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9 11:58:02
每經記者|宋戈 每經實習記者|肖世清 每經編輯|廖丹
11月28日,在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以“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的有效金融監管體系”為題發表了演講。會上,他指出:“截至目前,銀行信貸融資占社會融資總量的61%,表內外投資債券占同期債券市場余額的67%,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監管方面,他表示,始終將是否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是否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三個有利于”原則,作為衡量金融創新合理性的基本標準,堅決打擊偏離實體經濟需求、危害金融穩定、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偽創新”“亂創新”行為。
曹宇認為,近年來銀保監會監管能力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具體看來,一是持續鞏固監管法治建設。以《商業銀行法》《保險法》《信托法》等基本法律為支撐,制定有效規章123部、規范性文件1300余件,為監管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二是嚴格開展監管執法。2017年以來,共處罰銀行保險機構10865家次、責任人員13823人次,罰沒金額合計87.37億元,超過前十年總和;取消任職資格767人,禁止從業766人,監管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深入人心。
三是針對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打擊股東行為亂象,先后出臺《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股權托管辦法》,強化股東資質穿透審查,清理違規股東股權,實施非上市銀行股權集中托管。
曹宇表示,經過銀保監會與各部門通力合作,銀行業保險業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一是充分發揮銀行業主力軍作用。銀行業現有機構數量超過4600家,占全部金融機構數量的86%;資產規模約315萬億元,占金融業總資產規模91%。截至目前,銀行信貸融資占社會融資總量的61%,表內外投資債券占同期債券市場余額的67%,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二是更好發揮保險業服務保障功能。今年前10個月,保險業承保金額共7349萬億元,賠款和給付支出1.1萬億元。同時,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債權21萬億元,為資本市場發展、重點領域建設提供了長期穩定支持。
“在新發展格局下,金融監管者肩負著新的使命任務,需要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監管理念和方法,持之以恒提升監管有效性,形成監管與市場的良性互動和正向激勵。”曹宇表示。
他認為,國內外金融監管長期實踐取得的最基本經驗,就是要遵循金融運行客觀規律。一是要堅持把防范金融風險作為首要目標。二是要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任務。金融與經濟共生共榮,離開實體經濟自我循環,只會加劇金融風險積累。三是要堅持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作為重要使命。金融具有較強的公共屬性,事關人民群眾財富安全和生活保障,監管者要把消費者保護貫穿監管全過程,對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態度。
其次,要保持監管定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金融監管應立足于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基本格局,樹立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曹宇表示,一是要堅持專業專注的定力。黨中央、國務院堅定推行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組建中國銀保監會,進一步整合強化銀行保險監管職責。二是要堅持依法監管的定力。依法監管是監管者的履職邊界和行為準繩,也是監管權威的來源和基礎。我們要始終保持監管規則透明度,維護監管尺度一致性,無論對中資還是外資機構、國有還是民營機構,均一視同仁,適用一致監管標準。
此外,要釋放機構活力。“目前,我國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金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激發金融機構市場活力、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同樣重要。”曹宇認為,一是處理好加強監管與支持創新的關系。始終將是否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是否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三個有利于”原則,作為衡量金融創新合理性的基本標準,堅決打擊偏離實體經濟需求、危害金融穩定、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偽創新”“亂創新”行為。二是處理好大型機構與中小機構的關系。關注不同類型機構在自身資源稟賦、業務生態、市場定位、發展戰略等方面的差異和特色,做實分類監管和差異化監管,努力營造各類金融機構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細化分工、有序競爭的良性金融共生環境,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在曹宇看來,在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和監管者共同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銀保監會將堅守原則底線,加強現代監管體系建設,改進監管方式方法,提升監管效能。一是不斷強化機構監管。二是實現風險全覆蓋監管。三是大力推進協同監管。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