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28 10:02:58
◎盡管在過去7年外資持有A股的規模經歷了9倍的增長,但可以預期的是,外資持續流入A股的勢頭仍將延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不少外資機構認為,目前外資對A股的配置還比較低,未來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回顧30多年A股市場的成長之路,伴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升級。從2003年QFII正式登上中國證券市場舞臺,到2014年滬港通的正式開閘,再到2018年以來A股相繼首次被納入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主要國際指數,這些年來外資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可謂逐年提升。
據央行統計,2014年1月,外資持有A股規模為3329.99億元,而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外資持有A股總市值已經達到3.36萬億元。由此可見,在最近7年的時間里,外資持有A股規模大幅增長了9倍。
2018年6月,MSCI指數公司正式啟動將A股納入MSCI相關指數;
2019年6月,富時羅素指數正式納入A股;
2019年9月,標普道瓊斯指數納入A股正式生效。
至此,國際三大指數全都正式納入A股,而前后僅歷時一年多時間。
某外資機構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未來隨著A 股在各類國際指數中權重的增加,境外投資者的A股持股整體規模可能很快就能匹敵國內公募基金。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A股將從“散戶市”變為“機構市”。
截至目前,MSCI指數、富時羅素指數對A股的納入因子分別為20%、25%。兩大指數第一階段的A股納入工作已全部完成。
2019年11月27日開盤前,MSCI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
2020年6月22日開盤前,富時羅素把A股納入因子從此前的17.5%提升至25%,共涉及1051只個股。而這標志著上述兩大指數第一階段的A股納入工作完成。
雖然2021年上述國際指數沒有進一步提升納入A股因子,不過市場普遍預期,隨著A股相關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國際指數在未來進一步提升A股納入比例的確定性仍然較高。
據央行統計,2014年1月,外資持有A股規模為3329.99億元,而截至2021一季度末,外資持有A股總市值已經達到3.36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比例為3.93%。由此可見,在最近7年的時間里,外資持有A股規模大幅增長了9倍。
據華西證券統計,流通市值口徑下,受益于我國資本市場不斷開放,外資持股市值占比呈現上升趨勢,從2016年末的1.66%上升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5.26%。目前外資已經成為僅次于公募基金的國內第二大機構投資者群體。
相比之下,其他專業機構(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證券機構、信托機構、其他境內機構)今年一季度末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3.99萬億元,占流通市值比為6.25%。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以來,北向資金逐步取代QFII、RQFII,成為外資進入A股的主要渠道。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22日,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A股規模達1.4萬億元。據國泰君安策略團隊統計,當前陸股通A股持股比例已達到2.66%。而未來隨著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這一比例還將持續增長。
盡管在過去7年外資持有A股的規模經歷了9倍的增長,但可以預期的是,外資持續流入A股的勢頭仍將延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不少外資機構認為,目前外資對A股的配置還比較低,未來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近日,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發表機構觀點稱,至今環球投資者及國際股票指數仍然低配中國股票。A股作為全球第二大股市,隨著國際指數的逐步擴容,國際投資者也會跟隨增配。
日前,外資私募鮑爾賽嘉(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李峻指出,雖然短期有匯率的擾動,但是不改變長期外資流入A股的方向,“第一個邏輯是,從全球資產配置角度看,全球資金缺少好的資產去投資,而中國的股票、債券市場給外國投資者提供了在新興市場中有質量、高質量成長的一個可以投資的地方。第二個邏輯是,整個歷史上,外資對中國都是低配的,原因是在整個全球的指數中,中國股票的含量比較低,但大家慢慢意識到,A股過度波動、散戶化的風險,可以通過金融工具來對沖。”另外,他還表示,與單純意義上的擁抱核心資產不同,未來外資的特點可能會更加地深入研究A股,不僅只關注核心資產,也會關注到細分行業龍頭,以更好地把握未來新興行業中有代表性企業的投資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