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價值1.26億的“魯豫有約”!河南“對賭”贏了,山東愉快給錢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08 11:24:41

 每經編輯|盧祥勇    

水質下降一級,河南給山東6000萬;水質上升一級,山東給河南6000萬……去年4月,山東、河南兩毗鄰省份的一則“對賭協議”引發關注。“對賭”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并對這場“‘魯’‘豫’有約”的結局滿懷期待。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在7月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魯豫“對賭”的結果:山東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

4326032186746634240.png

河南贏了山東

去年備受關注的黃河版“魯豫有約”有了最新結果。

據新華社消息,7月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近兩年,黃河入魯水質始終保持在二類水質以上,山東作為受益方,共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推動形成了上下游兩省政府同心協力保護黃河生態的新格局。

402763241137892352.png

據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袁培全介紹,為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省際合作,2021年,山東與河南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搭建起黃河流域省際政府間首個“權責對等、共建共享”的協作保護機制。協議綜合考慮黃河水情和兩省實際,以黃河干流劉莊國控斷面水質監測結果為依據,進行水質基本補償和水質變化補償:

水質基本補償,即斷面水質年均值在三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省給予河南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反之,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省給予山東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

水質變化補償,即斷面COD、氨氮、總磷3項關鍵污染物年度指數每下降1個百分點,山東省給予河南省100萬元補償;反之,每上升1個百分點,河南省給予山東省100萬元補償。

補償協議簽署以來,黃河入魯水質持續保持在二類標準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標穩中向好。

3170485914355657728.jpeg

山東東營勝利黃河大橋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68286

據悉,目前,黃河上中游省份正參照魯豫兩省補償模式推進橫向生態補償。

在建立實施黃河流域省際橫向補償機制的同時,為促進省內流域環境的聯動保護和協同治理,山東在省內縣際建立了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2021年9月,全省301個跨縣界斷面全部簽訂橫向補償協議。截至2022年5月底,共兌付縣際橫向生態補償資金3.24億元。其中,下游補償上游2.17億元,上游賠償下游1.07億元,補償金額大幅超出賠償金額,反映了上游治理成效凸顯,流域水質整體持續向好。

據大眾日報報道,山東微山縣縣長郭鑫介紹,“如果沒有這個橫向補償機制,我們將承擔更多治理成本,付出更大代價。”“微山縣位于河流匯集最多的南四湖流域末端,實施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后,湖區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提升。受益于水質提升,我們補償上游的滕州市和棗莊市薛城區1060萬元理所應當、心甘情愿。”

4326032186746634240.png

不算新鮮事

省際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國內已不算什么新鮮事。

早在2012年,安徽和浙江就率先試點,實施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此后,福建和廣東的汀江-韓江流域、廣西和廣東的九洲江流域、江西和廣東的東江流域、河北與北京的潮白河流域、重慶與湖南的酉水流域、云貴川三省的赤水河流域等,也相繼簽訂生態補償協議。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國已有18個省份、13個流域(河段)探索開展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但涉及黃河流域的補償對賭,“魯豫有約”是第一次。

黃河作為中國的母親河,不僅流域范圍極廣,在全國河流治理中,難點也較多。此次山東兌現生態補償資金,無疑將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激發各地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更進一步看,在“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要求下,河南賭贏山東,還只是一個開始。

此前,國家“十四五”綱要明確提出,推動長江、黃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其中還提到,“鼓勵受益地區和保護地區、流域上下游通過資金補償、產業扶持等多種形式開展橫向生態補償。”如何更進一步形成有效的生態保護協同機制,還需要更多嘗試和探索。

編輯| 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 程鵬

319269418532521984.png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社、每經App、大眾日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水質下降一級,河南給山東6000萬;水質上升一級,山東給河南6000萬……去年4月,山東、河南兩毗鄰省份的一則“對賭協議”引發關注。“對賭”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并對這場“‘魯’‘豫’有約”的結局滿懷期待。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在7月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魯豫“對賭”的結果:山東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 河南贏了山東 去年備受關注的黃河版“魯豫有約”有了最新結果。 據新華社消息,7月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近兩年,黃河入魯水質始終保持在二類水質以上,山東作為受益方,共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推動形成了上下游兩省政府同心協力保護黃河生態的新格局。 據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袁培全介紹,為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省際合作,2021年,山東與河南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搭建起黃河流域省際政府間首個“權責對等、共建共享”的協作保護機制。協議綜合考慮黃河水情和兩省實際,以黃河干流劉莊國控斷面水質監測結果為依據,進行水質基本補償和水質變化補償: 水質基本補償,即斷面水質年均值在三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省給予河南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反之,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省給予山東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 水質變化補償,即斷面COD、氨氮、總磷3項關鍵污染物年度指數每下降1個百分點,山東省給予河南省100萬元補償;反之,每上升1個百分點,河南省給予山東省100萬元補償。 補償協議簽署以來,黃河入魯水質持續保持在二類標準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標穩中向好。 山東東營勝利黃河大橋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68286 據悉,目前,黃河上中游省份正參照魯豫兩省補償模式推進橫向生態補償。 在建立實施黃河流域省際橫向補償機制的同時,為促進省內流域環境的聯動保護和協同治理,山東在省內縣際建立了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2021年9月,全省301個跨縣界斷面全部簽訂橫向補償協議。截至2022年5月底,共兌付縣際橫向生態補償資金3.24億元。其中,下游補償上游2.17億元,上游賠償下游1.07億元,補償金額大幅超出賠償金額,反映了上游治理成效凸顯,流域水質整體持續向好。 據大眾日報報道,山東微山縣縣長郭鑫介紹,“如果沒有這個橫向補償機制,我們將承擔更多治理成本,付出更大代價。”“微山縣位于河流匯集最多的南四湖流域末端,實施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后,湖區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提升。受益于水質提升,我們補償上游的滕州市和棗莊市薛城區1060萬元理所應當、心甘情愿。” 不算新鮮事 省際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國內已不算什么新鮮事。 早在2012年,安徽和浙江就率先試點,實施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此后,福建和廣東的汀江-韓江流域、廣西和廣東的九洲江流域、江西和廣東的東江流域、河北與北京的潮白河流域、重慶與湖南的酉水流域、云貴川三省的赤水河流域等,也相繼簽訂生態補償協議。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國已有18個省份、13個流域(河段)探索開展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但涉及黃河流域的補償對賭,“魯豫有約”是第一次。 黃河作為中國的母親河,不僅流域范圍極廣,在全國河流治理中,難點也較多。此次山東兌現生態補償資金,無疑將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激發各地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更進一步看,在“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要求下,河南賭贏山東,還只是一個開始。 此前,國家“十四五”綱要明確提出,推動長江、黃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其中還提到,“鼓勵受益地區和保護地區、流域上下游通過資金補償、產業扶持等多種形式開展橫向生態補償。”如何更進一步形成有效的生態保護協同機制,還需要更多嘗試和探索。 編輯|盧祥勇杜恒峰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社、每經App、大眾日報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