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21:52:24
光伏巨頭通威股份的2019年年報出爐,營收、凈利潤等關鍵指標穩中有升之外,公司多個財務數據顯現精細。
一方面,通威股份加快了產能擴張步伐,光伏全產業鏈實現銷量猛增。另一方面,公司在行業階段底部搶占市占率,且毛利率保持平穩。
更令投資者關注的是,通威股份列出了今年經營計劃,不僅發力全產業鏈產能和降本增效,還加快技術研發,比如PERC+、HJT等電池領域。

近日,光伏行業龍頭通威股份披露了2019年年報,財務數字背后的亮點頗多。
從基本的財務指標來看,通威股份穩中有升。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5.55億元,同比增長36.39%;凈利潤26.35億元,同比增長30.51%。扣非后,公司凈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21.22%。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去年營業收入增速創造了2008年以來新高,盈利規模明顯壯大。
通威股份解釋了營業收入增長原因——主要系公司高純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生產經營規模擴大影響所致。從具體數據來看,通威股份光伏產業鏈的銷售數據是同比大增。
比如高純晶硅去年銷售6.38萬噸,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32.50%;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去年銷售了1.3萬MW,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06.92%。這一優異的銷售數據得益于通威股份本身的產能。目前,通威股份太陽能電池產能20GW,其中高效單晶電池17GW,位列全球首位。
實際上,通威股份的光伏產能并非每年固定不變,公司去年的產能擴張和產量增長的步伐加快。通威股份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之間變動的對應關系已現端倪。去年,公司在建工程同比減少了57.13%,固定資產則同比增加46.43%。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這意味著資本投入的工程正式開花結果,通威股份擴張的高純晶硅項目、太陽能電池項目、光伏電站項目等將迎來現金流的回收期。
去年的光伏市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據研究機構IHSMarkit統計,2019年海外新增裝機93GW,同比增長45%。海外光伏裝機量積極性高,但國內裝機量卻在下滑,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19年國內新增光伏發電裝機30.11GW,同比下降31.6%。
光伏在行業階段底部向上爬升,通威股份通過自身優勢搶占機遇,且毛利率依然穩定在行業中上水平。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去年毛利率穩定在20%以上,高純晶硅及化工去年毛利率則達到了28.40%,光伏發電去年毛利率更是達到了63.49%。
而從另外一個財務指標來看,通威股份的光伏全產業鏈發展也奠定了議價優勢。去年,通威股份的預收款項達到了15.7億元,同比增長32.3%。預收款增加意味著下游客戶要“先錢后貨”,大大增加了貨物周轉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龍頭企業的產量占比提高明顯。對于在高純晶硅、電池片擁有優勢地位的通威股份,同樣受益。
行業階段底部,通威股份的毛利率依然可以如此出色,秘訣在哪里?這同樣可以從通威股份的成本項找到答案。
通威股份形成高純晶硅產能8萬噸,在建產能7.5萬噸,在單晶料占比約90%的情況下,各項消耗指標及成本不斷降低,在產的樂山一期和包頭一期項目合計6萬噸產能生產成本低于4萬元/噸,隨著技術工藝的持續完善、產能規模的持續提升,公司在建項目達產后,成本水平將進一步優化。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19年太陽能電池行業平均非硅成本約0.31元/W,通威非硅成本為0.2-0.25元/W,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60%-80%,成本優勢明顯。未來隨著技術工藝的進步和產能的擴大,非硅成本將進一步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硅料價格在底部徘徊,隨海外韓華、OCI、Wacker等高成本產能陸續退出,硅料價格仍具備向上彈性。
實際上,通威股份還在力求繼續降低生產成本。在2020年,永祥多晶硅生產成本降低到5萬元/噸以下;永祥新能源和內蒙古通威生產成本穩定在4萬元/噸以下;力爭光伏發電最優項目的系統投資成本突破3元/W以下。
另一方面,通威股份并非只降成本,而不顧工藝技術的提高。去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增加4億元,同比增長67.44%,用于太陽能電池業務。
實際上,光伏產業也是不進則退,今年熱火的HJT電池吸引了大量資本。而通威股份的HJT電池研發產線于2018年底啟動,2019年6月正式運行,經過持續研發改進,截止目前,HJT電池最高轉換效率已經突破24.6%。
2019年屬于過去,2020年通威股份的經營計劃對投資者至關重要。通威股份2020年的雄心不減,無論是傳統飼料養殖領域,還是光伏新能源領域,都準備大踏步向前。
2020年,公司飼料及相關產業鏈業務力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超過200億元;高純晶硅業務力爭實現9萬噸的產銷量,太陽能電池業務力爭實現20GW以上產銷量;光伏發電業務預計新增投資建設“漁光一體”項目1GW以上。
其中,公司將優化工藝設計和設備選型,打造全新的智慧化工廠,啟動樂山二期3.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建設,預計2021年9月底前竣工投產;啟動云南保山4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建設,預計2021年11月底前竣工投產。
此外,通威股份按照太陽能電池業務發展中期規劃逐步實施項目,眉山一期已于2020年4月建成投產,眉山后續項目和成都金堂項目也將根據市場情況推進,預計2020年底產能將達到30-40GW。
降本增效方面,公司繼續通過提高轉換效率、增大尺寸、降低耗材、提高柵線、降低方阻等方式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將在原有成本優勢的基礎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推進降本步伐,繼續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通威股份將推動PERC+,TOPCON、HJT等新技術研發進程,在技術成熟時,迅速導入新技術實現量產。
在光伏發電業務方面,公司將繼續深化“漁業+光伏”的協同優勢,集中資源打造“漁光一體”發展模式并建成一定數量大型示范基地,預計新增投資建設“漁光一體”電站1GW以上,預計全年實現上網電量25億度。
而今年,通威股份還通過定增等再融資方式募集60億資金,用于投資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項目(眉山二期)和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互聯工廠項目(金堂一期),兩個項目均采用210大尺寸PERC電池技術路線。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