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1 23:25:48
1月11日(周三),A股普跌,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0.24%至3161.84點,其余主要股指均跌,且跌幅略大,其中深綜指跌0.66%,創業板綜指跌0.66%,科創50指數跌1.65%。
滬綜指表現略強,與保險及部分權重銀行股上漲相關,也與之前疲弱的煤炭等周期股大漲相關。此外,一些業績預告較好的個股也以漲為主。其余個股以跌為主,科技、汽車、白酒、旅游、零售等偏消費類個股回落相對明顯。
大消費板塊偏弱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央行新公布的一組信貸數據,二是某機構一份看空消費股的研報。
周一傍晚央行公布的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665億元;12月社融增量為1.3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05萬億元;12月末M2余額同比增11.8%,增速比11月末低0.6個百分點;12月居民存款2.89萬億元,同比多增1萬億元,比11月多增6400億元。
由分項數據細節看,居民信貸需求減弱,購房意愿弱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居民消費心態謹慎,反映在存款持續大增上,該數據不利于消費類個股的短期人氣。
據媒體報道,周二夜間網上有一篇疑似機構研報刷屏,其認為“消費股撤退時機已到,建議謹慎看待本輪消費行情持續性”,作者從四個方面論述了消費板塊尤其是食品飲料行業個股的壓力,該貌似有理的文章也許在短期內會對大消費板塊構成壓力。
大盤短期雖然有所回落,但北向資金表現仍相當積極,周三全天凈流入76.14億元。相關市場方面,隔夜美股小漲,周三港股亦小漲,表現明顯強于滬股。匯率方面,人民幣匯率連續兩天橫盤于6.80稍下,美元表現亦平穩。
目前匯市焦點是周四夜間美國將公布的12月CPI,預許這份數據有可能造成匯市異常波動。A股市場接受到相關信號應該是本周五的事,在此之前,機構投資者心態謹慎也可以理解。
大盤之前連續上漲得太多,故調整一下不算失常,投資者大可不必因股指下跌就轉向悲觀,部分倉輕者反而應該將回落看成補倉機會。
A股基本面前景已因疫情形勢大變而產生了重大變化,經濟應該由之前的“無法預期”變成了“回升在即”。
再由北向資金表現看,仍然相對看好A股,其介入A股的積極性顯著高于國內機構,我覺得完全不能忽視這股力量的指引作用。由歷史經驗看,北向資金在大勢把握方面雖然不能說每回都正確,但整體明顯強于國內機構。進一步細看,外資逃頂方面表現平平,但抄底方面一向相對較優。
因內外機構的考核機制、資金來源等許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難免就造成操作思路上的差異,不排除有些時候可能會因機制或資金而被迫做一些不太情愿的操作。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