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3 22:03:04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旭
當地時間9月21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新冠肺炎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球已有近200種新冠疫苗進入臨床或臨床前試驗階段,根據疫苗研發的歷史經驗,其中一些會失敗,一些會成功。但候選疫苗越多,得到安全有效疫苗的幾率就越高。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表示,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項目非常活躍,已有數個候選疫苗處于臨床試驗領先階段。世衛組織對中國的新冠疫苗一直密切關注,一些疫苗在現階段臨床試驗中已被證明有效。
此前在9月18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也表示,目前中國已有11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款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9月19日舉辦的2020中國(泰州)醫藥峰會上表示,如果三期臨床試驗還沒有結束,疫情到來也可以采取應急接種的方式,目前已經批準的有滅活疫苗,對于高風險人群,對于特殊的服務行業,可以考慮優先接種。

圖片來源:新華社
吳尊友表示,全球疫情形勢當前非常不樂觀,預計仍將持續高水平流行。在即將到來的冬季,有可能在高水平的基礎上,疫情進一步加重。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也受到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是類似于北京、大連、烏魯木齊出現突然爆發的疫情;二是由輸入病例引發的地方疫情傳播擴散。
但他同時指出,盡管有這兩方面的壓力,但今年前8個月我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防控新冠肺炎經驗,這對迎接冬季可能到來的疫情非常重要。
“請大家放心,即使秋冬季疫情再次出現,我們也會及時地發現,及時地撲滅,把疫情控制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吳尊友說。
談到防控策略,吳尊友表示,會繼續實施“圍堵”的策略,只要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狀態中,早發現、早采取措施,就會很好地控制疫情。
檢測策略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吳尊友指出,雖然疫情早期核酸檢測能力不足,但我國很快突破了這個技術瓶頸,檢測能力獲得大幅度提升。
“檢測能夠很快確定疫情規模和范圍,還能夠篩查出感染早期的病例,這樣就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當中。”他說。
而在疫苗策略方面,吳尊友指出,一是用現有的疫苗預防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像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二是新冠疫苗。
他表示,中國有5條技術線路正在推進,還有疫苗正在國外進行臨床三期試驗,疫苗有望在年底問世。如果三期疫苗試驗還沒有結束疫情就再次到來,也可以采取應急接種的方式。目前已經批準的滅活疫苗,對于高風險人群可以考慮優先接種。
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云濤在2020中國(泰州)醫藥峰會上表示,截至9月17日,全球已經研發的新冠疫苗有182個,進入臨床的是36個。
張云濤介紹,在一個創新性疫苗的研究過程中,全球使用了多種技術手段,各種技術路線各有其技術優勢,也有其天然的一些缺陷,各家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線,跟技術呈現、對疫苗的認知、監管和審批等各個方面都綜合相關。
目前,我國布局研發的疫苗已經有11款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有4款疫苗獲批開展境外三期臨床試驗。
據悉,由于中國目前病人較少,中國已與全球40多個國家保持合作,已獲批在巴西、印度尼西亞、阿聯酋、巴林、俄羅斯、秘魯、阿根廷、孟加拉國、摩洛哥等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
例如,今年7月16日,阿布扎比衛生部、阿聯酋衛生和預防部、阿布扎比健康服務公司及阿聯酋科技巨頭G42集團,與中國疫苗開發商——中國國藥集團合作,在阿聯酋開展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
據阿聯酋《國民報》報道,當地時間9月19日,阿聯酋衛生和預防部部長阿卜杜拉赫曼·奧維斯接種了由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4天前,由于實驗證明安全有效,阿聯酋緊急批準使用中國新冠疫苗,接種對象是一線醫護人員。
張云濤表示,直接在海外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在我國歷史上是沒有的,也就是說我國疫苗的臨床一二期以及臨床前的研發是符合國際慣例的,是被大家認可的,這樣才有可能在海外直接開展三期臨床研究。

圖片來源:新華社
疫苗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時效也是被關注的重點。
今年8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用疫苗臨床評價指導原則(試行)》等5個指導原則,要求上市的新冠疫苗至少應提供6個月的保護。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在2020中國(泰州)醫藥峰會上表示,近期已發布了最新的研究進展,表明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后,自身的保護性可以持續很久的時間。
研究顯示,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后,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
為明確新冠病毒感染后抗體能否長期存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賽娟院士團隊聯合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盧洪洲教授團隊和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對新冠肺炎康復者進行了長期隨訪監測。結果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后免疫力可以較長期存在,即使病毒變異也無須害怕。
“現在得出的結論,因為只有7個半月(的監測時間),(免疫力)一年兩年都有可能的。同樣的道理,打了疫苗以后,疫苗的保護期也會持續很久,我們對全球疫苗的研發,用科學的數據來證明,一定是有效果的。”盧洪洲說。
盧洪洲表示,這也是通過科學讓老百姓放心,因為現在確實有少部分病例康復后發生再感染的情況,但這只是個案。“從理論上面證明再感染的發生率有,但這可能是再感染患者本人出現免疫的缺陷,只是個案,大部分人感染以后都有一個好的保護期,疫苗會成功的。”他說。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