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06 00:44:4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海慜 王硯丹 陳晨 楊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蘭素英
今年“五一”假期中,全球股市遭遇重挫,港股恒生指數周一下跌逾1000點;美股道指繼上周五大跌2.55%后,周一大幅低開后,收盤小漲0.11%;上周五A50期指跌近4%,截至昨天早上5點,累計跌逾4%。
上述情況是否會對A股造成影響?是否意味著5月A股開局不樂觀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4月份發現,雖然A股反彈,但是總體來說是量價背離的,上周五A50期指暴跌是否意味著A股也要賣在5月?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在推進,龍頭股存溢價,是否意味著待市場調整到位之后,未來風格將轉換,大市值股將受追捧?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重要股東增減持、大宗交易、融資融券、主力資金流向、機構調研等維度來深度復盤,為投資者奉獻最新的操盤秘笈!
4月增減持數量均大幅下降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統計顯示,4月A股市場一共公告了555筆減持,148筆增持,減持與增持的比例為3.75:1(按照公告日期,已剔除發生在4月之前但公告日在4月1日之后的增減持)。而3月一共公告了2703筆減持,485筆增持。可見,4月無論是增持還是減持次數都大幅縮水。
從4月的增持情況來看,國有資本性質的大股東以及董監高是增持的主力。對于一些已經破凈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出來兜底增持對市場信心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
4月7日,馬鋼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馬鋼集團增持公司A股473.2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6%,并計劃自本次增持之日起12個月內,擇機以適當的價格增持公司A股股份,增持金額不少于4.09億元,不超過5億元。
發布增持公告后次日(4月8日),馬鋼股份上漲2.62%。后因市場原因一度繼續下跌至每股2.4元,4月29日、30日出現反彈,4月30日報收于每股2.62元。馬鋼股份的每股凈資產為3.54元,其市凈率約為0.74倍。
平煤股份4月1日發布公告,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在2020年3月23日至2020年4月1日通過二級市場增持1286萬股平煤股份。根據平煤股份3月23日發布的公告,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擬計劃自2020年3月23日起6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增持公司A股股份,累計增持金額不低于1億元,不超過5億元。
4月30日,平煤股份收于每股4.2元,一季度末其每股凈資產為6.16元,市凈率僅有0.68倍。
從二級市場股價來看,大股東增持對這些估值非常低廉的能源股有一定支撐作用。
除大股東外,董監高也成為增持的主力之一,且其中不乏明星上市公司。
比如,4月20日晚間,金科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蔣思海及董事會秘書徐國富于2020年4月17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購買了公司股票,合計74.50萬股,涉及金額625.18萬元。金科股份作為地產公司,蔣思海以其超高年薪著名。2019年,蔣思海的年薪高達1939.19萬元,甚至超過萬科的郁亮(1251萬元)。
4月27日,廈門象嶼發布公告稱,7位高管進行了增持,鄧啟東、齊衛東、程益亮、肖靜勤、高晨霞、張軍田和張岳端合計增持20.11萬股,增持計劃實施完畢。3月以來,廈門象嶼股價連續上漲,表現明顯好于大盤。3月和4月的漲幅分別為28.72%和12.13%。
3只股融資余額增幅超1000%
疫情期間,市場融券需求大量積壓,4月份融券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增長明顯。
W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29日,兩融余額10503.62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2.22%。與3月31日相比,兩融余額下降了147.58億元,降幅為1.39%。具體而言,融資余額為10285.43億元,下降了189.02億元;融券余額為218.19億元,上漲了41.44億元。
4月的日均兩融余額為10601.71億元,相比3月的11008.25億元,下滑了3.69%。4月日均融資余額10397.65億元,相比3月的10846.25億元,下滑了4.14%;4月日均融券余額達204.07億元,相比3月的162億元,增長了25.9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自2010年有數據以來單月日均融券余額首次突破200億元。數據進一步顯示,4月共有21個交易日,這21個交易日的融券余額就居于2010年以來前20位,其中有14個交易日的融券余額超過200億元,最高為4月23日的219.14億元。
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4月僅有3大行業實現融資凈買入,分別是醫藥生物行業(48.61億元)、農林牧漁行業(24.11億元)和商業貿易行業(1.3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農林牧漁行業連續兩個月實現了融資凈買入,3月為融資凈買入第一。
此外,有10大行業呈現融資凈賣出較大的狀態,融資凈賣出額均在10億元以上。首當其沖的便是非銀金融行業,融資凈賣出達56.63億元,緊隨其后的是電子行業、通信行業和化工行業。
從個股來看,4月共有598只兩融標的個股呈現融資凈買入,相比3月增加了36只。其中,有143只個股融資凈買入額超過5000萬元,有75只個股超過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牧原股份持續被融資客看好,已連續兩個月呈現融資凈買入,且均居兩市首位。Wind數據顯示,牧原股份4月融資凈買入額達16.47億元,其次是達安基因(4.70億元)、廣電運通(4.58億元)、新希望(4.11億元)。另外,復星醫藥、以嶺藥業、華天科技、國軒高科、天壇生物、省廣集團、紫光國微、天邦股份的融資凈買入額也均在3億元以上。
相反,中國平安、貴州茅臺4月融資凈賣出額較大,分別達22.79億元和15.97億元。中國國旅、京東方A、東方財富和中信證券的融資凈賣出額也均在5億元以上。
從融資余額增長情況來看,截至4月29日,有40只兩融標的個股的融資余額在4月增幅超過50%,其中13只增幅超過100%,韋爾股份、滬電股份和紅塔證券的融資余額增幅甚至超過1000%,分別達到6624.92%、2608.51%和1678.52%;南極電商、天風證券、國電南自的增幅也超過200%。
伴隨著融資余額的大幅增長,這些兩融標的個股的股價也有不俗的表現。在上述40只個股中,有34只個股4月股價實現上漲,其中近七成漲幅超過10%,國電南自、碩世生物和省廣集團的股價月漲幅更是超過5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4月29日,國電南自的融資余額達2.95億元,相比3月末增長了205.08%,4月股價上漲了69.17%。
主力資金凈流出超2700億元
今年3月A股市場大幅下跌,主力資金也采取了出貨為主的策略。進入4月,市場整體企穩反彈,然而,據Choice數據統計,在4月的21個交易日里,主力資金凈流出的有16個交易日。
統計發現,3月主力資金凈流出6721億元,4月主力資金凈流出2725.3億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最后一個交易日(4月30日)里,主力資金凈流入198.6億元,4月30日成了4月主力資金凈流入規模最大的一天,也是今年來主力資金凈流入規模最大的一天。
除了4月30日外,4月7 日、4月2日主力資金凈流入規模也較大,分別為188億元、168億元。這3個交易日是今年以來主力資金凈流入規模最大的3天。
總體來看,4月還是今年來主力資金凈流入天數最多的一個月份,總共有5個交易日出現了主力資金的凈流入,而在發動“春季攻勢”的1月、2月,出現主力資金凈流入的交易日分別為1個、3個。
具體到行業,據Choice數據統計,在4 月的21個交易日內,28個申萬一級子行業中有27個子行業出現了主力資金的凈流出,只有休閑服務行業呈現了主力資金的凈流入,值得一提的是,在3月該行業也是主力資金凈流出規模最小的行業。而前期表現強勢的醫藥生物行業的主力資金凈流出幅度在4月排名居首,凈流出規模達358.3億元。
3月吸引主力資金逆勢凈流入規模居前的A股主要可分為三類,包括次新股、消費龍頭、農業概念股。4月以來,熱點相對分散,吸引主力資金凈流入的以各行業白馬股居多。
據Choice數據統計,前期被市場追捧的一批“疫情概念股”,如魚躍醫療、以嶺藥業、達安基因、紅日藥業等,在4月被主力資金大幅出貨。此外,曾在3月吸引大量游資炒作的農業概念股,如金健米業等在4月也成了主力資金甩賣的對象。
而一些科技龍頭也在4月遭遇大幅凈流出,其中京東方A、中興通訊已經連續2個月成為主力資金凈流出最多的A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多年前曾經輝煌但近年來表現沉寂的“老白馬”突然重新得到了主力的關照。
據Choice數據統計,4月,排名龍虎榜機構席位買入凈額最多的個股分別是兩只“老白馬”人福醫藥、上海家化。這兩只“老白馬”的內部治理也發生了變化。例如,人福醫藥今年4月3日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方式收購旗下核心子公司宜昌人福管理層13%股權,公告發布當天,公司股價就迎來一字漲停。上海家化4月23日公告換帥,原董事長辭職,擬聘一位有多年快消品行業經驗的人士擔任公司CEO兼總經理。
多股在機構調研后漲幅超30%
在今年震蕩明顯的市場中,股票私募面臨著巨大挑戰。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共有3823只股票策略產品實現正收益,占比40.97%,進一步說有六成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賺不到錢甚至虧損。
在疫情影響下,不少私募人士表示,賺錢難度加大,不過市場也是危中有機。
參與上市公司調研就是尋找戰機,調研既有簡單的觀看路演、參加股東大會,也有實地調研的方式,以此來深入了解上市公司運營的方方面面。調查清楚后,相關上市公司也極有可能成為機構資金布局或增倉的目標。
整個4月份,合計有3413家私募公司調研了4030家上市公司(含重復)。其中百億級私募是A股最“聰明”的資金,他們的調研值得大家重點關注。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上市公司調研多以線上方式進行。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近一月的機構調研次數為13956次,較前期增加了1814次,其中在4月28日一天就有2150次,達到了近一年來的新高。針對主板市場的有1899次,較前期下降了225次;不過針對中小創的調研次數出現大增,其中針對創業板5230次,增加了219次;針對中小板6384次,增加了1409次。
從4月份私募調研的行業板塊來看,計算機軟件位居第一,其次是計算機硬件,第三是化學制藥,第四是食品,第五是醫療器械。在計算機軟件板塊中,衛寧健康接待了290家機構投資者的調研,位居計算機軟件板塊第一;其次是廣聯達,接待了232家機構投資者的調研;第三是安恒信息,接待了130家機構投資者的調研。
從上市公司接受機構調研的家數來看,邁瑞醫療接待了780家機構投資者的調研,其中包括198家私募機構。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衛寧健康分別接待了429家、294家、290家機構投資者的調研。其中,海康威視受到景林資產、高毅資產、凱豐投資等10家百億私募的共同關注。
從調研效果來看,上市公司被機構調研后獲得機構的認可,最直接的方式可能就是機構投資者直接買入,結果就是股價的上漲。
4月份被機構投資者調研家數排名前20名的上市公司中,公司股價在20日內漲幅最大的是貝達藥業,被機構調研后股價在20日內漲幅達32.77%。貝達藥業4月份接待了195家機構的調研,在調研中公司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的CDK4/6靶點項目、FGFR靶點項目以及BET靶點項目均順利開展臨床試驗。
其次是匯川技術,在4月份接待了229家機構投資者的調研,公司股價在被機構調研后的20日內股價上漲了25.6%。匯川技術在調研中表示,公司完成貝思特收購,提升電梯電氣大配套綜合能力,成為行業領先的電氣大配套供應商。此外,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銷售收入6.52億元。
科技板塊也是私募調研的寵兒。
4月30日,合計95家私募機構對歌爾股份進行了調研,包括外資私募巨頭安中投資,以及百億級私募星石投資和淡水泉投資。
4月28日和4月30日,兩批共38家私募機構對聯創電子進行了調研,包括百億私募高毅資產、盤京投資等。
在4月的機構調研中,外資私募的身影格外引人關注,包括貝萊德投資、安本標準投資、施羅德投資、富敦投資。其中,施羅德投資在4月2日調研了珀萊雅,4月10日調研了衛星石化,4月21日調研了順絡電子,4月24日調研了中航光電,4月27日調研了大華股份;貝萊德投資在4月2日調研了邁瑞醫療;富敦投資在4月2日調研了邁瑞醫療,4月16日調研了南極電商,4月28日調研了匯川技術,4月25日調研了視源股份;未來益財投資在4月2日調研了邁瑞醫療。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