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jing)濟新聞 2023-03-04 18:41:30
每(mei)經編輯(ji)|張錦河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3月4日,南蘇丹總統發言人馬尼耶爾表示,在3月3日南蘇丹國家電視臺宣讀的總統令中,總統基爾宣布解除該國國防部長安吉麗娜·特尼和內政部長馬哈茂德·索羅門的職務。
去年末,南蘇丹暴(bao)力事件頻發。
央視新聞(wen)2022年12月28日(ri)路透社(she)援引大皮博爾(er)行(xing)政區(qu)政府官員(yuan)亞伯拉罕·克朗的消(xiao)息報道,努埃(ai)爾(er)族(zu)(zu)武裝人(ren)(ren)員(yuan)24日(ri)開(kai)始襲擊古姆(mu)魯克、利庫安古勒兩地的穆爾(er)勒族(zu)(zu)社(she)區(qu),雙(shuang)方沖(chong)突已(yi)導致至少56人(ren)(ren)死亡,其中51人(ren)(ren)為努埃(ai)爾(er)族(zu)(zu)武裝人(ren)(ren)員(yuan)。

南蘇丹(dan)在非洲位置 圖片來(lai)源:國家地理信息公共(gong)服務平臺 天地圖
德新社援引大皮博爾行政區議會發言人的消息報道,數百名民兵組織武裝人員襲擊皮博爾市附近多座村莊,綁架村民、搶劫牲畜、火燒民宅,由此引發的沖突已導致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至少60人死亡、20人受傷。
南蘇丹東部瓊萊州和上尼羅州近幾周來暴力事件(jian)頻發(fa),沖突已(yi)導致9100多人流離(li)失所。據東非政(zheng)府間(jian)發(fa)展機構數(shu)據,自11月中(zhong)旬以來,當地難民(min)人數(shu)達5萬(wan)人。
當地(di)時間(jian)12月29日,聯合國(guo)人道主義協(xie)調廳稱,近一段(duan)時間(jian)在(zai)南蘇丹大皮博爾(er)行政區發生的(de)地(di)方武(wu)裝沖(chong)突導致約(yue)3萬人流離失所(suo)。受暴力沖(chong)突、糧食短缺、氣候變化等(deng)因素的(de)影(ying)響(xiang),預計(ji)到2023年(nian),南蘇丹將有94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yuan)助和保護,長期流離失所(suo)讓(rang)超過220萬人無法返(fan)回家園。
南蘇丹位于東非內陸,面積約6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459萬,為多部族國家,是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從蘇丹獨立后,國內武裝沖突不斷,部族矛盾常訴諸武力解決,造成嚴重人道主義后果。
總(zong)(zong)統(tong)薩爾(er)瓦·基爾(er)·馬亞(ya)爾(er)迪(di)特,1951年(nian)(nian)生(sheng),丁(ding)卡族人。20世紀60年(nian)(nian)代加入南(nan)(nan)方反政府的“阿尼亞(ya)尼亞(ya)”運動。1972年(nian)(nian)和平(ping)協議簽署后加入政府軍。1983年(nian)(nian)與加朗共同創立蘇丹(dan)人民解(jie)放軍(SPLA)。1986年(nian)(nian)出任(ren)(ren)(ren)SPLA副總(zong)(zong)參謀長(chang)。2005年(nian)(nian)7月(yue)擔任(ren)(ren)(ren)南(nan)(nan)方自治政府副主席(xi)。2005年(nian)(nian)8月(yue)出任(ren)(ren)(ren)蘇丹(dan)民族團結政府第一副總(zong)(zong)統(tong)、南(nan)(nan)方自治政府主席(xi)。2010年(nian)(nian)4月(yue)連任(ren)(ren)(ren)。2011年(nian)(nian)7月(yue)9日南(nan)(nan)蘇丹(dan)獨(du)立后出任(ren)(ren)(ren)首任(ren)(ren)(ren)總(zong)(zong)統(tong)。
外交部官網顯示,2013年12月,南蘇丹總統基爾與前副總統馬夏爾為首的反對派之間爆發武裝沖突。
2015年8月(yue),南蘇丹沖突各方簽署《解(jie)決南蘇丹沖突協議(yi)》。2016年4月(yue),南蘇丹組建民族團結過渡政府。7月(yue),南蘇丹政府軍再度(du)與(yu)反對派爆(bao)發武裝沖突。
2018年(nian)8月(yue)5日(ri),南(nan)(nan)蘇丹(dan)沖(chong)突(tu)各(ge)派在(zai)蘇丹(dan)首都喀土穆達成共識,基爾將(jiang)繼續擔任總統,馬(ma)夏(xia)爾擔任第(di)一(yi)副總統。9月(yue)12日(ri),南(nan)(nan)蘇丹(dan)主要派別在(zai)埃塞(sai)俄比(bi)亞(ya)(ya)首都亞(ya)(ya)的斯亞(ya)(ya)貝巴簽署(shu)《解決南(nan)(nan)蘇丹(dan)沖(chong)突(tu)重(zhong)振協議(yi)(yi)》(簡(jian)稱(cheng)《重(zhong)振協議(yi)(yi)》),就政治(zhi)權(quan)利分(fen)配、政治(zhi)過渡(du)(du)進(jin)程、安全(quan)安排等達成一(yi)致。根據該協議(yi)(yi),2018年(nian)9月(yue)至(zhi)2019年(nian)5月(yue)為政治(zhi)過渡(du)(du)預(yu)備(bei)期(qi)(qi),之后(hou)開(kai)始為期(qi)(qi)三年(nian)的政治(zhi)過渡(du)(du)期(qi)(qi)并(bing)建立(li)全(quan)國(guo)過渡(du)(du)預(yu)備(bei)期(qi)(qi)委員會、國(guo)家修憲委員會、聯合防務委員會等政治(zhi)過渡(du)(du)期(qi)(qi)機制(zhi)。
2019年5月(yue),東非政(zheng)府間發(fa)展組織(伊加特(te))通(tong)過(guo)決議,同意南蘇(su)丹各(ge)派將(jiang)(jiang)政(zheng)治(zhi)過(guo)渡預備期(qi)延長半年至11月(yue)。11月(yue),經蘇(su)丹、烏干達斡旋(xuan),南蘇(su)丹各(ge)派將(jiang)(jiang)政(zheng)治(zhi)過(guo)渡預備期(qi)再(zai)次延長100天。
2020年2月,南蘇丹成立(li)聯合過渡政府。3月,南蘇丹過渡政府任命內(nei)閣(ge)部(bu)長、副部(bu)長。此后(hou),南蘇丹有關各派(pai)就行(xing)政州分(fen)配(pei)達成一致(zhi)。2021年1月,南蘇丹國內(nei)各派(pai)達成共識,確定政治過渡期延續至2023年2月。
2022年8月(yue),南蘇丹主要(yao)派(pai)別(bie)簽署(shu)協議,將政治過(guo)渡期自2023年2月(yue)起(qi)延長24個月(yue)至2025年2月(yue),并于(yu)2024年12月(yue)舉行(xing)大選。
每日經濟(ji)新(xin)聞綜(zong)合自央(yang)視新(xin)聞、外交部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日經濟(ji)新(xin)聞(wen)》報社(she)授權,嚴禁(jin)轉(zhuan)載或鏡像,違(wei)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ru)您不希望作品出(chu)現在(zai)本站,可聯系我們(men)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