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華表示,港口“空箱”數量增加,既有前一個時期新集裝箱投放量過大、國內堆存成本較低、國外疫情緩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節性規律作用。

不過,從海關總署的數據來看,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0.8%,呈現負增長。對此,俞建華解釋道,由于疫情期間我國率先復工復產,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出口大幅增長,從而抬高了外貿基數,對今年外貿的數據表現產生影響。根據測算,如果剔除“一次性因素”,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增長超過10%。

具體而言,今年前兩個月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增長0.9%,好于預期;進出口總值超過6萬億元,為歷史上第二次,疫情前同期最高的時候不到5萬億元。

市場信心在恢復,我國競爭優勢依然明顯

然而,挑戰之下,積極樂觀的是,前兩個月,在經營主體方面有更多企業進入外貿領域,海關新備案外貿經營主體4.6萬家,說明市場的信心在積聚、恢復。

在訂單方面,根據海關總署的跟蹤監測,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增長企業比重連續提升。在新動能方面,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合計出口增長六成。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5.8%。在貿易多元化方面,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超過10%,對RCEP其他成員合計進出口增長超過3%。

俞建華總結說,綜合來看,外貿形勢還是嚴峻復雜的,但也蘊含了不少機遇,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比較來看,我國競爭優勢依然明顯,隨著我國經濟形勢整體好轉,外貿前兩個月平穩開局的勢頭有望保持下去。因此,我們對今年外貿實現促穩提質的目標充滿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新京報、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