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聞 2023-03-02 22:37:25
◎去年底,個(ge)人(ren)養(yang)老金制度在36個(ge)先(xian)行(xing)城市和(he)地區啟動實施。3個(ge)月以來,參加人(ren)數已經達到(dao)2817萬(wan)人(ren)。
◎目前,每年繳費(fei)上(shang)(shang)限是12000元,以后會適時調(diao)整(zheng)繳費(fei)上(shang)(shang)限。
每(mei)經記者|李彪 每(mei)經實習(xi)記者|周逸斐 每(mei)經編(bian)輯|陳星
3月2日,國新(xin)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xi)列主題新(xin)聞發布(bu)會(hui),介紹就業和社會(hui)保障工作情(qing)況。
《每(mei)日經濟新聞(wen)》記者(zhe)注意到,發布會上,個(ge)人養老(lao)金制(zhi)度成為(wei)大家關注的焦(jiao)點。
人社(she)部副部長李忠在(zai)發布(bu)會(hui)上披露(lu),去(qu)年(nian)底(di),個(ge)人養(yang)老金制度(du)在(zai)36個(ge)先行城市和(he)地區啟動實施。3個(ge)月以來,參加人數已經達到2817萬人。
“目前,每(mei)年繳(jiao)費上(shang)限(xian)是(shi)12000元,以后會適時調整繳(jiao)費上(shang)限(xian)。”李忠說。

養老服務中(zhong)心,兩位老人邊剪紙邊聊(liao)天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lei) 攝(she)
去年國(guo)(guo)家正式(shi)啟動(dong)實施個人養老(lao)金制(zhi)(zhi)度(du),標志著我國(guo)(guo)多層次、多支柱(zhu)養老(lao)保險制(zhi)(zhi)度(du)框架基(ji)本形成。
李(li)忠介紹(shao),個人(ren)養老(lao)金制度推進有三個特點:
第一是政策優惠支持。目前,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三個環節,在繳費階段繳費金額享受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投資收益不征稅,領取時按3%較低稅率征稅。目前,每年繳費上限是12000元,以后會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第二個(ge)(ge)特(te)點是產(chan)品(pin)(pin)多樣選擇。有關監管部門按(an)照安(an)全(quan)規范、側重(zhong)長期保值增值等要求,批準了137支公募基(ji)金、19個(ge)(ge)商業(ye)養(yang)(yang)老(lao)保險、18支理財產(chan)品(pin)(pin)、465個(ge)(ge)儲(chu)蓄存款等個(ge)(ge)人(ren)養(yang)(yang)老(lao)金投(tou)資(zi)產(chan)品(pin)(pin)。參加(jia)人(ren)可(ke)以(yi)根據(ju)自(zi)己的投(tou)資(zi)偏好自(zi)主選擇。隨著制(zhi)度實(shi)施(shi),投(tou)資(zi)產(chan)品(pin)(pin)還會進(jin)一步豐富。
第三是服(fu)務(wu)更加(jia)便捷。人社部牽頭建(jian)設了(le)個人養老金信息管(guan)理服(fu)務(wu)平(ping)臺(tai),在這個平(ping)臺(tai)上,為(wei)每一位(wei)參加(jia)人建(jian)立了(le)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用于信息記錄(lu)、查詢和服(fu)務(wu)等,參加(jia)人可以直觀掌握自己個人養老金的運行情(qing)況。
“參加(jia)人可以(yi)通(tong)過國家(jia)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ping)臺、電子社保卡等入口直接登錄個人養老金(jin)信息(xi)管理服務平(ping)臺,可以(yi)通(tong)過商業銀行渠道開設賬戶、繳費并購買金(jin)融(rong)產品(pin)。”
中國社科院世(shi)界社保研究中心(xin)秘(mi)書(shu)長房連泉接受《每日經濟新(xin)聞(wen)》記者電(dian)話采訪時表(biao)示:“個人(ren)(ren)(ren)養老金(jin)制度的(de)參與人(ren)(ren)(ren),主要是繳納個人(ren)(ren)(ren)所得(de)稅(shui)(shui)的(de)群體。其中,繳納個人(ren)(ren)(ren)所得(de)稅(shui)(shui)較多的(de)人(ren)(ren)(ren),購買(mai)的(de)動(dong)力和積(ji)極性也相對較強。”
房連泉(quan)進(jin)一步(bu)解釋,個人(ren)養老金(jin)制度(du)推行僅(jin)3個月,參與人(ren)便達(da)到2817萬(wan)人(ren),這一數量并(bing)不(bu)低。但隨(sui)著時間的推移,后期人(ren)數增加幅度(du)可能(neng)會進(jin)入緩慢上升的狀態。
對于調整繳費上限,房連泉認為,這是為了鼓勵更多居民積極參與。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后個人(ren)養(yang)老金上限適時調(diao)整,說明我國將持(chi)續加強多層(ceng)次養(yang)老保險體系建(jian)設。
日前(qian),國(guo)(guo)家統計(ji)局公(gong)布《2022年國(guo)(guo)民經濟和(he)社(she)會(hui)發展(zhan)統計(ji)公(gong)報》,數據顯示,我國(guo)(guo)人口6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這是(shi)否會(hui)影響未來國(guo)(guo)家的經濟增長動(dong)力?
人(ren)力資源和(he)社會保障部(bu)副部(bu)長(chang)俞家棟表示,人口下降問題,從(cong)就業的角度看(kan),實際上就是對勞動力(li)供(gong)給影響的問題。
根據國家(jia)統計局(ju)的(de)數據,我國16-59歲的(de)勞(lao)(lao)動年齡人(ren)口在(zai)達到峰(feng)值(zhi)9.2億(yi)之后開始下(xia)降(jiang),去年末是(shi)8.76億(yi)人(ren)。這種勞(lao)(lao)動力供給(gei)量的(de)減(jian)少是(shi)在(zai)供給(gei)高(gao)位上的(de)放緩,我們(men)國家(jia)仍(reng)然是(shi)人(ren)口和勞(lao)(lao)動力最多的(de)發展中國家(jia)。
從結構上看,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主要是大齡勞動力退出勞動力市場、數量下降較快,而青年勞動力數量則是穩中有增。據測算,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1662萬人,規模創近年新高,就業總量的壓力還是比較大。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強化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努力提升就業質量,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俞(yu)家(jia)棟說。
人(ren)力資(zi)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chang)王曉萍也(ye)表示(shi),下一步(bu)將(jiang)堅持(chi)把穩(wen)就(jiu)業作(zuo)為(wei)重大(da)政治責(ze)任,落(luo)實落(luo)細穩(wen)就(jiu)業各項舉措,穩(wen)存量(liang)、擴增量(liang)、提(ti)質量(liang)、兜底線,全(quan)力以(yi)赴做(zuo)好穩(wen)就(jiu)業工作(zuo)。
在強化助(zhu)企紓困方(fang)(fang)面,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de)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wen)崗擴崗傾(qing)斜支(zhi)(zhi)持,推動(dong)政策精準落實、高效直達。強化創(chuang)新(xin)創(chuang)業方(fang)(fang)面,深入實施(shi)重點(dian)群體創(chuang)業推進行動(dong),支(zhi)(zhi)持零工市場(chang)建設(she),落實新(xin)就業形態勞動(dong)者權(quan)益保障政策。
此外還要強化精準(zhun)施(shi)策,堅(jian)(jian)持拓寬市場化渠道(dao)和(he)穩(wen)定公共(gong)崗位規(gui)模結合,著(zhu)力(li)促進高校畢業(ye)(ye)(ye)(ye)生(sheng)等青年就(jiu)(jiu)業(ye)(ye)(ye)(ye)創業(ye)(ye)(ye)(ye);堅(jian)(jian)持外出務工和(he)就(jiu)(jiu)近就(jiu)(jiu)業(ye)(ye)(ye)(ye)并舉,著(zhu)力(li)穩(wen)定脫貧人(ren)(ren)口(kou)等農村勞動(dong)力(li)的(de)就(jiu)(jiu)業(ye)(ye)(ye)(ye)規(gui)模;堅(jian)(jian)持就(jiu)(jiu)業(ye)(ye)(ye)(ye)援助和(he)生(sheng)活保障(zhang)相銜接,著(zhu)力(li)兜牢困難人(ren)(ren)員(yuan)的(de)民生(sheng)底線。
在強化提質增效方面,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努力促進供需匹配。“總之,我們有信心圓滿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持續保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王曉(xiao)萍說。
封面圖片來源(yuan):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日經濟新聞(wen)》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wei)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zuo)品(pin)出現在(zai)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品(pin)。
歡迎關注每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