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5 21:16:44
每經記者|李星 每經編輯|裴健如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再迎利好。
10月15日,工信部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262號(工交郵電類26號)提案答復的函》(以下簡稱《函》)中提到,下一步,能源局將加大對充換電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用地等共性問題的解決力度,并行支持“充電”“換電”兩種發展模式,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創造良好環境。

圖片來源:工信部官網
同時,工信部將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報批發布工作,明確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促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也受到了高度重視。工信部明確,下一步,工信部將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制度,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支持梯次產品市場化應用。
“接下來,工信部將繼續依托高質量發展專項支持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標準及測試驗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利用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支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創新。”工信部方面表示。
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產業升級突破口
在《函》中,工信部明確將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工信部曾先后批準建設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和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通過專項資金部署產業技術基礎平臺建設項目,支撐平臺提升測試驗證能力。同時,工信部還編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要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加快建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提升行業公共服務能力,實施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攻關工程。
對于后疫情時代湖北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工信部指出,支持湖北地區依托現有優勢,打造全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示范區。下一步,工信部將支持湖北加強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產業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而為適應產業發展新形勢,進一步優化管理機制,更好地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信部于2019年初啟動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積分辦法》)修訂工作,并于2020年6月15日公布《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明確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對《積分辦法》實施情況的跟蹤和評估,及時研究提出有關政策調整建議和措施,切實保障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工信部方面表示。
在擴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面,工信部指出,交通運輸部以城市公交、出租汽車等領域為重點,將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推動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更好地推廣應用。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繼續完善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體系,進一步改善新能源汽車應用環境。
在動力電池領域,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將積極引導基金對動力電池領域符合國家戰略、具有優勢的重點項目和骨干企業給予關注和支持;發展改革委將繼續在動力電池領域加大支持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財政部鼓勵由社會資本和產業發起設立相關基金,按照市場化原則對動力電池產業予以支持。
鼓勵“換電”模式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工信部明確,下一步能源局將優化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布局,保障各類新能源車充電需求,進一步加大對充電設施運營模式創新的支持力度。
為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推廣,財政部提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優化充電設施建設的獎勵政策,進一步調動地方積極性,加快建設進程,盡快改變車多樁少的局面。
與此同時,工信部明確,下一步能源局將加大對充換電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用地等共性問題的解決力度,并行支持“充電”、“換電”兩種發展模式。
在換電安全方面,工信部將繼續完善相關技術標準,加快《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國家標準的審查報批,鼓勵企業根據適用場景研發換電模式車型,支持北京、海南等地方開展換電模式試點推廣。
目前,工信部正在加快制定《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國家標準,支持電動乘用車整體式快速更換電池箱等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為換電式電動汽車提供開發設計指導和安全測試依據。
此外,工信部還將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制度,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支持梯次產品市場化應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