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4 21:21:56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12月24日,國新辦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舉行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向工信部提問。
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的統計,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6.2%。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會達到怎樣的規模?“十四五”時期,工信部又會采取哪些舉措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對此,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盧山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數字經濟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他表示有兩條路徑:一是數字產業化,二是產業數字化。

每經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發布會直播截圖
盧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是數字產業化。要推動產業的優化升級,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因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提是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現在正進入到一個快速演進、快速迭代的時期,要抓住快速迭代的趨勢,補齊短板,同時拉長長板。
“比如用好場景優勢,加強長板。還有一點就是加快利用開源生態,建立企業能夠主導的生態環境,將數字產業化體現到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壯大上。”盧山說。
另一方面是推動產業數字化。盧山指出,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前提要從數字化開始做起,完成所有產業中占80%的傳統產業改造。同時,基于改造,又有很多新的場景和需求反過來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比如工業互聯網,就是我們國家在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大的需求,再加上5G,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為傳統產業的改造謀劃了新的發展機遇。這是兩條主要的路徑。”盧山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工信部部長肖亞慶發表署名文章《把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 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務實推進5G網絡規模化部署,全面推廣千兆光纖網絡,推進農村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統籌云數據中心、邊緣計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布局。
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特邀副會長李毅中表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已經在加快數字化發展專項中得到肯定,疫后要持續從技術、投資、工業制造等方向發力,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為中國數字化發展贏得更多機遇。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盧山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發展數字經濟尤其是對于傳統產業來說還面臨著一個會不會用,敢不敢用,以及安不安全的顧慮和問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培養有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和運營商。同時采取一些政策鼓勵,鼓勵企業嘗試個性化產業道路。
盧山指出,預計在“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將會保持快速、持續、健康的發展,而且在我國高質量發展中,也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十三五”初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6.2%。
工信部還推動國家層面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建成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1個大數據領域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13個軟件名城。
如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以數字化變革催生發展新動能?肖亞慶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要全面推進產業數字化。瞄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行動,有針對性地培育新型智能產品、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等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徐佳賓認為,對制造企業來說,產業數字化的好處有很多。比如,經過數字化改造,可實現個性化定制、低成本制造,客戶可實時提出需求,全程參與研發生產過程。此外,制造更精準還能減少原材料、能源的消耗,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
徐佳賓表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數字化程度較低,不少還難以負擔數字化轉型成本,建議政府部門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投資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技術開發服務中心,對中小企業開放,幫助他們實現轉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