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 20:12:29
目前,國內數字化采購滲透率的提升不僅帶動了一大批企業降本增效,也將一個百萬億級別的市場展現在大家面前。
據《2022數字化采購發展報告》,中國數字化采購總額為174萬億,全國數字化采購滲透率約為7.5%。對于百萬億級的采購市場規模來說,數字化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就會為數字化采購市場帶來萬億級的市場空間。
受益于數字化采購的大趨勢,國內B2B辦公物資領域的“領跑者”齊心集團上半年實現了凈利潤和毛利率的雙增。
8月4日,齊心集團發布2022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8527.12萬元,同比增長18.69%。其中,公司B2B業務毛利率為9.19%,較去年同期增加0.9個百分點。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重要性凸顯。根據信通院和工信部的數據,預計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65萬億元,2020-202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超10%。
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公共采購領域的數字化、電商化、集中化改革取得了長足發展,數字化、電商化、集中化采購已成為中央到地方公共資源交易的主要形式。
其中,央國企成為我國數字化采購“火車頭”,將我國數字化采購帶入了創新活躍期。據《2022數字化采購發展報告》,2021年央企數字化采購總額超過13萬億元,有超三成央企數字化采購比例超過50%。
而齊心集團的主營業務之一是B2B辦公物資集采業務,持續聚焦政府、央企等優質大型客戶,在數字化采購浪潮中抓住了“火車頭”。
公告顯示,上半年齊心集團持續履約與新增中標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郵政集團、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南方電網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國家稅務總局、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鋁物資代銷有限公司、政府集采項目等,公司儲備的訂單規模處于穩步增長過程中。
根據半年報,2022年上半年齊心集團B2B業務實現營收41.39億元,營業成本37.58億元,毛利率達9.19%,同比增加0.9個百分點。上半年公司扣非凈利潤7159.06萬元,同比增加13.95%。
為何在新冠疫情反復、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生產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持續高位波動、原油大幅上漲致使商品物流成本增加等不利環境影響下,齊心集團依然實現了毛利率和扣非凈利潤的增長呢?
據了解,齊心集團B2B業務以優質的精細化服務和企業數字化平臺建設為保障,深挖客戶業務需求,儲備訂單規模亦穩步增長。公司長期致力于建設高水準的平臺服務商伙伴生態體系,疊加規模效應逐步釋放,上下游議價能力逐步提升,在今年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完善的供應鏈整合能力消減了物流成本上漲帶來的沖擊。
為保持競爭優勢,齊心集團還在持續完善公司的數字化運營平臺。公告顯示,迄今為止公司已經聚集了7萬多家優質客戶資源,尤其在能源、金融、政府、通訊、交通、建筑等行業和領域具備大客戶資源優勢,贏得了200多家頭部大型客戶的信賴,在多年履約服務中逐漸建立起了業務黏性。
在艾媒咨詢“2021新經濟年度巔峰榜”評選中,齊心集團獲得了綜合服務類“年度最佳企業服務平臺”大獎。作為B2B辦公數字化領域的主要玩家,公司未來有望持續受益于數字化采購滲透率提升帶來的市場紅利。
除了B2B業務之外,齊心集團還聚焦于辦公用品、智能辦公、學生文具等品牌新文具業務的發展,始終將辦公用品作為齊心自有品牌專注發展的根基,增強品牌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齊心文創通過與具有中國文化屬性的如吾皇貓、國家寶藏、山海經、孔子爺爺等IP的合作,用“創意化+IP化+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出令人耳目一新、溢價較高的文創產品,讓“老字號”煥發了新活力。
2022年7月26日,在第十九屆“世界品牌大會”上,齊心集團以123.62億元的品牌價值首次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位列第435位。與它一同入選的還有國家電網、海爾、南方電網、華為、騰訊、螞蟻集團等各行業的領軍企業。
而在專業云視頻細分領域,齊心集團也擁有“好視通”這一知名品牌。公告顯示,齊心集團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憑借底層音視頻核心算法,立足于硬科技、深行業的主線,通過多年的技術發展與行業經驗沉淀,為各行業用戶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種平臺部署模式,持續推動“云+端+行業”發展戰略實施落地,完善齊心企業服務平臺的線上辦公生態,用“全國產化”為“數字新基建”提供核心能力。
目前在云服務領域,齊心集團正深入滲透行業市場開拓戰略級大客戶,全力推動數字廣東項目在全省的應用拓展。同時,公司行業產品上線研發投入加大,上半年研發投入增長18.17%。2022年上半年,齊心集團SaaS軟件服務業務實現營收1.22億元,同比增長了0.97%。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齊心集團B2B辦公集采業務穩步發展,同時持續開拓SaaS云視頻服務業務,2022年有望輕裝上陣。據安信證券預計,2022年公司凈利潤將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