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電氣風電董事長繆駿:風力發電有望成為未來主力能源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4 22:08:08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楊夏    

從上海市區出發,一路向南至臨港新城,再前往洋山港,一座大橋宛如一條巨龍橫臥于海面之上,一直向深海延伸。這就是“國之重器”東海大橋,它是中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跨海大橋。

碧波蕩漾的海面上,一排排白色的風機高高聳立,巨大的槳葉緩緩轉動。

它們靜靜地伴在東海大橋一旁,伴著忙碌的車流,迎來送往。這是中國第一個安裝著國內自主研發風機的海上風電場,這一排排“壯麗”的風機,正是中國海上風電領軍者電氣風電的“杰作”。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線上連線專訪了電氣風電董事長繆駿,就電氣風電的發展、公司管理制度改革以及登陸科創板的影響進行了深入交流。

追回“逝去的春天”

2022年春天的上海是靜默的,疫情侵襲讓人們的生活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但這并未停下電氣風電前進的腳步。總部雖身處上海,電氣風電的業務卻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繆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明道:“發展至今,電氣風電已經是一家全國性公司,目前總部設置在上海,但生產基地分布在全國。研發方面,我們分布在西安、杭州、大連等地的研發中心均未受到本輪上海疫情影響。”

此外,公司一直在推進的數字化轉型也降低了疫情帶來的沖擊。“我們一直對整個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高度重視,公司內部日常經營的生產管理流程已經全部線上化了,所有的研發也都是在線上或者甚至是在云上進行。現場的運行維護、安裝項目施工等也都是分布在全國各地,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也比較有限。”

受影響較大的,則是大件物流以及客戶拜訪工作。因此,6月10日,當疫情稍稍緩解之際,電氣風電便召開誓師大會,要追回“逝去的春天”。

繆駿在誓師大會上說,本輪疫情期間,各條線干部員工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居家不停工,在全面復工復產之前已有150余名干部員工主動離滬推進業務。滬外機構也打好“補位戰”,把遠離的客戶拉了回來。下半年,全體干部員工要繼續開足馬力,搶回疫情中逝去的時間。

繆駿也對記者表示:“我們管理層都在帶頭盡快地去拜訪客戶,把關系再恢復起來,把該談的事情盡快談定,該簽的協議和合同要簽下去,該推動落實的事情要盡快推動落實,把逝去的時間搶回來。”

時間不等人,“把時間搶回來”就是電氣風電下半年要做的。繆駿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踐行著。而其本人,就是在遠赴甘肅拜訪客戶之余,線上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乘風而起,踏浪而行

電氣風電的前身是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6年,至今已有16年。成立之初,公司的策略是許可證生產,引入德國Dewind的成熟機型以及通過與德國風電整機設計公司Aerodyn長達三年的聯合設計、培訓及軟件合作,公司掌握并建立起了自己獨立的風電機組設計能力。

技術引進,構成了電氣風電最初的技術底蘊。而通過消化吸收,電氣風電很快形成自己的競爭力。經過多年沉淀,電氣風電在海上風電領域站穩腳跟,并逐漸成長為中國“海上風電一哥”。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及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歷年統計數據,電氣風電自2015年以來,連續7年蟬聯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第一。其中,2016年、2021年新增裝機量全球排名第一。

風電市場競爭激烈,電氣風電常常是“踏浪而行”。自2017年、2018年開始,隨著國內行業形勢的變化,產品迭代速度越來越密集,電氣風電也感受到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

為了積極響應市場的快速變化,電氣風電選擇借鑒華為的成功經驗,引進IBM的IPD(產品集成開發流程)體系。

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與IPD體系密不可分。電氣風電同樣選擇了IPD體系,加強了市場端與研發端的銜接,使得產品開發速度、效率和成功率都大大提升。

在2021年年報中,電氣風電提到,產品開發過程中公司除了嚴格執行IEC(國際電工委員會)、GB(國標)等風電行業設計標準以外,還依托IPD(集成產品開發設計)流程體系,在產品關鍵參數論證、產品概要設計、產品詳細設計、車間試驗驗證、樣機現場驗證、小批量驗證等環節均有非常完善的評審、決策體系,從而保障產品安全可靠。

“(引入IPD體系),使電氣風電從一個比較傳統的制造型企業,轉變為一個更加現代意義上,符合市場競爭需要的企業。”繆駿感嘆。

除了引入IPD體系,對電氣風電來說,另一大深刻變革在于登陸科創板。

對于科創板,在繆駿看來,“科創板的設立是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我覺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未來希望更多具有科創屬性的企業能夠登陸科創板,借助科創板發展壯大。期待科創板能夠繼續不斷創新、行穩致遠。”

風蘊未來,能創無限

“風蘊未來,能創無限”,這是電氣風電2020年參加國際風能展的主題,也是其對風電未來的展望。

這是屬于新能源的時代。在雙碳目標發展過程中,很多投資者將目光聚焦于太陽能光伏。事實上,風電也已經開始走向平價上網。

繆駿表示:“目前風電項目是否平價與相應區域的項目造價(含主機)、上網電價、風場利用小時數是密切相關的,在2020年陸上風電國家補貼全面退出后,陸上風電已基本實現平價。2021年海上風電國家補貼全面退出后,目前招標的項目也基本都為平價項目,行業的全面平價預計在‘十四五’中后期實現。”

其實,相比光伏發電,風力發電也有其優勢。“在雙碳目標發展的過程中,風力發電作為新能源的主力之一,相比于光伏發電具有它獨特的優勢,能量密度更高,發電小時數更長,生命周期也可以達到20~25年。目前來看,在新型能源互聯網下,如果能夠充分地將風資源進行開發,風力發電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力能源之一。”

繆駿介紹,公司作為國內海上風電龍頭,已經在大型風機的研發設計與產業化落地上具備領先的技術積累,包括長柔葉片、TRB主軸承、高扭矩密度的驅動鏈、數字化控制等。同時公司加速陸上6MW以上、海上12MW以上的半直驅平臺化系列機組的開發并積極部署海上15MW級以上產品預研。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研發投入合計9.25億元,較2020年增長65.26%。

此外,繆駿提到,為了更好地實現“雙碳”目標,可以加快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的進發。廣闊無垠的大海,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電氣風電 風電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