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6 23:00:42
2019年報告期內,中國石油創下上市以來最高營收,突破2.52萬億元。但利潤水平未能取得同樣的增長,歸母凈利潤456.82億元同比下滑。
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經編輯|陳俊杰
3月26日晚間,中國石油(601857,SH;00857,HK)披露2019年業績報告:去年公司營業收入約為人民幣2.52萬億元,同比增長5.9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456.82億元,同比下降13.8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石油的利潤下滑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其中煉油與化工板塊業務經營利潤同比下降69%,是受國內煉化產能過剩、毛利空間收窄、化工產品價格下降及公司推進內部價格市場化等因素影響。
此外,截至3月25日國際油價已較2019年全年平均價格“腰斬”,從整體趨勢而言,行業內認為國際油價還將繼續探底,這給油氣產銷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經營挑戰。此前,中國海洋石油方面已表態將調減2020年資本開支。中國石油則在年報中表示,按照現金流為正的原則對2020年資本開支進行動態調整。
2019年報告期內,中國石油創下上市以來最高營收,突破2.52萬億元。但利潤水平未能取得同樣的增長,歸母凈利潤456.82億元同比下滑。
實際上,中國石油在2018年時盈利能力達到自2015年以來的最佳水平,為525.91億元,同比上漲130.7%,而2018年的營收較2017年時上漲16.8%。表現良好的2018年業績給了2019年業績以壓力。
2019年中國石油合計經營利潤為1217.62億元,同比下滑0.96%。從各業務板塊的表現來看,除煉化板塊外均有所提升,中國石油的業績支柱仍在于上游業務。
其中,勘探與生產分部2019年營收6763.2億元,同比上漲2.67%,經營利潤960.97億元,同比上漲30.71%;銷售分部經營利潤從2018年的虧損645億元變為虧損5.65億元;天然氣與管道業務經營利潤同比略漲2.32%。
煉化分部2019年經營利潤為137.64億元,同比下降69%,煉油業務下滑較化工業務更甚,而2018年時,煉化分部經營利潤還同比2017年上漲7%,煉油業務上漲則比化工業務更猛。中國石油解釋稱,是受到國內煉化產能過剩、毛利空間收窄、化工產品價格下降及公司推進內部價格市場化等因素影響。
對照三季報,中國石油第四季度業績總體較前三季度有所好轉,前三季度營收略增但歸母凈利同比下滑23.4%,煉化業務前三季度的經營利潤同比下滑82%。
煉化業務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將是長期的。《中國化工報》近日發布的研究文章指出,截至2019年12月末,煉油業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1124家,累計利潤總額947億元,同比下降42.1%,降幅較前11月收窄7.1個百分點,占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總額的14.2%;化工行業規上企業23335家,較11月末增加61家,全年利潤總額3978.4億元,同比下降13.9%,占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總額的59.5%。
2019至2020年,四大民營煉化公司的重大項目已進入投產業績釋放期。平安證券研報認為,隨著民營大煉化項目的投產和穩定運行,成品油過剩的局面將越來越顯著,再加上國際油價上漲乏力,估計煉化業務和銷售業務仍面臨較大的壓力。
2019年,國際油價呈“馬鞍型”走勢,總體較2018年下降。中國石油在2019年業績報告中列示: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年平均價格為64.21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10.0%;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現貨年平均價格為57.03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12.5%。
油價的下跌影響了中國石油大部分主要產品的價格。業績報告顯示,除潤滑油價格同比上漲2.2%外,其余產品均同比下跌。下跌幅度最大的是聚乙烯,2019年平均價格為7443元/噸,同比下滑15.6%,而這一產品2019年的銷量同比上漲7.3%。平均價格同比下跌幅度僅次于聚乙烯的是汽油和煤油,分別同比下跌7.6%和6.2%,銷量則分別同比上漲7.4%和2.7%。
OPEC+自2016年聯合減產以來,首次出現了談判破裂的情況,此前的減產協議將在本月底結束,再加之疫情帶來的影響等因素,國際油價近期頻頻“跳水”。3月25日,WTI已經達到24.4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為27.39美元/桶,較2019年的平均價格已大幅縮減。
“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存在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性。”中國石油方面表示。雖然中國石油在公告中的表達比較克制,但3月20日中國石油新聞中心在其官網轉載文章稱“一場新的石油危機隱約可見”,“石油需求還將面臨進一步走弱的風險,油價提振難現”。
行業內的一些企業已對此作出回應。近日剛剛披露年報的中國海洋石油明確表示將調減2020年資本開支。中國石油目前沒有明確表示將調減資本開支。
中國石油2019年資本開支同比上漲15.9%,原預測2020年與2019年基本持平,但受到疫情和國際油價的影響,中國石油表示將按照現金流為正的原則對2020年資本開支進行動態調整。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