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6 10:24:10
每經記者|裴健如 每經編輯|孫磊
“目前皮卡在市場中的路走得太窄,要么拉貨,要么越野。從戶外生活和創造價值上來講,這是遠遠不夠的。”日前,雷達新能源汽車CEO凌世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談到了雷達品牌切入新能源皮卡賽道的原因。

雷達新能源汽車CEO凌世權(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近日,雷達汽車旗下首款純電皮卡——雷達RD6正式上市,新車基于M.A.P純電平臺打造,共推出啟航版、創客版、悅享版、悅野版4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7.88萬~26.88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雷達品牌由吉利汽車于今年7月份正式發布。在產品規劃上,除了已經上市的雷達RD6,未來雷達汽車還將打造中型純電皮卡、中大型新能源皮卡、全尺寸純電皮卡、全尺寸新能源越野車、純電全地形車等更加豐富的產品品類。
在凌世權看來,吉利汽車在研發、供應鏈、人才支持、銷售渠道以及協同方面都給予了雷達汽車支持。“在吉利控股集團中,技術是有平臺性的。研發方面,吉利汽車在三電、車聯網和智能化技術方面都給予了雷達架構層面的支持,我們再基于使用場景和顧客的多樣需求去開發專屬平臺。在制造方面,制造講究規模化、一體化,供應鏈也講究規模化、穩定性。在這方面,吉利汽車同樣能夠給予我們更多支持。”凌世權說。
據了解,在補能方面,雷達汽車將依托吉利汽車現有的急充、超充、輕充等補能網絡,可以匹配全國超過33萬個公共充電樁以及1000多個緊急救援服務網點,從而形成“在家-在途-緊急情況”全場景補能體系。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0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第十次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再次提及皮卡。《方案》的第十四條明確,再推出一批便民服務措施,解決好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關鍵小事”。具體措施包括延長允許貨車在城市道路上通行的時間,放寬通行噸位限制,以及推動取消皮卡車進城限制等。
事實上,包括《方案》在內,在政策層面為皮卡“松綁”已在今年內多次提及。今年4~5月期間,《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國務院關于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先后印發,文件中兩次提出“對皮卡車進城實施精細化管理,研究進一步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
今年8月,公安部也制定出臺了多項重點措施,提出了“進一步放寬城市道路貨車通行限制”“對4.5噸以下貨車不再細分限行噸位”“鼓勵對新能源輕型廂式及封閉式貨車不限行”“優化機動車檢驗制度”等諸多細分舉措。
乘聯會方面分析認為,自2016年皮卡解禁試點以來,國家對放開皮卡進城的重視程度首次從部委上升到國務院層面,皮卡解禁再度迎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皮卡全面解禁可期。
政策層面的不斷松綁,疊加汽車行業整體向新能源轉型的趨勢,新能源皮卡領域成為不少車企發力的重要方向之一。除雷達汽車外,比亞迪也被曝出將于2023年推出一個定價在30萬~80萬元之間的高端新能源皮卡品牌,命名為“望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在售的電動皮卡車型已達十余款。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皮卡市場累計銷量約為42.8萬輛,走勢相對平穩。乘聯會表示,在國家汽車促消費政策的總基調下,皮卡車型的三包政策、路權政策對皮卡消費的大力支持,主力車企也推出乘用化皮卡產品。在皮卡文化日益活躍的共同推動下,皮卡市場消費持續高增長。
“乘用車的新能源滲透率突飛猛進,發展超預期,這為皮卡乃至其他細分車型的新能源化鋪好了道路。現在皮卡行業正迎來全國范圍的大幅解禁潮,在法規層面上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皮卡擁有了一個更好的應用空間,同時也擁有了更大的用戶群體,但這個行業需要眾多人參與才會興起。”雷達新能源汽車CFO王達學認為,從靜態看,國內皮卡市場在2025年左右有望實現翻倍增長。動態來看,皮卡可能會帶來新的需求增長點,可以更好滿足用戶體驗。

雷達新能源汽車CFO王達學(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局國內市場的同時,雷達汽車也在著眼海外市場。據凌世權透露,雷達汽車會優先考慮東盟、歐洲、中東等市場。“我們會考察全球市場的成熟度、服務體系以及各個國家的環境,明年大家就能看到我們在海外的動作。”凌世權表示。
此外,外部融資以及尋求上市也在雷達汽車的規劃之中。“吉利控股集團無疑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提供資金支持。但是尋求外部融資還有三點原因:其一是我們需要社會資金支持;其二,新能源皮卡行業投資未來可期,會產生很好的回報,我們希望可以與資本市場的合作伙伴同行;其三,在資本市場上市是我們某種程度上的目的,更是我們的手段。因為上市會對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家初創公司,我們希望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這會對公司未來的成長產生非常正向的影響。”凌世權說。
封面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