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聞 2023-03-07 17:17:45
每經編輯|盧祥勇

人(ren)社部部長王曉萍3月2日(ri)表(biao)示,2023年(nian)(nian),我國高校畢業(ye)(ye)(ye)生(sheng)將達到(dao)1158萬(wan)人(ren),同比增加82萬(wan)人(ren),招工難、就(jiu)業(ye)(ye)(ye)難并(bing)存(cun)的(de)結構性矛(mao)盾依然(ran)突出。這是在去(qu)年(nian)(nian)高校畢業(ye)(ye)(ye)生(sheng)數(shu)量首破千萬(wan)后的(de)又一新高。在今年(nian)(nian)的(de)全國兩會(hui)上,大(da)學生(sheng)就(jiu)業(ye)(ye)(ye)問題也成為代表(biao)委員的(de)熱議話題。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支招:
要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
“就業是(shi)最基(ji)本的(de)(de)民生,大(da)(da)學生又是(shi)寶貴的(de)(de)人力資源,他們的(de)(de)就業是(shi)個人的(de)(de)大(da)(da)事,也是(shi)家庭的(de)(de)大(da)(da)計(ji),也關系到國家的(de)(de)發(fa)展和未來(lai)。”3月(yue)7日,全國政協(xie)十四屆一次會(hui)議第二場“委(wei)員通道”采(cai)訪(fang)活(huo)動開啟。當談及高校(xiao)(xiao)畢業生就業問(wen)題時(shi),全國政協(xie)委(wei)員、中國政法大(da)(da)學校(xiao)(xiao)長馬懷德委(wei)員發(fa)表了上述觀點。
高校畢業生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馬懷德認為,大學生要把個人理想融入到新時代的奮斗之中。一方面,要懷有一顆平常心,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另外一方面,要從最基本的工作、最基礎的環境做起。“這是職業道路的起點,可以為今后的工作、今后的事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時(shi)代構筑舞(wu)臺,需要(yao)創造精彩。”在(zai)馬(ma)懷德看來(lai),就業不(bu)是(shi)終點(dian)而是(shi)起點(dian),在(zai)起點(dian)上兢(jing)兢(jing)業業地做好工作(zuo),將收獲長期受用的寶貴財富(fu)。

90后博導:沒必要都在大城市使勁“卷”
據北京(jing)青(qing)年報6日(ri)報道,談(tan)到目前大學(xue)生就(jiu)業難的(de)問(wen)題,全國人大代表王虹表示,隨著高等(deng)教育的(de)普及,大學(xue)生數量眾多,已不再是天之驕子(zi),在認(ren)清就(jiu)業形勢同時(shi),就(jiu)業眼光(guang)也不能太局限了。不要局限于(yu)那些大家(jia)認(ren)為好的(de)職(zhi)業,也不要把區域鎖(suo)定在大城市。
1991年出生(sheng)的王(wang)虹是中國(guo)礦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sheng)導師。

王虹表示,上大學是為了開拓眼界、學習知識的,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家鄉而不是逃離家鄉。大學畢業也可以回到農村,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建設自己的家鄉。現在國家也在大力發展鄉村振興,年輕人還是有蠻多事可以干。
總之,職業是(shi)沒(mei)有(you)優劣之分的(de),只有(you)你(ni)適合(he)不(bu)(bu)(bu)適合(he)的(de)差異。不(bu)(bu)(bu)管你(ni)從事什(shen)么(me)樣的(de)工作,在(zai)哪(na)個賽道上奔跑都(dou)能夠取得成功,關鍵是(shi)你(ni)要往前跑,而不(bu)(bu)(bu)是(shi)原(yuan)地躺(tang)平。三(san)百(bai)六十行(xing)行(xing)行(xing)出狀(zhuang)元,只要你(ni)做到(dao)行(xing)業里(li)(li)比較好的(de),自(zi)己的(de)發展(zhan)肯(ken)定是(shi)不(bu)(bu)(bu)錯的(de)。相反,大家都(dou)在(zai)一個行(xing)業里(li)(li)擠破頭,你(ni)如果(guo)墊底(di),那對自(zi)己的(de)發展(zhan)也是(shi)不(bu)(bu)(bu)利的(de)。
對于考公務員熱,王虹認為,年輕人還是要多嘗試,不要給自己的成長畫圈設限。此外,隨著公務員制度改革的推進以及就業大環境逐漸改善,“公務員熱”勢必會降溫。而政府也應該多出臺政策,保障企業員工的權益,免除大家去企業工作的顧慮。

文科生就業難薪資低?
倪閩景委員:差異不在于文理科
最近(jin),一則(ze)“211文(wen)(wen)科(ke)男碩士吐槽招聘(pin)會均薪(xin)5500”的話題受到人們(men)關注(zhu)。發布(bu)這條吐槽視頻(pin)的博(bo)主是在上海某211高校就讀的研三(san)學生,他(ta)的專(zhuan)業是漢(han)語(yu)言文(wen)(wen)學,今年6月即將畢業。
畢業生(sheng)就(jiu)業難,文科(ke)生(sheng)就(jiu)業更難嗎?3月2日,全國政協委(wei)員、上海科(ke)技館館長倪閩景(jing)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不在于文理(li)科(ke)的問題,而在于自身與崗位的契合程度。”他說(shuo),“無(wu)論是文科(ke)理(li)科(ke),文科(ke)生(sheng)要加強科(ke)學素養,理(li)科(ke)生(sheng)也要提高人文素養,我(wo)認為都很(hen)重要的。”

圖片(pian)來(lai)源(yuan):中國教育報視頻(pin)截(jie)圖
在他看來,工作需要的是綜合能力。“這個時代不一樣了,文科生也要有科學知識,有信息方面的技能。如果是純文科學習,要么是工作以后再拓展學習,要么是大學可以對原來的課程做些調整。”
最(zui)根本的是要有終(zhong)身學習的觀念,“大學學習的東(dong)西不可(ke)能使用一輩子,進入工(gong)作必須開始新的學習。”
薪酬(chou)待遇(yu)方(fang)面,他提到(dao),入職(zhi)初期可能是(shi)人才培養(yang)階段,往后隨著(zhu)貢(gong)獻增多,收入待遇(yu)也(ye)許會逐步提高。“我覺得(de)大學生們不要太在(zai)意剛入職(zhi)的收入,而是(shi)要考慮這個工作(zuo)是(shi)不是(shi)自己喜歡,有沒(mei)有發展前途,要考慮將(jiang)來的發展才是(shi)硬(ying)道(dao)理。”
2月23日,倪閩景曾表示,要(yao)(yao)鼓(gu)勵大學生做各(ge)種(zhong)各(ge)樣的嘗(chang)試,不要(yao)(yao)滿腦(nao)子“央國政(zheng)”。
編輯|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王月龍
封面圖來(lai)源:視覺(jue)中(zhong)國VCG41N931577624

每日經濟新(xin)(xin)聞綜(zong)合自紅星(xing)新(xin)(xin)聞、北京(jing)青(qing)年報、澎(peng)湃新(xin)(xin)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bao)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zhe)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nin)不希望作品出現(xian)在本(ben)站,可(ke)聯系我(wo)們要(yao)求撤下您(nin)(nin)的作品。
歡(huan)迎關注每日(ri)經(ji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