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17 18:59:36
此次《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被認為是黑龍江歷年來最積極、最開放、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突出構筑人才引領龍江振興雁陣格局,實施“龍江戰略科學家頭雁支持計劃”“龍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計劃”“龍江卓越工程師支持計劃”“龍江工匠支持計劃”“龍江學者支持計劃”。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68840
“黑龍江將用心用情用力為人才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讓人才與黑龍江相互成就,不負相遇。”5月16日,黑龍江舉行《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新聞發布會。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馮海龍作主旨發布,并向海內外人才發出誠摯邀請。
此次《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被認為是黑龍江歷年來最積極、最開放、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突出構筑人才引領龍江振興雁陣格局,實施“龍江戰略科學家頭雁支持計劃”“龍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計劃”“龍江卓越工程師支持計劃”“龍江工匠支持計劃”“龍江學者支持計劃”。
據了解,這五個人才計劃是黑龍江省截至目前覆蓋面最廣、系統性最強、支持力度最大的人才支持計劃。其中,人才新政對“龍江戰略科學家頭雁”給予每個團隊全周期5年最高5000萬元經費支持;對“龍江科技英才春雁”給予創新團隊全周期3年最高2000萬元經費支持。
在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黑龍江省提出,對全職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300萬元安家補貼,可在科研立項、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等方面提供優惠待遇。對于人才普遍關注的住房安居、子女就學、配偶安置、看病就醫、交通出行等問題,黑龍江將提升服務保障,加強建設國際人才社區、國際學校等。
解讀:日前,一份2022年浙江遂昌縣引進人才入圍體檢人員名單顯示,當地24個基層崗位吸引了4名博士和19名碩士,引發“名校碩博畢業生扎堆縣城”的討論。從曾經的北上廣深,到新一線城市,再到如今的沿海縣城,人才競爭白熱化,對于長期面臨人才外流、創新人才偏少等問題的黑龍江來說,壓力不可謂不大。
根據國研中心發布的一份東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數據顯示,基于對東北地區20所高校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分析發現,黑龍江省畢業生在東北以外地區就業的比例達59.22%。
人才流失的嚴峻形勢,也是黑龍江人口流失問題的一個縮影。日前,全國31個省份的人口數據公布,黑龍江在過去10年常住人口減少646萬的基礎上,2021年再次減少了46萬人。這意味著,過去11年,整個黑龍江省的人口規模萎縮了近1/5。
人才流失、人口下降的一大原因是經濟下行,就業機會減少,導致人口外流。尤其鶴崗、伊春等資源型城市,在資源枯竭、原來的采礦業等主導產業衰退后,接續產業又沒發展起來,這種情況下導致青年人口大量出走。
就在上個月舉行的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提出,實施人才振興計劃。此次《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更被認為是黑龍江歷年來最積極、最開放、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
政策的關鍵是要能落地、快落地。在此次人才新政發布會上,馮海龍也指出,將積極協調督導各地各部門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同時加強政策評估論證,緊貼黑龍江發展需求及時更新政策,不斷推出政策的加強版、升級版。
長江中游城市群湖北“任務清單”發布
近日,湖北省發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湖北省主要目標和任務分工方案》,提出推動湖北在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到2025年湖北涉及地區經濟總量占長江中游城市群比重繼續保持首位。
具體而言,到2025年,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功能顯著提升,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在全國同類城市實現進位,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宜昌綜合實力均躋身全國城市50強;荊州鄂中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初見成效,荊門節點城市發展動能明顯增強,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更加協調。
海南:以超常規手段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
5月16日,海南省政府黨組書記、省長馮飛主持召開省政府黨組(擴大)會議,分析研判湖北省當前經濟形勢,安排部署下一階段工作。馮飛指出,近期海南省經濟工作呈現利用外資額逆勢上揚等亮點,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大背景下,經濟增長面臨著諸多挑戰。在下一步經濟工作中,要正視挑戰,堅定信心,以超常規手段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
杭州三孩家庭可多一個購房名額
5月17日,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從優化二手住房交易政策、完善稅收調節、更好滿足三孩家庭購房需求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了房地產市場調控。其中提出,符合條件的三孩家庭,在杭州市限購范圍內限購的住房套數增加1套。
合肥將發放就業補貼
5月17日,合肥市政務公開網顯示,近日《合肥市2022年度就業促進工程實施方案》正式出臺,實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見習幫扶計劃,將在全市組織2721名畢業前6個月的高校學生、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其他16歲至24歲失業青年等,到企業參加3個月至12個月的就業見習,并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
國家發改委:嚴格控制撤縣建市設區,防止周邊大城市無序擴張
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5月份新聞發布會。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縣城建設中要注意守住幾條底線。
一是要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防止利用“新城建設”等名義侵占耕地和生態空間。二是守住歷史文化根脈,防止大拆大建、貪大求洋,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更不能以縣城建設為名炒作房地產。三是嚴格控制撤縣建市設區,防止周邊大城市無序擴張。四是防控災害事故風險,提升縣城發展韌性。五是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發展需要和財力允許前提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杭州市委書記就西湖柳樹移栽事件致歉
5月16日下午,針對西湖斷橋邊7棵柳樹被遷移引發民意質疑事件,杭州市召開“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民意懇談會。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大家多年來對杭州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也為西湖沿湖部分柳樹移栽事件的發生表示歉意。
“西湖移柳看似是不經意的小事,但背后折射的問題值得深入總結,市委市政府和各級干部要深刻反思,進一步提高認識,不斷增強對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的思想和認識自覺。”劉捷在會上表示。
他指出,西湖是杭州的歷史文化名片,也是杭州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獨特標識。做好西湖遺產風貌和文化保護,是檢驗政治能力、政治擔當非常重要的試金石。此次西湖柳樹移栽事件看上去是一株樹、一片景觀的問題,但反映出一些干部政治定力不強,政治敏銳性不高。
劉捷表示,此次移栽事件也反映出各級工作人員對歷史遺產缺少相應的了解和應有的敬畏,對自然景觀承載的文化內涵缺少深入理解,對遺產保護的制度還留在簡單的程序化,沒有把文化的內涵和制度進行有機結合。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權力部門,一定要有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的態度。
4月份中國財政收入增幅回落
據財政部網站5月17日消息,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4293億元(人民幣,下同),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4.8%。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5.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增長5.4%,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3.9%。
4月是新增退稅政策執行的首月,政策效應集中釋放,疊加原有退稅政策,當月全國增值稅留抵退稅約8000億元。留抵退稅支持企業減負紓困、增加現金流的同時,也拉低了財政收入。4月退稅約占去年同期全國收入的37.5%,相應拉低自然口徑增幅至-41.3%。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4月全國財政收入下降5.9%,增幅比一季度有所回落。
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4月份,全國31個地區中,有14個地區正增長,有7個地區個位數下降,有10個地區降幅10%以上(包括河北、重慶、海南、湖北、天津、福建、云南、江蘇、上海、吉林),主要是受到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1-4月累計,全國31個地區中,有10個地區實現兩位數增長,有13個地區實現個位數增長,有8個地區收入下降(包括廣東、上海、云南、重慶、江蘇、廣西、天津、吉林)。
2022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上深廣杭最具吸引力
5月17日,智聯招聘聯合澤平宏觀發布《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從人才吸引力指數觀察,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名,北京連續兩年占據榜首,廣州、杭州、成都、蘇州、南京、武漢、長沙位居前十。

在2021年TOP50城市中,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分別有34、6、7、3個,分別占各區域城市總數的39.1%、7.5%、7.4%、8.8%;一二三四線分別有4、30、14、2個,分別占一二三四線城市總數的100.0%、85.7%、17.3%、1.1%;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分別有16、7、3、3、2個,分別占各區域城市總數的61.5%、77.8%、23.1%、11.1%、12.5%。
圖片
分地區看,2021年東部人才跨區流動性繼續下降,中西部地區人才流動性增強,人才加速洗牌。2017-2021年東部地區人才流入占比從63.2%降至58.5%,人才流出占比從57%降至45.6%,東部地區人才流動性下降,但全國仍有近6成人才向東部流入;中部和西部地區人才流入占比和流出占比均呈上升趨勢,人才流動性提升;2017-2021年東北地區人才流入占比從5.9%降至5%,人才流出占比從8.2%增至9.3%,人才流動性保持穩定。

本組圖片來源:澤平宏觀
從人才凈流入占比看,2017-2021年東部地區人才凈流入占比從6.2%增至12.9%,人才持續向東部集聚,得益于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較高的戰略定位;中部地區人才持續凈流出,且2021年凈流出占比略有下降;西部和東北地區人才持續凈流出,且2021年凈流出占比加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