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中國要成為制造業強國 大企業應成為研究型組織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06 22:52:03

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

如果說企業主導的科技創新模式成為科技創新活動主流的觀點得到認可,那么,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和功能應當發生哪些變化,才能進一步提高創新資源的配置效率,創新活動的產出效益呢?筆者對此有一些思考。

經濟學者、管理學者和技術專家一直在研究企業組織的性質、結構和功能。諾獎得主、經濟學家科斯在1937年發表的著名論文《企業的性質》中,提出了“企業是替代市場而產生的”觀點,回答了為什么要有企業的問題。因為企業可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只要當增加的管理成本仍然少于降低的市場交易成本,那么,企業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有效率的。

在位于陜西省西咸新區的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科研人員進行土壤的電動修復實驗 新華社圖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佛瑞斯特是一位技術專家。1965年,他發表論文《企業的新設計》,運用系統動力學原理,研究企業組織的理想形態——層次扁平化、組織信息化、結構開放化,企業成員逐漸由從屬關系轉向工作伙伴關系,不斷學習、不斷重新調整結構關系。這是學習型企業的最初構想。

彼得·圣吉是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奠基人。作為佛瑞斯特的學生,他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對數千家企業進行研究和案例分析,于1990年完成《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他指出,現代企業所欠缺的就是系統思考的能力。正是因為現代組織分工、負責的方式將組織切割,而使人們的行動與其時空上相距較遠。當不需要為自己的行動結果負責時,人們就不會去修正其行為,也就無法有效地學習,以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效益。

學習型組織的提出和設計,主要是基于使企業通過學習提升整體運作智力和持續創新能力,成為不斷創造未來的組織。可見,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的構想中,包括企業提升研究開發能力的內涵。在新的科技革命日益頻繁和活躍,創新產品與服務周期日益縮短的背景下,企業面對著巨大的創新壓力,以及不斷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的要求。因此,從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看,企業學習型組織的題中應有之義,就是企業成為研究型組織。

研究型組織是基于提高企業創新效率提出來的概念,是學習型組織的深化和延伸。首先,基于科技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要將研發機構置于企業組織架構的中樞位置,由研發機構來連接戰略、營銷和生產部門。筆者在另一篇短文中說過,企業的組織架構是其創新效率的基本保障。比亞迪組織架構的核心是11家研究院,從主要從事基礎研究的中央研究院、電力科學和半導體研究院,到相關的應用技術研究院,再到產品和工程研究院,它們各自專屬的研發團隊,匹配相應研發能力,銜接生產及市場團隊。比亞迪組織架構的邏輯體現了“技術為王 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

其次,作為研究型組織的企業,將自主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性)研究,再到成果量產的研發+產品鏈。在研發+產品鏈中,由于基礎研究需要持續的大規模投入,故基礎研究主要存在于實力強大的大企業,中小企業現在除了自身的授權專利,還是要通過接受創投或成果轉化,獲得科技創新的成果,以產出新產品、新服務,或改進、提升原有的產品和服務。因此,需要特別強調,大企業應成為研究型組織,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制造業,以及互聯網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大企業。中國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創新型國家,就需要產生更多像華為、比亞迪、大疆那樣的國際一流科技型大企業。

再次,無論學習型組織,還是研究型組織,它們的形成都與企業文化息息相關。企業家倡導的企業文化,既是學習型組織和研究型組織的生長劑,又是其得以深化和優化的催化劑。不同的企業文化,影響著科技創新在企業中的認同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的能力與效率。企業如果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和服務,并且不斷得到升級和改進,那么,它的企業文化就在助力科技創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能力。創業創新與文化關系甚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氛圍產生不同的創新激勵。文化優勢深刻地影響著經濟活動的投入要素和機制,塑造著社會生活中個人與組織的行為,其作用有著滲透性、傳遞性和長期性。一個企業的創新文化與創新效率高度相關,這一點在許多科技型企業得到了證明。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制造業 高科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