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9 14:17:08
“現代書店要與時代同行,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侯志明說。
每經記者|董興生 每經編輯|楊歡

四川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侯志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10月28-29日,以“從文化空間到城市認同”為主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本屆論壇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委會(WCCF)主辦,由成都傳媒集團承辦。
在29日上午舉行的“世界城市書店沙龍”上,四川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侯志明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書店應當聆聽時代進步的呼喚,建立現代書店經營發展理論體系。
“開書店是辛苦、一點也不浪漫的行業,但慶幸書店為這個社會保留了文化多樣性。”侯志明說,2000多年來,縱使店面風格、經營業態、發展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書店為人們提供精神食糧的本質一直沒有改變。
近年來,我國書店業迅猛發展,但網絡時代和高科技時代的到來,傳統書店的生存和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另一方面,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書店業也充滿新的期待。

世界城市書店沙龍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現代書店要與時代同行,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侯志明說。首先,現代書店要善于應用科技成果。
“當前,網絡試聽產業發展迅速,給書店發展帶來極大挑戰,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書店可以開辟網購通道,讓作者和讀者加強互動,也可以開展閱讀交流分享活動,鞏固、培養和擴大讀者群體,讓現代書店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優質空間。”
另一方面,現代書店也要勇于自我革新。侯志明說,作為擁有2000多年書店歷史的國家,卻缺少著名的獨立書店,“缺乏自我革新可能是原因之一”。
所謂自我革新,侯志明認為,現代書店要從單一賣書轉變為給市民提供綜合文化服務;要努力從地下向地面發展,從擁擠封閉的城區向優美開放的景區發展。
“書店還要為反碎片化閱讀提供空間,當下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大眾的閱讀方式,但對有的人來說,充斥在生活各個角落的碎片化閱讀絕對是個煩惱。書店恰恰是反碎片化閱讀的空間,也是書店存在發展壯大的土壤。”侯志明直言。
具體到成都的書店業,侯志明建議,書店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理應打上深深的城市文化烙印。“換句話說,成都的書店無論從裝修風格、經營理念,還是企業文化、價值觀,都要符合成都的城市文化和成都人民的文化性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