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2 22:09:31
產業聚合的區域經濟推動
每經編輯|楊歡
“喜歡湖岸,喜歡安靜的湖面,喜歡沉于湖底的整棵樹,喜歡草叢中的野兔,跑跳中展示它們野性而自由的肌肉。郊區公園的美妙感覺,大概就是這種幽深靜謐吧。”
這是作家梭羅筆下《瓦爾登湖》的城市自然風光。
公園已成為城市有機體組成部分之一,融入城市特性和精神當中。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首提地,沿著興隆湖、鹿溪智谷,生活在這里的人都能找到瓦爾登湖之于梭羅的感受。
從公園城市理念提出到搭好公園城市骨架體系,天府新區用時三年。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天府新區的公園城市將邁出怎樣的新步伐?有一點可以肯定,公園城市已離世界級城市漸行漸近。

沿鹿溪智谷下游溯流而上,經過一片竹林,豁然開朗,川西特色的林盤建筑——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示廳,也是全球首個以公園城市為概念的展廳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煎茶街道工作人員張思喜歡的打卡地,站在觀景臺上,全覽興隆湖、成都科學城、天府大道——這座公園城市的顯著地標。
“我愛天府新區。”張思用最直白的語言表達出對這座城市的樸素情感。這是一種美學判斷,是張思對公園城市最直觀的感受、最直接的表達。然后是情感和真實性的認同,用個人需求的這把標尺刻量其所判定的城市價值。
公園城市是之于人的一種文化意義,是人在自然和精神王國的自由活動搭建橋梁。《場景:空間品質如何塑造社會生活》的譯者會說,工業時代的學者們更多把城市看作是作為地點的生產意義,而后工業時代的學者們可能更多地把城市看作關于地點的美學意義,涉及消費、體驗、符號、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等文化意涵。
城市被賦予了更多的復合價值,是愈發承認人的主體性過程,區別于粗野的工具化對待。德國浪漫主義詩人席勒劃定感性人過渡到理性人的兩個階段,即從被動被物質支配到主動超越局限,獲得更多的心靈自由和更強的意志力。
天府新區總規劃師匡曉明就說,城市在30多年高歌猛進之后進入了后工農業時代的反思,公園城市成為新時代規劃理念的新探索。只有這樣的探索,才能讓人從經驗物質的人轉為有創造性活動、審美的人。
公園城市的誕生寓有極強的歷史意義——是城市發展向更高階發展、自我揚棄的過程。另一方面,它有深刻的哲學意義,在一個嶄新的生態文明時代,人和世界的主客體關系該如何演進。康德很早就說過,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所以,人和人的文化是世界終極目的,末了,公園城市才能成為前者的載體。
三年前,天府新區成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公園城市這一歷史和文明范疇的深刻命題被鐫刻在新區大地上——“一個城市的預期就是整個城市是一座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己家的花園一樣”。
白紙作圖、平地立城,公園城市的“畫師”將如何作為?匡曉明的概括十分精煉,
“公園城市作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態文明為引領,是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復合系統,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是新時代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
誠如《城市發展史》中對自我和城市空間關系的高度概括——真正成為你自己無與倫比的自我;在無與倫比的風景地區建起你無與倫比的住宅;生活在這樣的自由王國中過著美好的生活。
透過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示廳的360度大屏,張思看到媛媛一家人未來工作、學習、生活場景的閑暇時光。
這是張思對未來公園城市生活的理想模樣。

營城,必先把尚待建設的沃土變為萬畝公園。
“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體,是天府新區公園城市的營城理念。
三年以來,天府新區完成沿路發展向擁綠發展、從空間建造向場景營造、從形態打造向意境塑造的“三級跨越”。
“三分山水五分田、二分林地嵌其間”,天府新區已初步建成出“大開大闔、顯山露水、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公園城市新格局。
層次豐富的多元化生活場景和人性化公共空間,藍綠空間比例由65.7%提高到70.1%;天藍、地綠、水清、丘美的生態基底,道路“沿河”“沿綠”,城市天際線疏密有度、錯落有致、顯山露水,“一山多丘八廊”令人沉浸。
更多的生態環境指標已顯示出天府新區的“碳中和”稟賦。
三年以來,天府新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63天,達到290天,錦江正公路、鹿溪河魚劍灘斷面水質類別分別由2018年Ⅴ類、Ⅳ類提升至Ⅲ類,城市宜居指數持續提高;
新增生態綠地1.83萬畝和動植物20余種,森林面積提升至143.8平方公里,碳匯能力不斷提升;
持續構建綠色低碳發展“636”體系,111個房建項目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綠色不斷成為新區高質量發展底色。
公園城市建設亦是一種行動超前的實踐,天府新區為未來的理想城市形態提供了一套“實踐指南”——不是簡單靠投資驅動的公園基建建設,而是產業聚合的區域經濟推動。
引進重大項目212個、總投資超2400億元,較2017年累計數實現雙翻番;主導產業營收達150億元,較2017年增長近8倍;引聚高新技術企業438家、年均增速全市第一;聚集新經濟企業3600余家、年均增速超20%;引育高層次人才273名,較2017增長近5倍……天府新區的倍增數據足以說明一切。
2021年2月18日是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發布了《天府新區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白皮書》,這是天府新區公園城市三年建設的理念、成果、文化的集大成總結,這不僅是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公園城市骨架體系,更為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城市專家亦將其作為城市未來發展樣本以參考。
“公園城市是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產物,應以綠色價值為指導,以‘共治’為治理邏輯,以‘人、城、境、業’和諧統一及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為目標。”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史云貴認為,天府新區在自然稟賦、人文底蘊、政策驅動以及高素質人才集聚等方面都有著天然的優勢。
“公園城市建設理念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一種最高級形態,要讓更多投資者理解公園城市理念,增加他們的獲得感、感知度,以此推動天府新區的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首席戰略顧問、省決咨委委員湯繼強表示,公園城市是可以預期的,這一天越來越近,天府新區的未來將不可限量。

公園城市首提地到真正意義的世界級城市的距離有多遠?
引用城市觀察者的一席話,這是世界級城市所必有的要素:“世界級城市就是一個規劃得當,功能、經濟、社會各方面完善的大社區。它祥和美好,多年之后依然可以與時俱進,對其所在的土地懷有敬畏之心。世界級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一定有其自身突出的特色,是集合了很多優秀特征的縮影,或者擁有其他城市沒有的優點,它可以為人們提供實現夢想的舞臺。未來真正的世界級城市,是其他城市競相效仿的城市,一定能將農業及所有糧食和能源生產融入整個城市肌理……”
“十四五”期間,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如何創造更多外延的城市意義,向世界級城市特質靠齊?
從城市集群的角度來看,大城市體的極核聯動才能達成帕累托最優,以整體的比較優勢融入世界經濟帶或者參與世界級城市的競爭。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個契機。
在匡曉明看來,天府新區作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的先行區,其整體形態應為組團網絡化城市有機共生體。所以,未來,天府新區的空間模式為LGC——
以北部功能區(天府總部商務區)、中部功能區(成都科學城)、南部功能區(天府文創城)三大組團和三大綠廊錨固形成城市骨架,統籌城鄉全域空間,實現城、鎮、村的整體發展。
與此同時,天府新區聯合市州及周邊省市,在天府總部商務區共同建設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目標是要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戰略高地經濟合作支撐平臺。
力爭用5~8年時間,初步建成總部經濟產業生態圈,總部基地成為具有區域帶動力、國際競爭力的總部產業集群和發展共同體。
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未來的集群效應契合天府新區的未來戰略和目標。
到2022年,公園城市形態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基本建立。
到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公園城市,成為新時代公園城市典范和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樣板。
到本世紀中葉,把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成為宣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未來城市樣板。
匡曉明說,天府新區將規劃天府總部商務區核心區、鹿溪智谷核心區、錦江生態活力帶、天府文創城起步區、高鐵綜合服務片區、紫光芯鎮片區、萬安南片區、新興產業園區等八大重點建設場景,高水平謀劃公園城市先行區,高起點落位公園城市新場景。“天府新區,未來可期”。
(文中圖片均由天府新區供圖)
文字 | 胥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