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8 00:13:45
每經編輯|彭水萍
據央視財經,目前,南京正探索“互助性養老”的新路徑,已經建成了一千多個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時間銀行怎么運營?它有什么特別之處?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記者在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南京市在政務平臺上開發出了一套“養老服務時間銀行”信息系統。志愿者和服務對象在該平臺上注冊后,以下單和接單方式實現自動匹配、對接服務。
志愿者完成服務后,服務時間自動計入系統。當志愿者年老時,可提取兌換自己所需要的服務。
江蘇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負責人 史秀蓮:一共有5萬多名志愿者和3萬多名老人,有11萬多的訂單,豐富老人養老的需求。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截至2021年3月6日,南京全市已注冊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運營服務點1252個。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參與過“時間銀行”志愿服務的應屆畢業生,有10%選擇進入養老行業。還有一批離退休人員志愿者,轉變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專職工作人員。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江蘇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負責人 史秀蓮:如果我們把社會上有專業技能特長的人,轉化為養老行業志愿者的話,至少可以緩解養老人才不足的問題。
據封面新聞,近年來,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引入“時間銀行”這一社區養老概念,重慶、成都、遵義等多地也早已開始試水。據北京青年報1月12日報道,目前北京已有3家試點,“時間銀行”志愿服務目前正漸趨走向社區常態化。
早在2018年上半年,民政部就明確將“時間銀行”納入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范圍,并爭取在試點的基礎上建立能夠在全國推廣的運行模式。
所謂“時間銀行”,是指志愿者為高齡、獨居或者特別需要人群提供志愿服務,將提供志愿服務的時間進行儲蓄,待自己年老需要幫助的時候,從“時間銀行”支取時間兌換服務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時間銀行的倡導者是美國人埃德加·卡恩,他眼中的時間銀行,是指志愿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壓力逐漸加大,“時間銀行”這種新型的互助養老模式日益受到關注,成為各個地方積極探索的養老模式。
2020年12月23日,民政部網站發布《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出具辦法(試行)》,這一條例將于今年2月1起施行。這也意味著,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們在提供志愿服務的同時,也擁有了司法保障。與此同時,各地相繼出臺了“時間銀行”相關護航政策條例。
青島:專門制定時間銀行實施方案
2020年4月14日,青島市出臺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明確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制定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細則》,明確了時間銀行管理機構和服務站點相關標準及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務對象審核、注冊、退出等相關標準規范;時間銀行志愿者提供服務的流程及服務標準;時間銀行服務項目種類;時間銀行服務安全管理規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辦法;時間銀行服務站點以及時間銀行志愿者獎勵辦法等規章制度。
2021年,青島市將全面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現服務時間全市通存通兌。
江蘇:制定志愿服務條例明確制度
在2021年1月13日召開的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江蘇省志愿服務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提請審議。此次《修訂草案修改稿》中增加了類似“時間銀行”的概念:志愿服務組織可以建立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制度。志愿者本人需要幫助時,根據其志愿服務時長,志愿服務組織優先為其提供志愿服務。
此前,南京已出臺方案,從市一級層面建立統一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成為全國首個在全市層面統一推行“時間銀行”的城市。
上海:“時間銀行”寫入養老法規
2020年12月30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第28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明確指出“鼓勵和支持老年人開展社區鄰里服務、低齡健康老年人與高齡老年人結對關愛等互助性養老服務,探索建立互助性養老服務時間儲蓄、兌換等激勵、保障機制。”將“時間銀行”寫入養老法規,并逐年擴大覆蓋范圍,該《條例》將于今年3月20日起施行。
北京:通過志愿服務條例進行激勵
2020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條例提出,北京市將建立健全社區志愿服務回饋機制,支持志愿者利用參加志愿服務的工時換取一定的社區服務,志愿服務組織可以通過服務積分、時間儲蓄以及會員互助等方式,激勵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
這一條例將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這也意味著,六渡河村的志愿者們在提供志愿服務的同時,也擁有了司法保障。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封面新聞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