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北大國發院教授沈艷:對“大數據殺熟”應推動算法審計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31 23:23:43

隨著數據技術的發展應用,數據分析為決策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性”問題,如大數據殺熟、隱蔽的算法歧視。這些來自人工智能的“歧視”,不那么容易被發覺,也給監管提出了新要求。

 每經記者|蘇娜    每經編輯|劉艷美

數字時代,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作用日益凸顯。日前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顯示,2017-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全球占比9.9%。中國數據體量巨大且增長迅速,從平臺經濟發展到數據分析、治理等都面臨挑戰。

“平臺數據治理大方向是,需要在保護消費者和其他數據主體權益的基礎上促進創新,并保持國際競爭力。”7月31日,北大國發院教授、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艷在“平臺經濟創新與治理”研討會暨《平臺經濟:創新、治理與繁榮》發布會現場直呈要害,“平臺數據治理有三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即:數據生產要素如何流通?人的智能與人工智能如何互動來進行數據決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如何周全?”

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沈艷將數據流通比作“戴著鐐銬跳舞”。在她看來,國內國際都有系列法令來保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數據要素流通也需遵照相關法律法規。“事實上,中國的相關規定和歐洲的嚴格程度是不相上下的。”沈艷指出。

如何促進數據生產要素的流通?沈艷認為,區別于傳統要素交易“先確權再流通”的模式,數據交易應“著重培育基于數據價值的數據服務交易,基于數據價值來推動數據服務,謹慎推進基于明確數據權屬的原始數據交易”。

此外,沈艷建議推動公共數據共享,用“分級分類數據牌照或許可證”來解決數據流通的邊際問題,也方便進行數據“問責”回溯。

隨著數據技術的發展應用,數據分析為決策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性”問題,如大數據殺熟、隱蔽的算法歧視。這些來自人工智能的“歧視”,不那么容易被發覺,也給監管提出了新要求。

對此,沈艷建議,推動算法審計。“算法審計不是做價值判斷,而是增加規則透明度。”如使用平臺軟件時,讓監管方、消費者、平臺方、提供服務等多方可理解此時算法規則與數據保護方式,減少各方信息不對稱,從而達到調整各方權益,做到相對公平。

“重視對輸入輸出和結果的評估,而非公開算法、讓代碼透明化。”沈艷簡單解釋了算法審計的路徑。從內容上看,可對“預測或優化目標”“數據說明”“算法技術及使用原因”“算法運行效果”“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的具體安排”等方面進行審計;從評估上看,可包括歧視、有效性、透明度、直接影響、安全和可獲得性等尺度進行設計。

沈艷特別提到,在平臺經濟應用和發展過程中,要做好算法與人的決策匹配,“在實際解決問題中不應高舉算法,算法決策與人的決策在關鍵部分還應做好調整”。

時至當下,無論從個人角度還是國家層面,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備受關注。具體到技術方面,目前已有圍繞密態計算、去標識化與脫敏技術等相關討論。

如何更進一步推動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在沈艷看來,不止涉及技術,隱私保護和隱私計算的制度建設亟需推進,比如,企業內部設計隱私保護機制流程,監管部門設置監管配套措施等。她強調,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應側重技術發展而不是行政手段來解決問題。

最后,沈艷建議,無論是數據生產要素治理、算法治理還是隱私和數據安全保護等問題,既要保護消費者也應兼顧其他主體權益,加強平臺兩端信息透明化、減少信息不對稱等。同時,還應注重調動平臺創新處理數據治理的積極性、發揮行業自律性。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1024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