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0 13:03:38
“種子成本只有200元,運費就要100元。”和信種業負責人劉厚威指著一包送往湖北武穴的棉花種子說,運輸成本只能跟客戶商量,基本是對半承擔,導致利潤下降了很多。
每經記者|張明雙 每經編輯|陳俊杰
地處抗疫中心,武漢市內大大小小的商業場所、貿易市場等均已停擺近兩個月。但隨著春耕時節到來,農資生產與銷售已是迫在眉睫。3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武漢大東門蔬菜種子市場時了解到,有關部門已批準該市場10余家批發門店開門營業,不過批發商只接受團購,不對個人零售。
種子是剛性需求,歷來在春耕季節會出現一波銷售熱潮。但在疫情影響下,種子批發商面臨種源進不來、種子出不去、員工不能返工等問題,而最大的難題仍在配送環節。物流公司無法復工,種子只能走順豐、郵政等快遞途徑,配送成本高企。

武漢周邊縣市批發市場前來團購種子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3月15日下午,吳靜(化名)在兩名親戚的幫助下將十幾箱絲瓜、玉米種子搬上了面包車,這批種子將送往江夏區的農民手中。雖然時間尚早,但吳靜還是將門店卷閘門關上了。“很少有人來店里,沒什么生意。”
吳靜是大東門蔬菜種子市場的一名批發商,如果不是農戶一直催促送種子,她現在仍宅在家帶娃。即便開門營業,吳靜也基本是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與客戶溝通和銷售,由于沒有通行證,很多客戶無法親自到門店來。
而吳靜最苦惱的還是運輸問題,以往武漢市內的種子都是直接派車送,市外的種子則通過物流配送。但在疫情影響下,市外的種子還能走快遞途徑,市內的種子配送就成了問題。“幾個員工都不能回來,沒人沒車。”平時不管事的吳靜不得不親自上陣,找了兩個宅在家的親戚,才將郊區農戶采購的種子送過去。
記者在大東門種子市場注意到,該市場有五六十家批發門店,大部分都處于關門停業狀態,只有10余家門店開門。所有開門的門店前均貼著一份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文件,其中明確提出“武昌區要在做好衛生防疫工作的同時,督促大東門蔬菜種子批發門店開門營業”。
“很多老板年前回老家了,不能回來,現在開門的都是留在武漢過年或者武漢本地的。”和信種業負責人劉厚威告訴記者,大東門是湖北省重要的種子批發市場,小一點的批發商經營50多種種子,大一點的批發商經營100余種,還有商戶培育了自有品牌。
和信種業在3月10日左右開始營業,每天賣出幾百元到上千元的種子,銷售額相比疫情前少了許多。不過,在許多批發商看來,能夠開門營業已經不錯了,多少能夠出一些貨。
配送問題是所有批發商的一道門檻,由于武漢交通管控仍未放松,物流托運企業基本沒有復工,種子批發商多只能通過順豐和郵政進行快遞運送。3月15日,劉厚威打包了三個包裹,其中兩個將運往湖北省內城市,一個送往安徽蕪湖。
“種子成本只有200元,運費就要100元。”劉厚威指著一包送往湖北武穴的棉花種子說,運輸成本只能跟客戶商量,基本是對半承擔,導致利潤下降了很多。

批發商的種子等待配送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多位批發商表示,大東門市場的蔬菜種子,部分來源于外省的種業公司,由批發商銷售給各縣市的批發市場及種植戶。比較常見的蔬菜種子如玉米、毛豆等,均來源于外省種業公司。
受制于運輸條件,有些外省的蔬菜種子進不來。“比如說白豆角,市場上開門的店都沒有貨。”劉厚威告訴記者,上游種業公司進不來,部分種源受到了影響。吳靜也表示,現在銷售的種子基本上是年前采購的,沒有新的貨源調入,只能按照現有的庫存賣。
記者在大東門市場上了解到,由于備貨較早,疫情期間銷售量也不大,目前各大批發商的大部分種子庫存較為充足,正當播種季的玉米種子更是擺滿了門店,不過銷售渠道卻無法暢通。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為了避免人群密集,批發商均明確表示只向團購客戶銷售,不對個人零售。團購客戶主要是農業合作社和各縣市批發市場,個人客戶則是種植戶,以往采購比重較大的仍是批發市場。
3月15日下午,記者在大東門市場僅看到一輛仙桃市某批發市場前來采購的車輛,大部分批發門店沒有車輛停留。一些店主告訴記者,現在來市場采購的,基本是武漢周邊地區的批發市場,如咸寧、黃石、黃岡等。
銷售受阻,批發商都有些擔憂庫存種子會錯過播種期。“蔬菜種子基本是5月底。”劉厚威表示,如果超過了這個播種期,種子質量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種子沒有及時賣出去,批發商只能將滯銷種子退給種業公司或者運入冷庫。“最大的問題還是物流,客戶上不來,我們的貨下不去。”
事實上,包括蔬菜種子在內的農資物流問題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據中國青年網3月5日報道,主要問題是交通運輸的運力不夠,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呼吁,運輸部門、物流企業以及相關企業,要優先保障農資供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