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4 17:53:47
隨著張福新被抓,蘭陵公司上述“丑聞”最終被查出。而其受到了怎樣的處罰,華蘭股份招股書中并未提及。有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違法行為終止日在2011年,截至現在已超過3年了;雖是2017年被查出此事,但也已過了3年報告期了,從申報IPO角度來說已經沒有問題。
每經記者|朱萬平 每經編輯|梁梟
江蘇華蘭藥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蘭股份)曾制作虛假申報材料,在政府部門主辦官員“助力”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收減免,致使國家稅收損失超1800萬元。隨著主辦官員于2017年落馬,這樁“丑聞”被查出。如今,華蘭股份正沖刺IPO,明日(12月15日)公司將上會。
此外,華蘭股份曾與控股股東江陰華蘭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蘭機電)、子公司頻頻存在票據往來,且主要通過多起無真實貿易背景的應收票據進行融資,累計發生額約1.39億元。
當下,華蘭股份還面臨業績下滑的風險。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多數醫院門診曾在一段時間內未開放,部分院內用藥量減少,這也影響到華蘭股份的業績,公司預計2020年歸母凈利潤將下降19.58%。
2017年3月,江蘇省檢察院發布一則消息:江陰臨港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優化發展科科員張福新涉嫌濫用職權、受賄罪被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張福新被抓,其涉及的違規行為包括為華蘭股份提供便利。
據法院審理查明:張福新在2003年~2010年期間任江陰市申港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主任,負責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初審,產品、專利的申報,各類科技創新經費、補貼的申報等事宜。而華蘭股份的注冊地,就在江陰市臨港新城申港鎮澄路1488號。
2008年,江陰市蘭陵瓶塞有限公司(華蘭股份的前身,以下簡稱蘭陵公司)申報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實際上,蘭陵公司并不符合國家有關部門的申報要求。根據2008年初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實施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大專以上學歷員工,應占全部員工比例30%以上、研發人員比例占全部員工10%以上。
為此,蘭陵公司采取造假的手段,制作了虛假申報材料。據查,蘭陵公司通過將交納社保員工數虛報為全體員工總數等手段進行“作弊”。對蘭陵公司制作假材料一事,張福新心知肚明,理應認定初核不通過,但張福新工作嚴重不負責任仍核定上報,致使蘭陵公司申報成功,連續3年享受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減免。
在張福新的“助力”下,蘭陵公司最終通過造假手段,成功評上了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了稅收減免,給國家稅收造成損失達1888萬余元。

圖片來源:(2017)蘇0281刑初2096號刑事判決書截圖
隨著張福新被抓,蘭陵公司上述“丑聞”最終被查出。而其受到了怎樣的處罰,華蘭股份招股書中并未提及。北京市金開律師事務所鄧瑜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違法行為終止日在2011年,截至現在已超過3年了;雖是2017年被查出此事,但也已過了3年報告期了,從申報IPO角度來說已經沒有問題。
另據招股書披露,華蘭股份于2017年12月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為三年,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
華蘭股份主要生產各類覆膜膠塞、常規膠塞,產品主要用于輸液、凍干、粉針、單抗、小水針、采血、中藥復方制劑等藥品制劑領域。得益于近年來國內醫藥產業快速發展,華蘭股份的業績整體向上。華蘭股份實控人為華國平家族。截至目前,華國平夫婦及其子華一敏合計控制公司3782.78萬股對應的表決權,占公司表決權比例約37.45%。
2017年~2019年,華蘭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88億元、4.34億元和4.60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688萬元、8606萬元、9517萬元。不過,今年華蘭股份也受到疫情沖擊,公司業績有所下滑。
華蘭股份預計,公司今年實現營收約為4.33億元,同比下降5.8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7653.52萬元,同比下降19.58%;今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約為7045.52萬元,同比下降25.31%。
對于2020年業績下降,華蘭股份解釋稱,主要受疫情影響,國內大多醫院門診較長一段時間內未開放,部分院內用藥量減少,如抗生素產品的銷售會受到短期影響,部分客戶的膠塞產品需求下降,導致公司向其銷售的覆膜膠塞產品減少。
除業績受沖擊外,報告期內華蘭股份曾與子公司、控股股東華蘭機電之間存在無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往來,它們主要通過無真實貿易背景的應收票據進行融資,累計發生額約1.39億元,這些票據主要被用于向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等進行融資。
目前,上述票據已全部到期,華蘭股份及其子公司均履行了付款義務,不存在票據逾期及欠息情況。“公司未將票據貼現資金用于股權投資或者其他國家禁止生產、經營的領域和用途。而上述不規范的情形也已完全消除,公司內控制度已完善。”華蘭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這些行為不屬于重大違法行為。
針對IPO事宜,今日(12月14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華蘭股份公開電話,但無人接聽。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