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4 07:57:13
每經編輯|盧祥勇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當地時間23日宣布,當天的歐盟峰會同意批準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為歐盟候選國。米歇爾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標志著烏克蘭向歐盟邁出了關鍵一步。歐盟峰會的這項決定是應歐盟委員會本月17日的建議作出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3日表示,“我感謝米歇爾、馮德萊恩和歐盟領導人的支持。烏克蘭的未來在歐盟。”

俄羅斯今年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烏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2月28日簽署烏克蘭申請加入歐盟的文件,呼吁歐盟啟動“新的特殊程序”迅速吸納烏克蘭。摩爾多瓦和格魯吉亞3月3日也向歐盟遞交入盟申請。本月17日,歐盟委員會建議給予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歐盟候選國地位。23日,歐洲議會以529票贊成、45票反對、14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一項決議,呼吁當天正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毫不延遲”地批準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為歐盟候選國。這項決議同時強調,加入歐盟沒有“快車道”,成為歐盟成員國仍然需要滿足既定的條件并實施有效的改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當地時間23日宣布,當天的歐盟峰會同意批準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為歐盟候選國,格魯吉亞為潛在候選國。

圖片來源:歐盟官網
米歇爾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標志著烏克蘭向歐盟邁出了關鍵一步。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這一決定不僅加強了烏克蘭、摩爾多瓦和格魯吉亞三國的力量,同時也加強了歐盟的實力。歐洲議會主席梅措拉也表示,歐盟峰會批準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為歐盟候選國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這是歐盟歷史性的一天。 梅措拉說,這個決定將加強烏克蘭,也會加強歐盟。 烏克蘭駐歐盟大使琴特索夫表示,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標志著歐洲地緣政治的重大變化。當地時間23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就烏克蘭獲得歐盟候選國地位在官方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這是烏克蘭與歐盟關系中獨一無二的歷史時刻。 他表示,烏克蘭的未來在歐盟。澤連斯基同時對歐盟領導人的支持表示感謝。 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我真誠地歡迎歐盟領導人決定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身份。 這是烏克蘭與歐盟關系中獨一無二的歷史性時刻。 我感謝米歇爾、馮德萊恩和歐盟領導人的支持。 烏克蘭的未來在歐盟。 ”

據新華社報道,阿爾巴尼亞總理埃迪·拉馬23日對烏克蘭發出忠告,別對快速加入歐洲聯盟抱有“幻想”。包括阿爾巴尼亞在內的多個西巴爾干國家多年前就已獲得歐盟候選國地位,至今仍未加入歐盟。按路透社說法,烏克蘭獲得歐盟候選國地位等于駛入“快車道”,這對西巴爾干國家來說是個“壞消息”,讓這些國家感到更加邊緣化。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北馬其頓、黑山多年前已成為歐盟候選國,但入盟談判一直陷入停滯。就烏克蘭入盟進展,拉馬提及西巴爾干國家漫長的等待:“如果我沒算錯的話,北馬其頓成為歐盟候選國已經17年了,阿爾巴尼亞也有8年。”拉馬表示,他“歡迎”烏克蘭獲得歐盟候選國地位,但希望烏克蘭人不要有“過多幻想”。一些巴爾干國家官員告訴路透社,與波蘭當年加入歐盟獲得較大收益相比,現在的歐盟“給的好處太少、附加條件太多”。

據參考消息援引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將對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進行年度維護,德國政府擔心,俄羅斯可能利用其主要出口管道年度維護的機會,完全切斷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增加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冬季能源危機的風險。報道稱,本月早些時候,俄羅斯將通過“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的天然氣流量減少了60%。該管道是俄羅斯天然氣進入歐洲的主要通道之一,將從7月中旬開始關閉約兩周,進行年度夏季施工。當地時間23日,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發表聲明,宣布德國啟動天然氣緊急計劃第二級警戒。他同時強調,自俄烏沖突開始以來,天然氣供應商已經承受了大量的損失,如果運營公司最終無法承受損失,會給整個市場和供應安全造成更大的影響。一旦聯邦網絡局認定市場形勢已經嚴重到觸發“漲價條款”,運營商則可以立即向企業和消費者轉嫁價格壓力。此舉意味著,消費者或將面臨燃氣價格暴漲。

據新華社報道,此前的22日,歐洲聯盟委員會一名官員說,歐盟打算放寬使用燃煤的限制,以填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所致能源缺口,但強調只是暫時性措施,逐步減少化石燃料使用以減緩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不會改變。德國工業聯合會21日警告,如果俄羅斯停止對德供氣,這一歐盟最大經濟體勢必面臨經濟衰退。同一天,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說,有必要尋找替代能源,解決未來3年甚至更久的能源短缺問題。意大利也是歐洲天然氣消費大戶,去年所耗天然氣中大約40%來自俄羅斯。意大利環境與生態轉型部長羅伯托·欽戈拉尼21日在一份聲明中說,意大利政府計劃在必要時購買煤炭,增加火力發電量。荷蘭政府20日宣布,鑒于天然氣短缺風險增加,即日起至2024年底解除對燃煤發電的限制,“煤電廠再次獲準滿負荷運行”。波蘭、保加利亞、芬蘭、荷蘭和丹麥等國一些能源企業因拒絕遵守“盧布結算令”,已遭俄方“斷氣”。

俄羅斯總統普京21日表示,俄首枚“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將于今年年底進入戰斗值班。普京當天在克里姆林宮接見俄軍校畢業生時說,俄方已成功完成“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相關試驗工作,首枚導彈將于今年年底進入戰斗值班。同時,S-500防空導彈系統已開始列裝俄軍。普京說,俄羅斯將繼續發展鞏固武裝力量,以應對潛在軍事威脅與風險。當前優先任務之一是為俄軍裝備最新武器系統,俄軍今后幾十年的作戰能力取決于此。俄稱其第五代重型洲際彈道導彈“薩爾馬特”重量超過200噸,可采用包括高超音速彈頭在內的多種核彈頭,能突破敵方反導系統。它將取代蘇聯時期研制的“撒旦”洲際彈道導彈。普京2018年發表國情咨文時曾介紹說,“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的一招“殺手锏”是飛越極地攻擊另一個半球的敵方目標,其他國家現有和研制中的反導系統無法對付這種攻擊模式,它“可以打到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

當地時間6月23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知名運動品牌耐克(NKE.N)當日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其在俄業務暫停三個月后,該公司將全面退出俄羅斯。據俄羅斯衛星社5月25日報道,耐克在俄的特許經營商Inventive Retail Group(IRG)公司總裁斯梅科夫,在致該公司員工的一封信中顯示,耐克沒有與IRG續簽特許經營協議。報道稱,斯梅科夫解釋這一決定是因為耐克無法在可預見的未來向俄羅斯供應商品。IRG公司公關經理也在該報道中證實,耐克產品供應已暫停,而產品本身處于短缺狀態。其表示,公司將無法繼續經營耐克單一品牌門店,將被迫關閉這些門店。耐克沒有單獨披露俄羅斯市場的銷售情況。2021財年,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耐克公司收入約115億美元。自2月俄烏沖突升級以來,多家企業先后宣布暫停或退出在俄業務,涉及麥當勞、可口可樂、星巴克,以及迪卡儂、優衣庫母公司迅銷、宜家,蘋果、IBM、福特、波音乃至Visa、萬事達卡等公司。
編輯|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參考消息、澎湃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