉、參與、指導公司的經營管理,而2023年4月,公司時任董事長陳孚辭去在紫鑫藥業擔任的數項職務。對此,紫鑫藥業的解釋是因破產重整工作推進進度過慢,派駐高管先后被國藥藥材調回。

目前,紫鑫藥業董事長這一位置仍空缺,而公司的重整程序仍處于審核階段,自2022年5月31日公司首次公告“向法院提報有關材料”算起,已超過1年。

借錢囤人參但賣得很少

從業績看,紫鑫藥業的虧損始于2020年,但公司的壞運氣從2019年就開始了。

2022年,紫鑫藥業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3.55億元,對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0.55億元,在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前五名的應收賬款中,4家公司均為公司人參系列產品相關客戶,如人參提取物出口相關客戶、人參高端產品銷售主要客戶、人參系列產品網絡銷售主要客戶,計提壞賬準備的原因不外乎宏觀經濟影響、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和公司經營資金影響。

這并沒有影響紫鑫藥業囤人參的熱情,2021年,公司在資金極度緊張甚至可能導致不能持續經營情況下仍采用預付款受讓林下參7.51億元,導致公司奇怪的產品結構。一方面,2020~2022年,存貨余額中人參干品及林下參所占比重大、中成藥幾乎無庫存;此外,紫鑫藥業在這3年實現的人參系列產品收入分別為984.24萬元、1937.41萬元和19.40萬元,在公司總收入中占比僅分別為3.45%、7.85%和0.14%。

而且,2019~2022年,紫鑫藥業的存貨周轉率下降,與同行業公司相比明顯偏低。對此,紫鑫藥業表示公司中成藥存貨周轉率及周轉天數與同行業對比基本無差別,人參產品周轉率及周轉天數指標向下是整體指標趨差的主因。

簡言之,紫鑫藥業酷愛囤人參,但產品賣得很少。對此,紫鑫藥業稱公司與同行業公司雖同屬于人參產業板塊或生產銷售與人參相關產品,但公司側重于稀缺性資源的戰略儲備(如五年以上的伐林種參的人參干品及林下參)及人參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如林下參產品、人參提取物等)的銷售;而同行業公司側重于采購或自種用于人參衍生產品的常規流通人參(平地種參)。

紫鑫藥業認為,公司儲備庫存,目的是推動人參產業向高精尖方向發展,為未來公司發展積累資本,維護人參產業有序發展、獲取未來人參高附加值收益是公司戰略儲備人參的根本目的。雖遭受各方面的質疑,但公司兌現了對政府、對參農的承諾,穩定了人參價格,維護了人參市場的穩定,保護了人參產業,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的質疑點除了紫鑫藥業“囤而不賣”的行為,還在于林下參的真實價值,紫鑫藥業未對消耗性生物資產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也引發了問詢函關注。對此,年審會計師認為,公司于本期末進行的林下參減值測試方式具有可選擇性傾向及不完整性,而公司年報也已多次被出具“非標”意見。

市場策略遲鈍有跡可循

在業內人士看來,紫鑫藥業囤人參是為了“保護產業”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6月6日,中國中藥協會內外并治用藥分會副秘書長申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部分中藥原料有保存時間,不是所有的中藥原料保存時間越長越好。而人參因為本身含有水分,即便在冷庫里儲存水分也會揮發,一旦保管不善(如停電或遇到雨季),時間長了質量也會受影響,因此企業把中藥原料“囤而不賣”這種做法短期問題不大,但長期效果還需要認真評估。

另外,中國是人參的生產大國和消耗大國,人參飲片的用武之地不僅局限于藥用,還有烹調食物;其產品劑型也不拘泥于口服,還包括外用,例如添加了人參成分的面膜、眼霜及藥膏等產品需求,近年來持續存在、相對廣闊。在這一背景下,2022年紫鑫藥業的銷售金額只有10幾萬元,從70多家中藥上市公司的對標情況來看,的確與市場的普遍性有較大差距。申勇認為,問題很可能是企業自身內部營銷上的問題,例如還沒找到產品的銷售訣竅。

紫鑫藥業在市場策略上的“遲鈍”有跡可循。記者發現,直到2022年,紫鑫藥業的人參業務收入來源仍然只靠人參粗加工產品,鮮少精深加工,主要客戶為醫藥制造公司、藥材批發流通公司、連鎖藥店以及貿易公司等,沒有充分抓住2012年藥食同源中藥材名單紅利。

記者發現,2011年,《人民日報》曾發文《中國人參困局:80%世界產量 只占不足4%產值》,2022年中國新聞網仍有報道稱吉林人參產業發展挑戰重重,挑戰之一是韓國人參品牌對吉林省人參品牌的強勁沖擊。

申勇認為,中藥產品的銷售中,品牌的力量特別重要。例如阿膠產業出了東阿阿膠這樣的領軍品牌,由此也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和業內公司一起發展,人參產業與阿膠市場環境不同,人參產品過去30多年競爭格局分散、在消費者心目中還沒有絕對的人參品牌出現。企業和消費渠道上都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問題,人參產品缺乏“消費者易學易會”可量化的鑒別標準。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10幾元的“地攤人參”和上萬元的野山參的差距不太好區別,不易分辨,在人參市場上經常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實習生吳滟鵬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紫鑫藥業 中藥 吉林省 工業大麻 消毒劑 禽流感 退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