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8 20:09:58
每經記者|許戀戀 每經編輯|杜毅
3月18日,騰訊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19年Q4騰訊營收1057.67億同比增長25%,凈利潤254.84億,同比增長29%;全年營收3772.89億,同比增長21%,凈利潤943.51億同比增長22%。
這是騰訊組織架構升級一周年的首份財報,B端業務增長迅速,但騰訊業務腹地的消費互聯網相關業務也表現強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9年消費互聯網主要業務騰訊游戲收入為1147億元,計算可知占騰訊集團總體收入比例約為30%。
這個比例并不算高,隨著騰訊業務線的不斷擴大,營收來源也日益多元化,游戲收入占比是下滑的趨勢。但這并不妨礙騰訊游戲在海內外市場強大的吸金能力,從財報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2020年,騰訊游戲出海的步伐將會進一步加速。

圖片來源:騰訊提供
網絡游戲收入同比增長10%
通覽騰訊這份最新的成績單,可以看到游戲業務披露的相關數據有所減少,手游、端游業務并未像2018年財報一樣進行詳細披露。財報顯示,網絡游戲收入收錄在騰訊集團增值服務中,2019年,該部分收入同比增長13%至2000億元,其中,網絡游戲收入增長10%至1147億元。可以看到,2019年騰訊游戲業務增速超過行業7.7%的水平。
騰訊在財報中表示,游戲業務主要受到手游(包括《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的收入貢獻推動,以及海外游戲如《PUBG Mobile》 及Supercell的游戲的貢獻增加推動,部分被端游如《地下城與勇士》的收入下降所抵消。
具體到2019年第四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業務收入為523.08億元,增長3%。網絡游戲收入302.86億元,增長6%。第四季度游戲業務增長主要是《和平精英》收入貢獻和Supercell的收入貢獻。不過第四季度增值服務收入成本也增長了7%至261.2億元,原因是直播和電競賽事成本增加,同時手游渠道和內容成本增加。

圖片來源:騰訊提供
每經記者注意到,手游方面《和平精英》被提及多次,實際上,雖然這款游戲拿到版號不久,但隱隱有新爆款之勢。一個可以作證的細節是,根據2月AppAnnie月度指數排行榜,騰訊的《和平精英》在全球熱門游戲和中國熱門游戲兩個榜單的收入排名中均上升至首位。
騰訊游戲除了自己研發產品,還投資了各大游戲品類中的頂尖游戲工作室。在未來的產品儲備上,財報中也透露,騰訊旗下主要游戲工作室如天美及光子,以及Riot Games和Supercell等都各自儲備了不少產品。
雖然游戲表現強勁,不過其他消費互聯網業務也值得關注。已經上市的騰訊音樂和閱文披露的財報證明音樂和文學業務2019年發展勢頭良好,在3月18日的騰訊財報中,也披露了視頻業務,騰訊視頻付費會員及收入增長較2018年有所放緩,不過騰訊視頻付費會員已增長至1.06億,視頻業務全年營運虧損減少至30億元。騰訊表示,這遠低于同業水平。
出海步伐加速
2018年游戲行業調整以后,雖然一段時間內不少游戲公司業績受到影響,但隨著版號放開、出海加速,游戲行業整體增速回升,騰訊也在出海業務上嘗到了甜頭。
在騰訊的網游業務中,戰略重點是提升內部研發實力,加強外部合作,以及拓展海外業務。騰訊表示,2019年游戲海外業務取得重大進展。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PUBG Mobile》《Call of Duty Mobile》及《英雄聯盟》新模式《云頂之弈》的成功。
財報披露,2019年第四季度,騰訊海外游戲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一倍,占網游游戲收入23%。粗略估算可以得知,光2019年第四季度,騰訊游戲海外就創造了約70億元的營收。分析認為,在中國游戲公司整體出海步伐加快的同時,騰訊必然不會錯過這波機會。

圖片來源:騰訊提供
2019年,騰訊在海外游戲市場除了用產品開路以外,也輔以投資手段加持。除了加碼Supercell以外,騰訊還收購了挪威游戲公司Funcom29%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游戲行業還需整體考慮對未成年人保護政策的變化,2019年中,中宣部出版局就表示正在制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的辦法。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馬曉軼也公開表態:“對于未成年人保護我們完全不會考慮任何在營收上的思考。”
財報發布之際,騰訊也宣布將從本月開始全面推進防沉迷新規的落實工作,計劃上半年內在全部移動游戲中啟用新的防沉迷規則。根據最新數據,綁定騰訊游戲相關防沉迷平臺的用戶中有82%游戲時長出現下降。
游戲時長下降對營收將有多大影響?一位券商人士向記者分析認為,由于騰訊本身在未成年保護上做的就比較多,從這次財報的數據也可以看出來,游戲業務收入并未受到影響。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