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3 12:21:48
當時,毛衛寧導演的《平凡的世界》,只有一家衛視愿意播。“做了以后沒有市場,我怎么堅持這個題材?”毛衛寧說。到了最近幾年,現實題材電視劇的處境產生了極大變化。盡管非常難,但現實題材已經成為主流。
每經記者|董興生 每經編輯|宋紅
近年來,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已經成為影視行業的共識。但是,什么樣的題材屬于現實題材?現實題材與現實主義題材有什么區別?
11月12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年“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電視劇分論壇上,全國知名的編劇、導演、演員齊聚一堂,圍繞現實題材創作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我們現在重點抓三個重大,重大現實、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這三類題材中排序,現實題材是排在第一位的。”高長力鮮明地指出現實題材的重要地位。
但現實題材具體指什么?高長力認為,現實題材就是指反映新時代的作品,“反映時代的新氣象,謳歌人民的新創造”。
另外,現實題材也有別于現實主義題材。“現實主義是指創作風格、手法,現實題材是指反映了哪些事情,是有時間概念的。”高長力說,任何時期的故事都可以用現實主義的手法來創作,而現實題材則有具體的時間界限。
談到近年來各界對現實題材的態度變化,知名導演毛衛寧深有感觸。“2013年到2015年,中國影視正是資本大舉進入的時候,拍出來的(現實題材)項目可能沒有臺愿意播。”毛衛寧說。

毛衛寧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興生 攝
當時,毛衛寧導演的《平凡的世界》,只有一家衛視愿意播。“做了以后沒有市場,我怎么堅持這個題材?”毛衛寧說。到了最近幾年,現實題材電視劇的處境產生了極大變化。盡管非常難,但現實題材已經成為主流。
“我的同事、前輩莫言老師,前不久出版了一本小說,其中有一篇叫《晚熟的人》,其中出現了非虛構的元素。”知名編劇、北師大教授梁振華談到,文學界出現了一個潮流,開始向現實致敬,表達現實。
最近兩年,梁振華參與了包括《澳門人家》《怪你過分美麗》《在一起》等多部現實題材作品的創作。現實題材的興起,梁振華認為,這說明如今的現實越來越有意味,“現實中有太多待解的問題,等待我們去書寫,去回應”。
“很多作品以現實主義的名義出現,但沒有真實何來現實主義?”梁振華認為。
但對創作者而言,不僅要分清客觀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區別,還要對真實有深度的認知。“現實生活永遠是一地雞毛的,作為藝術創作者,有沒有不一樣的角度,在每個人都經歷的生活和客觀事實中,找到我們的高度。”梁振華認為,這是表達真實的路徑。

胡坤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現實主義的作品一定是跟時代有關的,也是老百姓愛看的。”著名編劇胡坤認為。胡坤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品是《東京審判》《八佰》等電影作品,但他也參與過《歸去來》等多部電視劇的創作。
胡坤認為,要想老百姓愛看,所呈現的內容就要與老百姓的生活和情感息息相關。“現實題材除了要堅守住真實感,還要輸送精神力量,傳遞價值觀。”
胡坤以《八佰》的創作為例說,《八佰》雖是宏大敘事,但也是由小人物組成的。“我想寫小人物,劇中倉庫里面的人,肯定有人膽怯,有人想當逃兵,把真實的心路歷程寫出來之后,最后為了民族大義舍身。”胡坤說,在堅守真實的同時,作品中要把光和溫暖傳遞出去。
經過編劇階段,演員在表演現實題材作品時,又該如何演繹?論壇上,知名演員張嘉益現身說法,從自己參演過的《在一起》《閩寧鎮》等現實題材作品出發,闡述了自己對這一題材的理解。
“‘細節的真實’是現實題材最基本的創作基石。”張嘉益認為,任何文藝作品,都是在真實和虛擬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細節的積累越豐富,作品的生活真實度就越高。利用細節表達的情感,往往比單純地敘事更有感染力。”

張嘉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興生 攝
張嘉益還認為,“去套路化、模式化”是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必須邁過的門檻。不接地氣,脫離生活,就無法從現實中汲取營養。“段子會講完的,思路也會枯竭,唯有腳踏實地觀察生活,融入人群才能與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產生共振共鳴,從而創作出觀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在張嘉益看來,現實題材在當下形成了一股熱潮,“很多這樣的劇都上了”。對演員而言,“這是我們的機遇,可能也是挑戰”。
演員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張嘉益說,演員最應該做的功課就是觀察生活。“回到你學習表演的最初的基本功,因為現實題材不以視聽奇觀刺激觀眾,需要以細節之處的真實來打動觀眾。”這就要求表演者在細節上下足功夫,通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盡力發現人物在特定環境和心理下所能做出的自我表達。
張嘉益舉了個例子,在抗疫報告劇《在一起》中,他飾演院長張漢清一角。在創作初期,張嘉益想過最多的是怎么能在創作這類人物時,去掉表演的符號化,了解原型人物的點點滴滴。“要從他的角度出發,讓一切思想和行動真實而合理。”

《在一起》海報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演員還要勇于打破自己、走出舒適區。”張嘉益說,演員是一條無止境的路,必須要不斷地突破自己,要敢于走出舒適區。
參演《閩寧鎮》,張嘉益的一大感觸是,導演、創作團隊深入生活,體驗一線生活,把握了很多細節。“演員去呈現的時候,也要求能夠達到這種真實。去嘗試那些未曾企及或者不敢也不愿觸碰的角色。”張嘉益說,演員的創作,最基本的創作材料就是演員本身,“所以很多時候要放下自己,放下個性和表演的慣性,去塑造角色”。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