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2 23:32:50
每經編輯|孫志成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5月11日更新的公告,我國將從今日(5月12日)起暫停四家澳大利亞牛肉生產商對華牛肉出口的資質。公告原文如下:“自2020年5月12日暫停受理澳大利亞170、235、239、640等四家輸華肉類企業啟運的輸華肉類產品進口申報。”
外交部:澳個別企業輸華牛肉違反檢疫要求
據中國青年報,在5月1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澳大利亞媒體記者提問:有四家澳大利亞牛肉出口商被中方禁止向中國出口牛肉,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回應說,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據了解,中國海關在對進口肉類產品進行查驗時,連續發現澳大利亞個別企業多批次輸華牛肉產品存在違反雙方主管部門共同確定的檢驗檢疫要求的情況。為保障中國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中方決定從即日起暫停接受四家澳大利亞企業肉類產品的進口申報,并已將相關情況通報給澳大利亞方面的主管部門,要求澳方全面徹底調查原因并作出整改。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根據今年一月初澳大利亞公布的出口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牛肉出口目的地,中國全年從澳大利亞進口牛肉總量達300132噸,其中90%以上為冷凍牛肉產品。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稱,這四家生產和出口商出口中國的牛肉占澳大利亞對中國牛肉出口總量的35%。
中國去年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牛羊肉出口市場
近幾年,我國牛肉消費增長迅速,據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數據,2016年我國牛肉進口數量為57.98萬噸,進口數量同比增長22.37%;進口總金額為25.16億美元,進口金額同比增長8.41%。2016年我國牛肉出口數量為0.41萬噸,出口數量同比下降11.88%;出口總金額為4,025.95萬美元,出口金額同比下降9.98%。
2017年,我國牛肉年消費量798.5萬噸,牛肉胴體基礎總產量為707萬噸,進口牛肉達62.06 萬噸,市場規模超過3600億元。
2018年,我國進口牛肉總計50萬噸,進口額22.3億美元,從烏拉圭進口15萬噸;從巴西進口14萬噸;從澳大利亞進口10萬噸,從阿根廷進口7萬噸,從新西蘭進口8萬噸,其余從美國、俄羅斯,新西蘭及智利進口。
這幾年,我國逐漸開放了歐洲的相關國家的牛肉,為了彌補市場的空缺。我國養牛發展保持著高速的提升,牛肉生產和消費也開始不斷地增長,人們的消費水平逐漸跟上,大大的打開了養牛業。2010年全國牛存欄頭數高達1.06億頭,2013年全國牛存欄頭幅度增長了百分之1,大約1.17億頭牛,直到2018年,我國養牛頭數上升到1.4億頭,逐步上升的趨勢還沒有停止。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盡管如此,我國人均牛羊肉年消費量卻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國內牛羊肉產量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尤其是牛肉方面,受飼養周期長、生產成本高、發展方式落后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依靠進口來填補需求缺口。
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展望專家組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預計,到2027年,我國牛肉產量將達到863萬噸,年均增速為1.7%。按照2017年我國進口牛肉總量69.5萬噸計算,未來10年我國牛肉進口量將凈增76%,年均增速為7.6%。
澳擔憂中國對澳大麥征反傾銷稅 外交部回應
據參考消息網站5月11日報道,有消息稱,中國考慮對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大麥征收高關稅,澳大利亞10日對此表示關切。
澳大利亞貿易、旅游和投資部長西蒙·伯明翰在一份聲明中說:“有報道說,中國可能對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大麥征收關稅,澳大利亞政府對此深表關切。”
報道稱,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的大麥供應國。中國采購量占到澳大利亞大麥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據觀察者網,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反駁了媒體所謂中方“用大麥反制新冠肺病毒源頭調查”的言論。稱這是一項“雙反”調查,中方沒有將“雙反”同其他事項相聯系。
接著他表示澳方尊重反傾銷調查,畢竟澳大利亞也曾就中國輸澳產品開展過調查,因此中方的決定可能與澳方先前的行動相關。
莫里森解釋道:“不可能每一項決定都會受到歡迎,它們(“雙反”調查)是按照是非曲直進行的,我希望并且非常期待中方也會這么做。”

此外據外交部網站11日消息,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澳大利亞政府周日稱,對中方可能對澳大利亞出口的大麥征收關稅表示擔憂。你能否證實中方將對澳方大麥征收此類關稅?”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據我了解,這是一起正常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方正根據相關法律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推進有關調查。具體情況請向主管部門了解。”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青年報、參考消息網、觀察者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